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口的放缓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如果眼下随之出现的实际增长速度保持下去,2005年的贸易顺差将不会是600亿美元,而是14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由于去年非典造成的低基数,今年二季度我国GDP增长率将达到11.4%,创近年来新高。但别除非典对去年二季度第三产业的严重影响,调整基数后测算,今年二季度GDP实际增长为9.2%,已经低于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二季度是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宏观调控逐渐奏效的背景下,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速略微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住回落,工业和消费增长迅速,物价涨幅继续有所上升,外贸、财政形势良好。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性和调控的前瞻性,宏观调控宜保持一段政策消化期,对重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调整应注意选择出台时机,努力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提高瓶颈行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民营视界》2004,(4):1-1
2003年全年的GDP增速为9.1%,尽管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各种调控措施,比如倾向性很强的产业指导政策、对金融机构信贷扩张的劝说等,都未能挡住经济飞奔的脚步,使2004年第一季度仍延续了上一年的惯性。一轮轮的结构性经济过热烘烤着日渐发胀的头脑,经济的整体温度也一升再升。  相似文献   

4.
赵晓 《开放导报》2004,(2):26-31,36
本文对于从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反转时期的中国经济的争论、走向及选择进行了分析。根据有关过热的标准判断,中国经济目前尚未“过热”,只是“预热”,2004年也不太可能过热,但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反转已不可逆转。与此同时,治理通货膨胀将面临失业、利益分化等许多成本,因此,需要谨慎观察并考虑宏观调控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4,(2):A001-A004
1月份,我国经济强劲增长,大多数宏观经济指标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走势,但未来趋势却因不确定因素较多而难以把握。不确定因素首先来自于市场内在力量和宏观调控力量的对抗,以贷款收缩为基本特征的调控政策带有明显的紧缩性质,而市场内在的增长动力却很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宏观调控已见成效。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得到遏制,货币供应和贷款增幅下降,生产资料价格回落,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一定抑制。同时,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工业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的网站首页,到出了一个问题:“您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到目前为止,投票结果显示,认为“过热”和“局部过热”的访问者超过了70%,认为“正常”的不到30%。  相似文献   

8.
《民营视界》2004,(4):14-15
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循环已成趋势,其根本动力是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和消费升级由此加速。但是,在实际经济快速增长同时,经济系统的协调性越来越差,增长失衡现象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
10.
年上半年,出乎人们意料,经受非典冲击的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GDP增长了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31.1%,是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9%,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值;进出口同比增长39%,比上年同期加快26.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使人们看到中国经济旺盛的生命力。舆论普遍认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开始。但同时,一种认为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过热的声音也悄然升起,中国经济是否真正过热?如何看待这次过热之争?本刊结合经济学者和权威部门提供的信息将有关问题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读者认识当前经济…  相似文献   

11.
当前必须全面、准确、积极地理解和贯彻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坚持“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在着力解决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建设,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发展,既要调控“热”,也要调控“冷”,统筹兼顾,标本兼治。要积极、稳妥地将各项调控措施落实到位,推动产业经济平稳、健康、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  相似文献   

12.
已进入新一轮周期上升通道的中国经济,在今年上半年保持了快速增长:一季度经济增长9.8%,二季度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增速可能会超过10%。与此同时,在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中国经济出现六大转机,  相似文献   

13.
6月的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表明,去年年底以来,特别是今年3—4月份的调控政策效果明显。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增长31%,较之一季度回落16.8个百分点。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3月,同比增长43.5%;4月,同比增长34.7%;5月,同比增长仅为18.3%,剔除价格因素为10%左右。在短短3个月内,投资降速如此之快,是近十年没有的。  相似文献   

14.
紧缩。进一步紧缩! 毫无疑问,明年中国的宏观调控将是“杀气腾腾”,只要目前趋热的宏观经济稍有动弹,便会被“五花大绑”押往刑场:土地、信贷、财政、节能、行政以及产业政策等“大棒”都将轮流侍候。  相似文献   

15.
遥离 《中国招标》2004,(10M):40-41
今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按照“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紧紧把握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信息》2004,(12):37-37
北大教授林毅夫近日撰文表示:当前的投资过热应该抑制,但是如果不把过冷的那一部分工业制成品,如家电等的需求鼓动起来,今年还会是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7.
宏观经济调控始见成效,中国经济初现“软着陆”迹象。调控效应进一步显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处在关键时刻,加强宏观调控的决心不能动摇。继续执行“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下更大的功夫促进结构调整,推进各项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是否过热这一议题,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国经济界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连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也于2003年7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说:中国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中国经济过热了吗?我们将在本文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经济信息》2004,(11):37-37
今后一段时期,央行在继续保持对贷款、货币供应等金融数量调控的同时,还要积极探讨运用利率等价格手段实施宏观调控。这是中国货币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日前出席2004里昂证券中国投资论坛时提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