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服务外包:一种基于进入权治理的关系型契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务外包是一种基于关系型契约的双边治理模式,它兼有市场和企业两种治理结构的某些优点,其核心治理机制是通过发包企业向接包企业开放其关键资源进入权,激励接包企业进行相应的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进而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共赢关系.服务外包有利于交易双方形成相对稳定高效的合作关系,拓展企业的经济边界,帮助企业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知识和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
经典的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契约不完全会导致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无效率。但是这难以解释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雇员进行有效率投资的现象。通过在一个经典的敲竹杠模型中引入重复博弈和关于投资者能力的不对称信息,本文证明:契约不完全一定会导致敲竹杠,但是敲竹杠未必妨碍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本文刻画了三类完美贝叶斯均衡(PBE):好的声誉使高能者在第一期做出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并且使低能者退出市场;中性的声誉使高能者和低能者都在第一期做出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而坏的声誉使高能者和低能者都退出市场。本文还表明,在动态环境下产权仍然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吴玉宇  张珺 《技术经济》2006,25(1):25-27
专用性人力资本对科技型企业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优势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内建构了一个两时期的股票期权模型,在此框架下,推导出了诱导代理人科技型企业家对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基于产出的报酬契约的公式,从中发现了激励科技型企业家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股票期权最优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人力资本重要性越来越提升的背景下,激发人力资本投资成为企业激励机制的核心。分析了由专用性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特征,引入芝加哥大学教授拉詹(Rajan)和津盖尔斯(Zingedes)的进入权理论,对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激励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配置关键资源的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所有权安排和进入权配置的配合使用可能对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产生更好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伟  郭捷  杨绍斌 《技术经济》2009,28(11):17-21
基于声誉理论,本文建立了企业研发外包的动态激励机制模型,研究了承包方在同一个契约里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得出了实现声誉有效激励的条件和提高声誉激励效应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声誉机制时,承包方在第1期、第2期的努力水平比不考虑声誉机制时提高了,承包方从第1期、第2期产出里分享的剩余份额比不考虑声誉机制时提高了。因此,与没有引入声誉机制的契约模型相比,声誉激励机制和显性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最优动态契约模型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激励强度,并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资产专用性理论、服务质量理论和关系质量理论,建立关系专用性投资、服务质量与关系质量关系理论模型。利用9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424份样本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关系专用性投资和服务质量对关系质量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研发外包情境下,实物型关系专用性投资和知识型关系专用性投资对关系质量均有显著正向作用,且知识型关系专用性投资的影响更显著;声誉、技术能力与沟通质量对关系质量均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技术能力对关系质量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沟通质量,声誉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中国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背景,从商业银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的独特视角入手,分别讨论了银行高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与他们参与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有关问题.研究发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善过程中,更需要增加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有效激励,并通过积极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加强职工代表在银行监事会中影响力的办法,进一步激励银行员工进行能够提高银行经营绩效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8.
企业控制权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的重要工具。从控制权转移激励与约束角度,构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中控制权转移激励与约束契约设计的两阶段模型,探讨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的自身财富水平、投入风险项目的知识产权价值、努力水平、市场声誉、风险项目成功率、风险项目产出的变现性与可控性、风险项目运行的在职消费水平、风险投资者获取的剩余价值索取权、风险项目投资额度、风险监控成本、风险项目的战略收益、风险项目运行的私人收益与共享收益、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的专有性和专用性、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专用性以及风险投资者风险规避程度等因素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中控制权转移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控制权转移的激励与约束契约设计机制,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融资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专用性特征及其治理模式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专用性特征 ,其与企业的非人力资本间的合约需有严格的保护。在我国转轨经济的现实情况下 ,应对西方通行的委托代理式的企业治理模式进行超越 ,构建企业家专用性人力资本与企业专用性的非人力资本所有权一体化的抵押式企业治理模式 ,解决因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对称和竞争不充分而造成的对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双重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战略引导组织,机制是赋能,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对于企业战略转化为实际经济绩效至关重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战略激进程度越高,越可能采取关键员工薪酬补偿及员工社会责任作为激励机制,以减轻员工对于企业风险的担忧,诱使员工投入更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但履行员工社会责任并不能够作为员工薪酬补偿的替代机制,经济限制情况下,企业会优先选择给予员工经济上的激励。企业战略激进程度引起的员工激励机制最终能够促使关键员工投入相应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进而转化为企业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1.
SCP框架下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业态和热点,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本文依据产业组织理论,运用SCP框架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在发展初期虽然存在市场集中度不高、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差异化程度低以及不显著的市场行为等问题,但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对我国金融机构及服务商提高经济效益、产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技术进步及组织变革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市场绩效,表明我国发展此产业具有积极价值。本文就此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产业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服务外包被认为是继加工贸易之后,中国产业经济结构与国际经济体系对接的重要方式。但通过对服务外包的市场容量、生产要素属性、产业组织属性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现代服务业的结构透视,本文认为服务外包是一种产业组织方式的革新,并不能自然地延续加工贸易曾经创造的奇迹。  相似文献   

13.
通过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应对市场竞争,已成为多数服务外包供应商的重要战略选择。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运用174对发包企业与供应商企业的有效配对调查数据,探究组织双元学习对供应商创新能力的影响,检验契约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均对供应商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影响;②关系治理机制在组织双元学习与供应商创新能力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③契约治理机制在组织双元学习与供应商创新能力关系中呈负向调节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组织双元学习影响供应商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对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有效运用不同组织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双重背景下,美国服务外包领域的乡村外包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新模式,正受到业界高度重视。专家预测,随着乡村外包模式的逐渐成熟,美国极有可能将在亚洲的离岸外包业务转变成乡村外包模式发包。文章在对离岸外包企业进行调查问卷、深度访谈与参看内部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扎根理论研究乡村外包模式对江苏省服务外包产业的可能性影响,经过开放性编码、关联性编码与核心性编码分析总结出8个结论,构建了一个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的有效应对乡村外包的竞争力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外包模式降低了美国接发包企业的成本、国际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与国际法律纠纷风险等,也符合美国政府刺激经济复苏、呼吁提高就业率的号召。江苏省承接离岸外包的企业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服务外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明显,而中国是重要的承接地。通过国际比较可知,中国的服务外包发展相对滞后,要提升中国服务外包竞争力,企业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人力资本水平,行业应积极拓展市场,拓展行业协会服务领域,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6.
景瑞琴 《经济问题》2007,339(11):41-44
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但为什么像中国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却承接了大量的国际服务外包,通过比较服务外包承接国的人力资本禀赋以及分析人力资本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性,发现中国与印度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该国熟练劳动力的绝对数量,而不是熟练劳动力在该国总劳动力数量中的相对比例.这也是印度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能够成为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提出将延伸售后服务保证外包于第三方物流,并构建了最优化模型。发现:在延伸售后服务市场中,应根据消费者价值采取不同的延伸售后保证策略;对制造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成本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将延伸售后保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可有效降低制造商的成本,同时可增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综合竞争能力。最后探讨了延伸售后保证外包于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challenges the conventional academic view that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is just another form of gainful trade. Contrary to that view, we show that labour‐service outsourcing can reduce the high‐wage country's welfare even when product‐market trade is beneficial, within a model that combines 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Outsourcing's impact on welfare is worsened by a definite loss of jobs and a possible contraction in the range of varieties produced worldwide. While owners of capital benefit from outsourcing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labour's welfare always falls.  相似文献   

19.
荆林波 《经济研究》2005,40(1):117-123
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外包服务成为企业经营的一种战略选择 ,特别是2 0 0 2年以来 ,外包服务市场发展更为活跃。与此同时 ,在外包服务需求方所在国和外包服务提供商所在国之间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本文从外包服务的一个基本假说———“降低成本假说”入手 ,从外包服务存在的原因、获得的收益和是否导致核心竞争力丧失等三个方面 ,进行了深入分析 ,澄清了对外包服务存在的一些误解。文章最后提出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期引起理论界对外包服务 (尤其是信息技术外包服务 )问题的理论讨论。  相似文献   

20.
外包作为一种组织和治理的方式,已经成为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外包与经济波动关系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利用中国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采用带有Driscoll-Kraay标准误的固定效应估计方法等稳健性回归之后,发现外包对经济波动的效应显著为正,并且可以通过出口和进口两种渠道造成经济波动。进一步,本文发现小企业、外资企业和低技术行业的比重越高,外包造成的经济波动就越大。此外,本文还发现外包冲击造成经济波动的机制表现为,主要是通过增加既有企业生产和就业的波动性——密度边际波动——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增加企业数的波动性——扩展边际波动——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