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国债资金集中投入带来良好效果 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逐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吉林省自1998年开始,相继开展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始终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精心组织.超前运作,强化管理,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据云南省人民政府、省林业厅于1990年9月17日举行的《长防》工程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省《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去年启动,初战告捷,获得林业部的肯定与好评。今年继续在我省全面展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继“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之后,又一项宏伟的生态建设工程。这项工程将用30至40年的时间,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新增林地3亿亩,建设起林种结构合理,点、带、片、网有机结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防护林体系。整个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  相似文献   

3.
“三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这一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和气候特征,生态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关注。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就作出决定,从1978年起,用73年时间,在横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4480公里的风沙带建设防护林体系工程。这项工程历时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生态工程之最”。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三北”地区作为北部生态屏障,再次被列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几十年来,“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5亿亩,相当于世界人工林面积的1/7。2005年6月,国家林业局的《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显示:与1999年相比,内蒙古等北方地区沙化土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内蒙古减少4882平方公里,河北减少959平方公里,甘肃减少836平方公里,山西减少782平方公里,宁夏减少254平方公里,陕西减少208平方公里,“三北”地区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由于忽略了生态自然演变的过程,“三北”地区生态建设也遇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试以悖论的形式,对“三北”地区生态建设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与读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15年来的建设,完成人工造林1300多万ha,使“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许多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总结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的经验和教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确保造林成果、努力加快三北四期工程造林步伐,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合格率,为确保造林质量,获得了90%以上的成活率,其具体做法是:早准备、严把关,地膜覆盖是关键、造后补课不可少。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总结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的经验和教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确保造林成果、努力加快三北四期工程造林步伐,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合格率,双城市在认真总结以往造林技术的基础上,对三北四期工程造林和GO10国道哈双高速公路重点工程绿化进行新的造林技术和造林模式的探索,采取综合技术措施逐渐提高造林成活率既降低造林成本,又确保了造林质量,获得了90%以上的成活率。其具体做法是:早准备、严把关,地膜覆盖是关键、造后补课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建国50多年来,吉林省西部以“三北”防护林工程为重点的林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按照建设生态省、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乃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任务还十分艰巨。现仅就西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城乡绿化和防护林建设树种,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主选造林树种之一。多年的引种试验表明,樟子松是阿城地区适应最好的针叶树种在半干旱区城市绿化、园林建设以及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其它树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本人在阿城区交界林业站从事过关于樟子松苗木的培育工作,在实践中得到了一些关于樟子松的幼苗培育、地下害虫f为防治方面的一些经验,这里做了一些整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城乡绿化和防护林建设树种,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主选造林树种之一。多年的引种试验表明,樟子松是阿城地区适应最好的针叶树种,在半干旱区城市绿化、园林建设以及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其它树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对樟子松的幼苗培育、地下害虫的防治做一些整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既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的时期。环境质量的直线下降,主要并不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认识、工作力度、投入规模不够。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对环境问题就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和警觉,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那个时候启动的。这些年来,仅单项投入100亿元左右的大工程就相当不少,  相似文献   

11.
三北防护林生态建设工程综合动力的动态变化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北防护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是由多种动力的综合作用推动的。本文分析了这种综合动力的动态变化,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邢章萍 《经济月刊》2009,(11):92-9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力争到2020年,使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2%,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建成一批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15%左右,努力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状况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3.
一要建立健全工程组织管理体系,各负其责。二要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办事,确保工程建设规范化程序化。三要认真贯彻落实“四项制度”,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四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制度化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五要加强工程预决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安全。六要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工程建设干部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今年 2月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关于认真组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加速生态建设的意见。这是对我国林业建设工程的系统整合 ,也是对林业生产力布局的一次战略性调整。这六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是 :①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三个层次 :全面停止对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 ;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 ;由地方负责保护好其它地区的天然林。工程计划调减木材产量 1 991万立方米 ,管护森林 1 4 1 5亿亩 ,分流安置富余职工 74万人。②“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这是我国涵盖面最大的防护林工程。囊…  相似文献   

15.
薛亮 《经济改革》2010,(7):67-67
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镇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和项目带动为突破口,当前集中抓好八项重点工程。一是大力推进果业标准化建设、按照“稳定面积、主攻质量、强化营销”的要求,实施“十村四级两千亩”示范园工程,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途径与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践和对"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永寿试验区的研究,本文提出加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恢复和建造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的有效途径,同时指出了它的建设原则、途径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三北”地区是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及广袤戈壁和黄土高原分布区。区域内风沙、干旱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农牧业生产低而且不稳定,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对“三北”地区的恶劣环境,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治理沙漠和黄河的工作十分重视和关怀。解放初期,就在东北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营造规模宏大的农田防护林。从1957年开始,国务院就设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浅议我院“菜篮子”工程建设秦征绪,郝彦勋“菜篮子”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一向非常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反复强调要切切实实地把“菜篮子”工程建设抓紧抓好,并落到实处。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菜篮...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是当今被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环境问题,我国也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治理,尤其是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荒山绿化、疏林和灌木林地的改造等问题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所以研究探讨荒山造林技术,对提高森林覆被率、恢复植被,遏制沙化扩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我国各界重新认识了森林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陆续推出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和天保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和策略,希望通过人工造林使我国森林资源得到恢复。人工造林由于结构、树种、规划等一系列原因会产生生态重构速度慢,病虫害发生频率高等特点,需要林业部门对此进行深刻地反思。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人工造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供了当前解决人工造林相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