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关键时期,科研院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科教兴国的生力军,也将面临在市场经济中重新定位的严峻考验,未来的路子怎么走?成了科技工作人员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科研院所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科技已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有决定意义的要素,因此,大力发展科技已各国所重视,并在税收方面对科技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我国虽然也出台了相应的科技税收政策,但与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相距甚远,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坚持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科技工作日益深入到基础层,使我国社会经济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朱镕基总理将科教兴国作为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科教兴国已如一阵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各省各地市根据中央的部署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科教兴县的具体措施。科教,科技是动力,教育是基础。“教育为本”的战略地位是不容置疑的。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由于结构上呈金字塔型,高等教育可谓“高处不胜寒”。而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是评价国家先进、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当前,纵观世界大形势和我国国内的现状,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5.
科技革命历来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们也越来越自觉地开展科技革命并以此来促进国家的振兴和强盛。1995年我国颁行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科教兴国”被确立为我国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社会科学界的学者们也对此投入了极大的关注,纷纷阐述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和重大意义,探索科技革命发展的进程和规律,研究应对新科技革命、加快本国发展的战略措施等等,为我国驶入新科技革命的快车道起了理论促导作用。聊城大学赵常伟教授的专著《新科技革命与当代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可谓这一研究领域中的又一力作。该书以20世纪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着力点,考察了现代科技与教育在当代国家发展兴衰中的地位和功能,并结合美、苏科教兴国的经验和教训,建设性地探讨了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实施科教兴国,是20世纪就已确立的发展方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构建“学习型社会”之间有无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文章对这一问题的一个侧面:高职教育与“学习型社会”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作好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重视人才培养、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加大资金投入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加速发展的趋势,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江泽民同志有着极其强烈而鲜明的科技意识。这种科技意识表现为关注意识、尊重意识、面向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开放意识、人才意识、引导意识、参与意识、支持意识等方面。探讨江泽民的科技意识,对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对搞好“科教兴国”战略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化的发展,为维护和实现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地贡献智慧和力量。西部大开发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必须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做章。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和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新的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人类社会依次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时代的演进过程,比较深入地探讨了教育、科技、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各自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即教育是根本,科技是关键,经济是主导;并着重从世界科技中心变迁与经济重心转移的历史发展上揭示了教育、科技、经济日益呈现三位一体的融合趋势,并阐述了科教兴国是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取向,而创新体系则是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明确指出,调结构、上水平、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做好今年工作必须把握的重要原则之一.<报告>强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一要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科技重大专项.二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三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继续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高校的重要职责。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任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在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这一问题,本文论述了在我国发展科技、教育的迫切性,说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发展教育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科教兴国”战略是一项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国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是国际经济秩序破旧立新的理论武器.是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指路明灯,是国际贸易理论创新的指针。文章阐述了国际价值规律是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基础。指出只有以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为指导.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兴贸”战略,才能摆脱等价交换所掩盖着的剥削。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对科技的投入不断增加, 一是2000-2004年5年间,国家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累计4239亿元,比前5年增加了一倍; 二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R&D(研究与开发)经费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 二是我国R&D经费占GDP的毕生已由2000年的1%上升到2004年的1.44%,年均增长0.11个百分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根红线,也是十六大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发展"的理解,同时对十六大报告中所阐述的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进归纳,总结出要从更新思想现念、坚持体制和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等几个方面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地区科技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的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科技竞争力是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增加值创造能力的直接动力,本文将科技竞争力的研究引入国内各地区之间的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我国30个地区的科技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到各地区科技竞争力的基本状况,并提出了均衡与发展科技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落实科教兴国,以人才战略强化科技创新 为了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需要许多配套政策,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必须以技术进步为基本手段.在当代科技革命迅猛推进的时代,经济实力的比较就在于科技队伍和劳动力的素质和规模的对比.否则,现代化是不可思议的.人们通常注重眼前的、近期的经济效益,却忽视振兴科技、教育,开发智力这种战略性的经济政策,我国经济发展的真正薄弱环节和"瓶颈"恰恰在于智力开发的落后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不配套.例如没有从物质生产的积累方面加强科研、教育投资,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价值不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残余的闭关锁国观念,不利于人才选拔和流动的劳动人事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9.
<正>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将其与投入和政策放在同等地位.并于1993年7月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这部法律把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用专门法律固定下来。突出强调,依法保证,这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它的颁布、实施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甘肃省相应于1995年9月颁布了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条例》,这表明科技推广已成为发展农业的助推器、强化农业基础的根本途径,也是科教兴国战略在农业生产上的体现。本文通过对甘肃农业技术的推广机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均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层面提出的新兴词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在于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的概念;直接以“科技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专题研究也很稀少.尽管如此,科技创新的主要内涵在发明、创新、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理论的研讨中已展开得较为充分.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通过创造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明、把发明转化为商业应用的创新、把创新扩散到整个经济社会三个阶段,重点抓住发明、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扩散与转移、传导机制、绩效评价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