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介绍了武夷山的概况及成土条件;对武夷山土壤进行分带,研究了不同海拔处土壤的形成条件和特征;分析了土壤基本性状的垂直变化规律: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土体厚度随海拔的降低,分别呈现下降、增加、增厚的趋势;土壤颜色随海拔降低逐渐转红,表土层亮度和彩度增大;土壤pH不遵循垂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大庆市是黑龙江省著名的天然草场,也是重点牧区之一。近30年以来人类各种活动,致使该区草地盐碱化加重,盐碱斑面积逐年扩大连片,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本文从环境演变、地貌、成土母质、水文地质条件、气候、人为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大庆市土地的盐碱化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学看企业文化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文化的生态圈 企业文化与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是由众多因素构成、具有多层次结构及关联错综复杂的动态系统.如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构成生物群聚的植物、动物,众多的群聚相互联系、彼此依存,植物从萌芽开始要适应周围的土壤、气候等环境才能成长.这些,共同创造出一个适于大多数生物依存的生态环境.而在企业中,企业文化不是封闭和孤立的,而是开放的,是与周围环境、氛围相融合、相联系的.企业文化的创建和发展也与植物一样,它的周围也需要有适合成长的土壤、环境、气候.这些因素关联密切、相互依存,共同形成一个能满足彼此需求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生物有机材料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经高温裂解形成的固态产物称为生物炭。生物炭是一类多孔碳质材料,其特点是高度芳香化、稳定性高。近年来,生物炭因其在土壤改良、温室气体减排、污染修复等方面展现出潜能而成为关注的焦点。其多孔的性质有利于土壤聚集水分,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土壤改良有重要意义。在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的容重、含水量,孔隙度等都有一定影响,最终为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土壤凝结水的实验与研究。土壤凝结水特指地面温度和表层地温达到露点时,大气水汽和土壤孔隙水汽由汽态水凝结而成的液态水。近地气温、地温、相对湿度、下垫面性质、地下水埋深等因素都会影响凝结水形成的速度、深度和数量。土壤凝结水是土壤水和地下水水分平衡不可忽缺的因素。土壤凝结水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水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凤祥 《民营科技》2008,(11):114-115
土壤退化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在当今提倡生态效益为重的前提下,生物改良措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普遍认为生物改良措施是最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措施,从宏观领域综述了土壤通过高聚物土壤改良剂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生物改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土壤动物对土壤的改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的改良。又从微观领域研究了土壤—植物系统的磁生物效应及其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成土作用的一些基本条件和控制因素及其形成机制,特别是红粘土的形成除了具备如母岩条件外还应有适当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地形、地貌等条件。文章以大连地区红粘土的分布、分类和工程地质特征为例,说明了在不同地区,不同岩石形成的红粘土除了具备红粘土的某些共同特征外,其工程地质性质还有某些不同之处,并且根据成因和工程地质性质也可分成若干类型。目的是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此类地区施工中多采用嵌岩钻孔灌注桩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罗璐琴 《科技与企业》2012,(19):144+143
土壤修复技术是为了改良土壤的性能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对于土壤环境保护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土壤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探究了修复土壤的物理技术、化学和生物技术,最后着重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方向,旨在对新兴的土壤修复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谈起,从土壤的采样、样品的处理制备、样品的检测分析方法以及整个检测过程总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土壤重金属监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院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利用和种植植被的治理方法,将受六价铬污染上层土壤中的六价铬从中萃取分离出来,达到土壤进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的污染控制指标限值后,送入填埋场填埋,含有六价铬的母液用于生产铬黄和金属铬.对下层轻度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后,种植适宜当地环境的草、树木等进行生态恢复.消除六价铬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和对居民居住区、铬渣堆放场、点周边土壤、植被及湟水干流下游环境污染事故隐患,降低对土壤、大气、水环境污染程度,修复受污染土壤和植被,保证人蓄、农牧及人居安全.恢复受污染地区的生态平衡,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和彻底消除对人类、动植物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边坡是自然或人为形成的斜坡,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工程形式。对于公路、建筑、矿山、水利水电、铁路建设等形成的工程高边坡,当坡面是土时,为防止坡面土壤发生侵蚀和浅层滑坡,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介绍了影响高边坡稳定性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文在分析了高边坡传统防护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高边坡技术在公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梁红  黄绮雯 《大众标准化》2022,(24):104-106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全球范围内以一次性口罩为主的防护用品需求激增,一次性口罩因其难以降解的成分以及形成微塑料等特性,已对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形成新型“白色污染”。文章通过阐述一次性口罩的组成、特性以及口罩污染现状,分析了一次性口罩对生物、土壤以及水体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建议从研发新型可降解材料、环保立法、税收和加大宣传等途径来减少口罩对环境的负面作用,以期为口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提供一定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宫凤亮  付先来  丁原荣 《活力》2006,(4):134-134
一、“生境”调查 “生境”是指有机体生活的地方,由它的地理、物理、土壤和生物成分来描述。生境结构,特别是植被构成是影响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野生动物的管理、研究和保护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直接影响动物行为的生境因子。才能为野生东北虎对生境的变化提供指导和保护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长城 《价值工程》2022,(6):128-130
土壤是人们生存、生产、发展所依赖的最重要、最广泛的自然资源之一,同时也是生态圈中90%左右污染物的最终承载体.本文首先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展开分析,以放射性污染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探讨了土壤放射性污染特点与修复方法,提出生物修复方法的应用有效性,最后通过试验分析验证了生物修复方法的应用效果,以期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云霞 《民营科技》2010,(11):135-135
论述了合理的土壤耕作、栽培技术及生物、化学改良措施在盐碱地改良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武亲苹  罗盛旭  闫慧  贾振亚 《价值工程》2011,30(29):314-315
研究蔬菜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富集性的规律有助于指导海南蔬菜的种植。以建立的该测定方法对6种蔬菜以及土壤中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蔬菜样品对不同元素生物吸收系数不同,说明富集性不同;不同蔬菜样品对同一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不同,说明富集性不同。  相似文献   

17.
经济仿生学即借助自然界生物系统的生命机制和生存科学及其存在的自然规律来研究和探索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规律。文章采用仿生学模拟的研究方法,以树的生命特征为原型,建立了区域产业竞争力树模型。从土壤、树根、树干、树冠和果实之间的联系和结构规律描述了区域产业竞争环境、区域产业潜在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和机理。该模型不仅能够推动仿生学的发展,而且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形成理论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奇墙     
生物墙巴西一些大城市里出现了一种绿色生物墙,这种墙是由两名学生发明的,它在空心砖中填充树胶、草籽与施过肥的土壤,然后砌在建筑物的表面,形成一片垂直的绿色"瀑"。防狗墙澳大利亚昆土兰州,为保护牧区的羊群不受野狗的侵扰,于60年代起筑起这道长墙,总长达5531公里,高1.8米,仅每年维修管理费用就要耗去50万美元。垃圾墙芬兰科学家把炉渣、麦杆、碎石、破皮、钻木、硬纸等废品捣碎混合,在高温下制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是当前社会中人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土地资源形成的一种系统性的综合技术过程,是通过对土地问题的整理合并来增大土地能用率的具体方针。在当前的土地整理过程中,通过分析土地整理对农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土壤因素的变化,提出如何通过土地整理来做到对土壤中各个元素的保护,制定出相应的规划规程,这样更有利于土地整理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20.
城市建设是近年来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其中建设绿色节约型城市是城市建设的高级目标。城市建设的标准是建设成适合市民居住、旅游度假以及工作办公均适合的地点。现阶段,各大城市都将城市建设的目光投放在节约型绿色城市园林的建设上,这不但有利于加快城市绿化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发展的主导方向,向新型绿色园林城市迈进,还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地形形式、土壤因素等,制定出最适合当地的绿色建设模型和改造方案,使得城市建造与自然因素融为一体,满足自然界生物的生存需求,在不破坏生物栖息地和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建设有利于人类自身生存的绿色好园林,环保与科学并存。据此,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在了解、熟悉呼伦贝尔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隋况等自然情况后,提出自己对该地区建设绿色节约型城市园林的建议和想法,以便可以为呼伦贝尔地区的城市园林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