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本案情 国税局稽查机关在对某企业进行检查时发现企业存在账外经营,经查账外经营销售额14万元,偷逃增值税1.1万元.此外,企业为保持税负,隐匿账外经营,账外经营部分取得的进项专用发票未进行认证、抵扣,涉及税款0.3万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账外经营部分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763号,以下简称"763号文")的规定,纳税人采用账外经营手段进行偷税,其取得的账外经营防伪税控专用发票未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17号,以下简称"17号文")规定的"自该防伪税控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90日内"的时限进行认证,或者未在认证通过的当月按照增值税的有关规定核算当期进项税额并申报抵扣的,不得抵扣其账外经营部分的销项税额.稽查机关认定:该企业偷税数额为1.1万元,但企业对此认定提出了异议,认为偷税数额应为0.8万元.  相似文献   

2.
从近年查处的涉税案件来看,账外偷税极具危害性。它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和税收秩序,而且导致企业同行之间恶性竞争、国家税收流失,甚至诱发全行业、配套企业偷税的连锁反应。对此,笔者结合当前账外偷税的主要情形,谈谈如何侦破账外偷税案件。  相似文献   

3.
《税收研究资料》2001,(11):23-25
税收秩序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税制实施以来,浙江国税在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相适应的税收秩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偷税骗税仍十分严重。2000年全省国税系统已查处偷税企业21269户,共涉及偷税金额82481万元;全省查实骗税企业7家,累计涉及骗税税款为7261万元,已退税款2477万元。这充分表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偷税骗税犯罪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达勇  高钇 《税收征纳》2007,(8):11-12,15
2006年底.公安机关依法对美丽的九寨风景区某旅游飘流有限公司涉嫌偷税一案.向县检察院移送起诉.随后县检察院向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历时近三个月.税警双方密切合作.协同作战.查实偷税金额46万元.公司法人代表龚松明的偷税丑行受到惩处。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某地税稽查局查实某企业5月份采取虚假纳税申报偷税5万元,并依法定程序分别下达了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该企业补缴税款5万元,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并处所偷税款1倍的罚款。该企业不服,于6月25日向市地税局申请行政复议,市地税局于收到复议申请书后的第8天才作出决定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是税收管理和税务检查的基础。一些纳税主体为了攫取非法利益,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大肆搞账外经营、偷逃税款。账外经营偷税引起企业同业之间恶性竞争,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秩序,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税务机关应充分认识打击账外经营偷税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而采取有效的税收监管措施与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鲍崇军 《涉外税务》2006,215(5):63-64
基本案情 2005年3月,张某向甲市国家税务局举报A隐瞒销售收入、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标抵扣税款等有关情况,并提供了线索.甲市国税局据此及时实施稽查,查实A厂偷税99万元,决定对其补税并处罚款50万元.  相似文献   

8.
在税务机关查处的大量偷税案件中,账外经营是最为普遍的偷税形式。实践中,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账外经营方式偷税时,如何确定其所偷增值税的偷税额、应补税额以及据以确定偷税罚款或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偷税数额,存在较多争议。争议的焦点源于对国家税务总局《关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某围税稽查局根据群众举报,对兴农有限公司偷税一案进行了查处。此案缘起一封仅有互个问号、似乎毫无价值的举报信,直至查实兴农公司在2006年采用虚假账簿、虚开收购发票、虚提进项税金等手段,偷逃增值税6万余元。并处偷税罚款3万余元,发票罚款1万元终结,案中凝结和折射了稽查人员的聪明才智和无私无畏,既为网家挽回了流失的税款,也为拓宽稽查视野、提高办案技能、研究取证艺术等方面提供了一起典型案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钟税官: 我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服装经营业务。最近,当地主管税务稽查部门人员到我公司检查时发现,我公司2007年10月,发生了一笔服装业务,未对这笔业务做有关的账务处理,销售额为786万元,该业务的51.62万元销项税额没有申报纳税。税务人员认定我公司的这笔业务为账外经营,属于偷税行为,  相似文献   

11.
2001年7月10日,某调戏我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接到群众举报,称该市某电线电缆厂有采取收取现金不开发票的手段进行偷税嫌疑。7月18日,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作出税务检查决定,稽查一科吴科长等三人下户,向厂长(法定代表人)说明来意,送达了《税务检查通知书》,该厂要求检查人员出示税务检查证,检查人员以“忘记带证”为由拒绝出示,检查受阻,最后经协商该厂准予检查。检查人员采取调账检查办法,调取了该厂2000年1月1日至2001年6月30日间的账簿、稚 及有关纳税资料,吴科长向该厂财务科开具收据。经查实该厂偷税12.5万元,占其应纳税额的9%。经过审理于8月12日向该厂下达了《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追缴偷税款12.5万元,加收滞纳金2.38万元,并处所偷税款50%的罚款6.25万元。  相似文献   

12.
对亏损企业进行所得税汇缴检查时,可能出现两种检查结果,一种是经过检查后仍然为亏损,如(例1):企业申报亏损1OO万元,查增利润90万元,查实亏损额为1O万元;一种是经过检查后变为盈利,如(例2)企业申报亏损1OO万元,查增利润101万元,查实计税所得额1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第六十四条及国家  相似文献   

13.
熊臻 《涉外税务》2005,(12):84-86
继"古井贡偷税近亿,面临退市"被相关媒体披露后,财政部对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井贡")的财务问题展开了调查,尽管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有证据表明2002和2003年度,古井贡分别抵减古井销售公司(古井贡的全资子公司,本文所称"销售公司"均为独立法人)应缴企业所得税3996.35万元和5925.48万元,两年的累计"偷税"金额高达9921.83万元.  相似文献   

14.
基本案情 2006年6月10日,某县国家税务局接到群众举报,A公司有隐瞒销售收入、销毁记账凭证进行偷税的嫌疑,并提供了一些线索。某县国税局据此进行突击检查,发现A公司2005年度销售货物收款的收据存根、假账本、销毁的凭证残页等原始资料。由于不便在现场实施检查,检查人员随即采取调账检查并按照规定权限办理了相关手续。依据所调资料最终查实A公司偷税50万元,8月10日下达税务处理及处罚决定。对其补税并处一倍罚款;  相似文献   

15.
某市地税局稽查局2003年5月13日依法送发《税务检查通知书》对某房产公司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的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实施专案检查。经取证查实该公司有多列成本、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168万元的偷税事实,并对该公司偷税案依法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于2003年6月15日送达,限该  相似文献   

16.
王志南 《涉外税务》2001,(12):71-71
最近,某地有甲、乙两个体工商户,分别被查出1.5万元和3万元的偷税.根据《刑法》规定,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且偷税数额占应纳税10%(以下简称假途灭偷税比例)以上的,即构成偷税罪.在此,甲、乙二人偷税额“达标”,众皆无话可说,然而,法官“盘点家产”后判定:当事人甲收入较少,应纳税额为5万,偷税比例为30%,构成偷税罪.当事人乙收入高,应纳税额为36万元,偷税比例为为8.3%,未达10%的最低标准,乙被宣告无罪.……  相似文献   

17.
某轧花剥绒厂法人代表吴某以其"特有"的高智商,围绕"偷税反偷税",与地税稽查干部进行了一场饶有兴味的"博弈"。博弈结果,自以为"聪明绝顶"、"手段高明"的吴某彻底输了,他偷税49.5万元的不法事实最终"水落石出",等待着他的将是法律的惩处。真应验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相似文献   

18.
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对于企业来说,税收是企业为取得收入、实现利润而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企业的一种费用.而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利润是企业取得的收入减去相关费用后的余额,因而,费用总是越少越好.自然,税收费用也是越少越好.如何才能减少税收费用?有两种途径:一是偷税;二是税收筹划.而偷税是一种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显然,企业不能依靠偷税来减轻税收负担,而只能依靠税收筹划.税收筹划是企业减少税收费用、减轻税收负担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A水泥厂被举报偷税,经调查有4家个体户购买水泥制品时不需要也没有索要增值税发票,少记销售收入121.84万元。某县国税局依据《税收征管法》第63条规定,定性A水泥厂偷税,追缴了应纳增值税17.7万元及滞纳金,处以偷税数额的50%罚款。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税收质量,堵塞管理漏洞,减少税收流失,朝阳县国税局稽查局通过选案对全县34户重点税源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在34户企业当中,查出有偷税问题的27户,查补税款212.1万元,处罚款11.2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