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了影响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化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雒多的农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导致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一些地方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使处于新的生存环境的农民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是一个事关我国城市化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问题。为此,就农村征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而其养老保障功能尤为突出。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城郊农民失去土地的风险增加,其面临的年老时收入降低的风险也增加,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失地农民年老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失地农民自愿参保积极性不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定位不清、失地农民个人缴费负担过重、各区养老待遇差距较大等问题,而将失地农民纳入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的进程,也就是农民的土地不断被征收的过程。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面对日益增多的失地农民,目前的保障还存在许多不足。完善和改进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我们当前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大量城市都存在过度城市化现象--通过土地征用的廉价剥夺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合理补偿失地农民,将土地补偿与农民后期的生活保障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从土地供给上抑制过度城市化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底线,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失地农民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社会保障状况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市化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都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面临失地又失业的困境。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既不同于城镇居民,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成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失地农民就业难,已成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主要分析了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城郊农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据统计,在1987-2003年间,国家非农民建设实际占用耕地272-2953公顷,产生失地农民人数达5000余万,到2030年,中国失地农民将超过78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去了土地,又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正在成为城市中新的边缘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当前最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在发展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失地农民问题,文章试图用后现代发展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失地农民问题背后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的扩张,由于城市周边土地被征用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失地上楼农民。如何充分利用城市的发展机遇,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失地农民就业,实现人口与资源的优化组合,成为城市化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土地问题.长三角城市化发展中存在耕地浪费现象严重,城市发展缺少整体规划或者规划不完善,招商引资中的恶性竞争导致土地资源巨大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且粗放式利用严重等问题.解决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问题应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制定和完善长三角地区城市总体规划,正确定位政府在城市土地运营中的地位,建立规范的土地市场机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并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补偿.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就业出路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面临失地又失业的困境。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问题,也是关系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进而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本文就失地农民就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我国失地农民就业及生活出路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中,郑州市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尤其是一系列新区的建设,大大削减了土地的耕地面积.如今,失地农民已成为农民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土地的征用,导致农民原本的唯一收入来源消失,面对医疗、教育、养老这些长期困扰失地农民的难题,政府的现金补偿、就业安置、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是否能切实地保证失地农民的基本利益,仍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基于实地考察、历年数据的统计整理以及深入的相关政策分析,解析近年来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并且针对政府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文件的出台和政策的贯彻实施建言献策,力求促进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使得政府的补助有良好的畅通渠道,从而改善失地农民长期贫困化边缘化的状态,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大量农民土地被征,失去土地的农民也因此被冠名为失地农民。多数失地农民除获得了他们自己并不知晓经济补偿外,并无一技之长,如何帮助他们安居就业,尽快融入到城市化发展的行列中来,值得每一位关注何关爱他们的人去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村耕地被大量征用,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失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不断凸显,其原因在于:土地征用补偿的标准不够科学合理,价格偏低;基层管理不规范,补偿资金分配和使用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现有政策、法律的缺位导致了失地农民应得的权益补偿受到侵害。对此,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征地;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合理补偿失地农民,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法律援助和保障,以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民有职业和身份两个层次上的涵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身份上的农民概念和职业上的农民概念在农村非农化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失地农民开始出现。在经济现实与制度跟进不对称的情况下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研究表明,土地产权模糊、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以及现行土地管理制度混乱等是造成失地农民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原因,失地农民被边缘化了。为此,改革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征地补偿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征地不合理、补偿费用低等农民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护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中失地农民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指出就业是城市化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俞斌  陈月慧 《现代经济》2007,6(11):79-81
土地是农民维持家庭生计的可靠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征用大量原农业用地,一些农民失地后容易陷入失业困境,导致生活水平下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征用农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人口越来越多,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焦点,成为考验党和政府执政水平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提高失地农民的满意度,成为各级政府应当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对象地区的有代表性的农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当地农民满意程度的结论。最后从长效机制角度出发,就政府在解决农民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方面提出了若干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失地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产物。由于受制度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失地农民的权益严重失衡.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危害。只有在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市场补偿机制、规范征地程序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的联动,构建起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才能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中村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命运。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值得我们关注。土地的失去和村落的消失,失地农民需要寻求新的生存方式。农民身份的市民化带来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困境,需要我们探求认同的力量所在。传统农耕经济和农耕文化的变迁,使得失地农民的文化转身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