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估,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把握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完善技术创新政策,提高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中小企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顺利进行。通过构建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20个地级市三年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估并排序。结果发现: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动态变化中;政府的扶持是提升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全面、科学分析各种因素并采取切实措施是提升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提高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从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已成为经济增长、产业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一方面,集群内企业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改善了企业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诱因,会出现较大的创新空间,进而成为创新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自主内生型产业集群普遍遭遇了创新困境。主要表现在不能适应集群外部环境的变化,缺乏创新能力,产业链低端,产品质量低下等。为此,应着力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集群的竞争力,建立公共技术平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政策的透明性,打击非生产性投机活动,使我国自主内生型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与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协同演化关系。通过分析产业集群与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动因,探明在技术发展主线上,产业共性技术的竞合是产业集群异质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共性技术的发展是产业集群效应的必然结果,产业共性技术的溢出是产业集群对技术扩散作用的放大,产业共性技术的淘汰是产业集群衰亡或更新换代的伴生物。通过对产业集群与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协同过程进行研究,揭示了在协同需求产生期、协同效应发展期、协同效应的稳定期、协同效应的终止期这四大发展时期,产业集群的萌芽、生长、繁荣、衰退生命周期与共性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存在三期协同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揭示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对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与全面升级尤为重要。基于2014—2019年苏浙沪2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验证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发现:专业化分工、知识与技术创新、集群保护性均对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且集群保护性影响最大,专业化分工次之,知识与技术创新最小。从加大对本土产业的保护力度、促进深度专业化分工、提高知识与技术创新水平三方面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湖北现代装备制造业普遍存在生产设备陈旧落后、产品技术含量总体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突出问题。解决现实困境,以"雁式"集群方式构建湖北现代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是关键。首先要在集群内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建立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开发中心;其次要通过对现代装备制造业集群中基础性科研、关键性技术与共性技术研究的政策支持,利用外部科研实力强化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最后要建立技术创新与集群发展的互动机制,形成具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创新系统,从而提高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加快湖北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山东省的产业集群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产业集群对山东省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山东省产业集群在发展中也存在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分工协作水平偏低、各类集群(园区)建设过热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端正思路,重视集群本身的规律,采取整合本地资源、形成自身特色,创造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企业之间分工与协作,强化技术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等措施。促进山东省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升级取决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融合和匹配。在探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合机理和测度方法基础上,使用参数回归等方法,利用2004~2011年22个具有代表性的集群数据,研究了集群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合路径与质量。结果表明:中国集群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融合质量整体上未达到最优的完全融合目标,融合具有周期大约为4年的间断平衡期,技术创新带动制度创新与两者相互融合水平高于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路径;融合对集群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融合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集群绩效可增长3.6%;融合对于集群资产负债率也具有一定作用,但对于集群可持续发展变量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扩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一个通过投入各类技术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系统过程。技术创新扩散使一项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促进技术经济系统向高级化发展。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温床,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动力源泉,产业集群增强了技术创新扩散。  相似文献   

10.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机械工业不仅得到了高速发展,而且是我国制造业中最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拥有自己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工程机械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现象,产业区域竞争优势开始显现。而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是国内多个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中,异军突起、最具竞争力的一支新秀,是“本土技术创新与扩散驱动的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快速发展,源于区内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在本地实现了产业化,这不仅使率先产业化的企业成为龙头企业,而且由于技术创新的扩散,带动了区域内一批相关企业的发展。如何利用当前国际国内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有利市场环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是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高素质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人才创新活力是科技革命的重要支撑,开发人力资源是企业纾困、提升创新活力的重点突破方向。本文以沪深科技型新创企业员工为研究样本,探究中国情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三个维度在员工创新行为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差序氛围的调节作用和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三个维度对员工创新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在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三个维度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差序氛围在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三个维度与组织支持感的关系中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对组织从员工心理认知角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促进员工创新行为,降低差序涟漪效应,强化人才"同心圆"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创新,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产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搜索引擎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创新的服务理念和销售模式极大提升了客户体验,推进了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同时给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了冲击。城市商业银行是商业银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转型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长江开发战略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西部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与突破口。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区域内存在较大的不平衡,长江上游地区相对落后。重庆作为长江上游中心城市,要发挥其城市聚集效应就必须探寻和实践依靠内力发展地方经济的道路,寻求知识和技术为本的区域发展战略。重庆要加快企业集群的建构,增强集群效应与竞争势力;跳出农业看“三农”,促进工农业和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构建教育与培训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吸收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国防知识产权研发生成、转化实施、价值评估、产权交易、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为国防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经验。为了增强国家国防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必须有效促进国防知识产权的生成和产业化、市场化。为此,国家在对涉及国家战略性核心利益的国防重大技术保留控制权的基础上,应明确生成单位对国家投资形成的国防知识产权的经营权和收益权;适当放宽国防知识产权技术入股的出资比例;完善国防知识产权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产业的发展,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合肥市作为长三角城市之一,更需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对比研究合肥市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通过R语言对合肥市及长三角地区其他六个城市科技金融的投入与产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及因子分析,并测算出衡量各城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得分。研究发现,合肥市对科技金融的投入逐年加大,整体发展向好,但与其他城市相比有着从业人数较少和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对此,政府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还需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建设创新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6.
企业大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应与企业和企业大学自身的战略目标相匹配。中国人寿企业大学应建设一支包括国际一流大师、国内一流名师、省级校级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四梯队架构的高水平学习创新型教师队伍。可通过"聘"、"邀"、"融"、"转"、"引"五条渠道建构师资队伍,并通过"修"、"训"、"研"等方式促进师资队伍不断提升能力水平。企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效果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学术交流等五大平台建设和激励竞争淘汰等四大机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总体水平偏低、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文化培育不够、创新型社会环境没有形成.应积极为重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建立创新氛围,完善企业内部创新制度安排,培育自主创新人才,鼓励集成创新,搭建好支持自主创新的三个平台,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8.
技术扩散与区域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技术扩散是创新技术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转移,企业的空间集聚为其提供了扩散源的支撑。当差异性个体带有群体互动特征的经济行为时,它们的集聚效应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把国家目标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产业集群互动提升区域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全球五大城市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选择。本文从技术扩散角度入手,通过对运作模式、主体与载体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五点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和提升竞争力的前提条件,而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物质载体,竞争力又是企业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表现形式以及在竞争市场中发展壮大的关键,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从三者内在逻辑关系阐述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并以此构建科技创新竞争力的理论模型。这为我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市场中提高优势地位赋予了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技术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过程都是特定区域创新要素的整合过程,都是一种创新网络,具有融合共生的趋势,其内涵表现为要素融合共生、模式融合共生和效应融合共生。技术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共生要素包括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融合共生模式有重叠融合共生模式、交叉融合共生模式和包含融合共生模式;融合共生效应主要有聚合效应、学习效应、协同共生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技术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共生要素通过融合共生模式实现融合共生效应,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