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这个题目比较确切地表达了海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年就是海尔所走过的路,1000亿是海尔现在达到的水平,世界的海尔是海尔将来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世界的海尔",让海尔站在一个新起点上。张瑞敏说,总结过去,不是欣赏和留恋过去,因为"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2.
资讯     
《大经贸》2002,(9)
人物张瑞敏面对质疑近段时间,关于海尔的负面消息和议论层出不穷:海尔财务数字虚假,企业利润剧降,已入不敷出……面对社会各界对海尔的一系列质疑,海尔的灵魂人物张瑞敏站出来说话:有的人不清楚企业应该如何运作,只凭自己的臆想猜测……我们没必要去争辩,而要不断地战胜自我,因为真正能打败我们的并非媒体,而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3.
品牌大师弗朗希斯·麦奎尔曾对中国企业提出如此之忠告:"没有世界名牌是因缺乏自信。" "中国不能没有世界名牌。"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服务已成为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海尔是全国第一家提出“以服务赢得市场”的企业。张瑞敏把海尔的全部市场行为归纳为一句话,叫作“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在海尔人眼里,产品合格不是标准,用户满意才是目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但有百分之百的服务。 “零距离”是目前海尔大力宣扬的一个概念,对于什么是零距离,张瑞敏说:“所谓零距离,其本质是心与心的零距离。只有企业同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论坛上,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最受人瞩目。15年来海尔年均增长81.6%的辉煌业绩并没有使张瑞敏激情昂然,仍然是稳健平和的语调,仍然是宠辱不惊的目光。人们对这位十几年没有重大失误的企业领导者和设计者抱以十分的推崇与认同;人们十分信任这位总能冷静地分析自己,冷静地对待困难与机会,冷静地分析和判断每一件事的张瑞敏;人们十分认真地倾听……  相似文献   

6.
张瑞敏陷痛     
2005年1月29日,经过3年多时间迂回曲折的运作,海尔集团利用海尔中建终于在海外成功借壳上市。目前国内家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利润越来越薄,海尔集团在海外上市,不仅可以借此推动业务国际化,同时也可以将海尔中建作为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个融资平台。更重要的是,海尔集团可以借此改善海尔内部错综复杂、含混不清的产权关系。但令人吃惊的是,海尔的灵魂人物张瑞敏并没有进入海尔中建管理层。张瑞敏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痛?一时间疑团泛起,中国企业的标志性人物张瑞敏再一次出现在媒体的旋涡之中。  相似文献   

7.
杨绵绵是海尔这个国内最大的家电企业集团的"大管家",也是张瑞敏战略最坚定的拥护者和执行者。从1984年开始她就是张瑞敏最主要的创业助手,仅这一条就足以让大家相信:海尔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杨绵绵功不可没。但在张瑞敏=海尔的思维习惯里,一贯保持低调的杨绵绵对海尔集团的意义被大大忽略了。从2002年开始,杨绵绵以总裁身份走到前台,海尔集团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踏步扩张之路,而这位低调的商业女英雄则在完成着自己最后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理财周刊》2004,(2):16-16
民营企业家的影响力与国企领导人相比怎样呢?海尔的张瑞敏和长虹的倪瑞峰都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根据百度的统计数据,张瑞敏在2003年被网民主动搜索了72256次,倪瑞峰被搜索了53241次,都没有超过丁磊。  相似文献   

9.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海尔背后站着张瑞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张瑞敏的背后站着杨绵绵。在海尔这样一个全球知名中国企业中,杨绵绵一直隐藏在张瑞敏的身后.几乎不让人察觉到她的存在。作为张瑞敏的“黄金搭档”和助手.杨绵绵为海尔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21年来,海尔集团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化大企业,在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高速发展中,作为海尔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杨绵绵自身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海尔是中国企业的第一品牌,张瑞敏无疑是中国企业家的第一个人品牌。经过多年的累积,作为海尔第二品牌的张瑞敏,个人品牌的定位已逐渐明晰为一名布道者,但种种迹象表明,喜欢讲故事的张瑞敏,恐怕已遭遇听觉疲劳。在布道者光辉的品牌形象背后,创立斜坡球体管理理论的张瑞敏,此刻,更象站在斜坡上宿命的西绪弗斯。  相似文献   

11.
《现代商业》2002,(4):35-36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来讲,制胜的武器就是速度,而这个速度,就是最快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植根于民族沃土的海尔,20多年来坚持以自主品牌打天下,以自主知识产权闯世界,如今已经成长为国际知名品牌、富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有责任才会有梦1985年的一个夜晚。到德国引进冰箱技术的张瑞敏被邀请参加了当地的一个节日。仰望着庆祝节日的烟花,德国人不经意地对张瑞敏说:"在德国市场上,最畅销的中国货是烟花、爆竹。"张瑞敏顿时心里有一种在流血的感觉。从那一刻起,在张瑞敏的内心深处升腾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往往有"各领风骚三五年"之说,但海尔1999年营业收入达到268亿元,15年年均增长81.6%,长盛不衰。走近张瑞敏,倾听他那不凡的心路历程,感受他那不凡的真知灼见。你会很自然地理解张瑞敏自信中饱含的睿智,领悟海尔人艰辛中充满的自豪。张瑞敏和海尔的故事是一本吸引人研读的书、其内容一页比一页精彩,一章比一章引人入胜,而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书中更精彩的章节仍在续写……  相似文献   

14.
《三联竞争力》2002,(1):30-30
1985年,张瑞敏制定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  相似文献   

15.
<正>雅马哈摩托车是品牌,雅马哈的吉他和古典钢琴也是上品。海尔总裁张瑞敏最近认为:海尔在品牌延伸到医药行业失误,是消费者仅认海尔品牌是个家电品牌,因此不能接受这个延伸,导致失败。品牌延伸是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打入新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品牌》2014,(8):70-71
向互联网转型,海尔是中国家电业的旗手。但是,如何使改革方案"落地",并变为业绩,正考验着海尔和它的掌舵人张瑞敏的智慧与决心。海尔近年推动员工创业,成立自主经营体,已成立2000多个"小微企业"。今年5月,海尔进一步推进改革,上万名员工与小微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不再是海尔集团在册员工。6月14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发表演讲时说,"去年我们去掉1.6万人,海尔去年年初是8.6万人。  相似文献   

17.
正裁员只是手段,重要的是改变自身生产逻辑。近日,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表示,2014年将继续裁员10000人。"去年我们去掉16000人,海尔去年年初是86000人,去年年底变成70000人,所以去掉了18%。今年预计再去掉10000人。"张瑞敏说,去掉的主要是中间层,还有一些是因为业务智能化之后的人员需求下降。在张瑞敏看来,传统家电的制造与营销人才并不是海尔未来组织建设的重点,将这家传统制造企业注入更多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精英才是未来转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谈谈我眼中的张瑞敏和海尔,以及海尔“日新,日日新”的求变精神——编辑给我出了一道容易的难题。说容易,是因为10年前我拍摄了大型纪录片《诠释海尔》,从而与张瑞敏有了一定的交往和了解;说是难题,因为那毕竟已是10年前的事情,而现在我想我应该已无谈论这个话题的资格了。  相似文献   

19.
文捷 《中国品牌》2014,(11):37-39
张瑞敏表示,海尔要做并联平台的生态圈,打破企业内外部的边界。 65岁的海尔集团灵魂人物张瑞敏再度发声,是他对互联网的再思考。 最近,他在海尔的互联网创新大会上指出,互联网思维是零距离、网络化的思维,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一旦均衡静止就只能等死。他的结论是,海尔要做并联平台的生态圈,打破企业内外部的边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海尔高层对外发出的声音并不多,而是潜心进行商业模式的锻造和打磨。如其掌舵人张瑞敏所言,希望做到几个零——零库存、零签字、零应收、零距离、零冗员。在海尔进行从制造企业向服务企业的战略转型之际,张瑞敏与长期关注、追踪海尔发展历程的学者胡泳再次碰撞,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就海尔采用的倒三角组织结构、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再造的得失体会、与上下游的融合等各个重要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原文独家刊登在《中欧商业评论》,经作者特别授权,本刊特别选编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