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992年中国银行在我国率先推出国际保理业务,并于当年加入了国际保理联合会(Factors Chain International,简称:FCI)。之后,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也陆续开展了此项业务。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突飞猛进,而国际保理业务正迅速地成为各家银行抢占中国金融市场的极具竞争力的“武器”。但由于我国针对该项业务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尚待完善,给银行推广国际保理业务带来了诸多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际保理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保理业务能够解决出口企业在商业信用中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和进口商的信用风险等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国际贸易中买方市场的日渐形成,国际保理业务逐渐成为了国际贸易中主要的结算方式.国际保理业务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已日趋成熟,而在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虽然近几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却仍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的四点建议,从法律制度、社会制度、商业银行和出口企业四个角度论证了我国应如何发展国际保理业务.  相似文献   

3.
孙虹 《当代经济》2007,(20):46-47
近几年,随着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国内保理业务作为新兴的应收账款融资方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工具.商业银行在开展保理业务时既要积极创新又要注意国内保理业务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并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4.
龙晖 《经济师》2004,(7):223-223
保理又称保付代理 ,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我国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 ,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发展保理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必不可少的中间的业务。文章就商业银行发展保理业务的必要性和经营方式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际保理是集资信调查、催收账款、资金融通、信用风险担保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业务。本文分析了国际保理业务对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指出我国目前对国际保理业务缺乏深入认识、法律法规、保理费用偏高、保理对象错位等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保理业务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正在起步,本文从个人理财业务中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方面剖析了风险成因。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拓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中尚属新兴的金融服务品种,提供贸易融资、账务管理、坏帐担保等多项服务,有效地配合了赊销等商业信用方式,改善交易条件,为进出口商带来诸多便利,受到广泛欢迎。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还没有得到推广,其发展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多种对策进一步拓展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空间,使之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我国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9.
国际保理是为国际贸易赊销方式提供的一种集帐务管理、应收帐款收取、信用风险担保和贸易资金融通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 ,国际保付代理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 ,成为各国出口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保理业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优势 ,并就推动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保理业务的运作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保理是为国际贸易D/A、O/A方式提供的一种集财务管理、应收账款收取、信用风险担保和贸易资金融资通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文章主要分析了国际保理业务的运作方式及其在国际贸易的作用,希望国际保理业务可以在我国获得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也与日俱增,如何防范和控制新的金融风险,及早化解已经形成的金融风险,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其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已经把业务操作性风险作为独特的风险种类来对待,随着高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业务操作风险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相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言,操作性风险与预期回报往往没有直接关系,其造成的损失通常是以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国际保理业务就是这样一种能够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新的结算融资手段。国际保理业务源自流行于欧美的国内保理业务,近十多年来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业蓬勃发展的一项新业务,它是一种为进出口双方提供融资、财务管理、信用保险、催收帐款并提供综合性信息的新型综合性的短期贸易融资结算方式。出口商采用国际保理业务可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西方国家国际保理业务的开展情况以及我国近几年的试点表明,它是外贸企业及商业银行开拓新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的一个有力手段。一、国际保理业务的技术分析我国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主要有汇款、托…  相似文献   

13.
毛钟红 《广东经济》2007,(11):44-46
引言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债券发行人或参与金融交易的一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致使金融机构、投资人或参与金融交易的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是一种综合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的债务人,它在商业银行很多业务中广泛存在。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清偿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风险也逐步增多,但信用风险依然是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转轨时期商业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王晓芳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不是信用风险而是直接融资竞争使资金“脱媒”的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损失的可能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风险不是整个商业银行的系统...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技术增强了风险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倒逼商业银行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基于此,本文创新性地以新息随机游走、乔丹分解法和因子增广思想构建非线性结构模型来探索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但会提高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幅度最强,对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影响幅度适中,对汇率风险影响幅度最小;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在经济下行时期最强、在经济平稳时期适中、在经济上行时期最小,对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影响在经济平稳时期最强、在经济下行时期适中、在经济上行时期最小。(2)商业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结构转型,会削弱互联网金融对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的降低程度,延长作用时间;会增强互联网金融对利率风险的提高程度,延长作用时间;会削弱互联网金融对流动性风险的提高程度,延长作用时间。提出了商业银行根据差异化风险特征来改变业务结构,进而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9)
国际结算业务属于商业银行中间性结算业务类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由于国际结算业务种类繁多,业务风险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想使得此项业务质量提升,应重点关注国际结算业务风险和防范,为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功能的发挥提供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效益影响及提升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 ,外资银行必然以其发达的表外业务与我国落后的表外业务竞争 ,近期花旗银行的一项保理业务就令爱立信倒戈。因此 ,有必要对我国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和效益影响及制度创新进行研究 ,走金融创新之路 ,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长方式的转换 ,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8.
周燕 《经济与管理》2004,18(5):89-90
保理业务是基于债权债务转移而发生的一系列金融业务,故保理商(保理银行)在受让申请人应收账款的合法性、有效性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仅就保理银行开展保理业务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和防范法律风险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并就我国保理制度建设的规范化和法律化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对传统存贷业务的再定价风险、信用风险等市场化风险。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应通过完善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制度、构建利率风险衡量体系、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策略规避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结算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在其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结算本身国际性、融资性、知识性、惯例多等特点决定了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的复杂性,这些风险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但风险不等于损失,操作得当,风险可以预防,可以转化为收益;如不当,风险即会成为损失.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从技术、经营和管理上寻找防范对策,最大程度上防范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