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业板自A股市场上市以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技术部对此研究甚多,并对创业板上市中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该文主要对创业板上市问题中具体涉及到的创业板已过会公司以及拟申报创业板IPO公司提出建议,希望对其成功IPO或后续公司经营管理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IPO公司进行IPO时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及不同市场间盈余管理行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IPO公司在IPO事件中会运用应计和真实两种盈余管理行为;显著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主要出现在IPO当年,显著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主要出现在IPO之后一年;在IPO当年,创业板IPO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强于同期主板/中小板IPO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在IPO之后一年,创业板IPO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强于同期主板/中小板IPO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本文研究可以为市场监管机构履行的IPO公司监管行为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基于PSM倾向性得分匹配法,本文定义企业上市前三年至上市后三年为IPO窗口期,选取2015~2022年A股IPO公司作为处理组以及不在IPO窗口期的公司作为控制组,从生产效率、盈利能力、企业规模三个维度比较了注册制和核准制IPO公司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短期效应看,注册制改革导致企业上市前特征发生显著变化: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差但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更能够获得上市机会,并且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2)注册制下投资银行“优胜劣汰”的效应更为突出,只有高质量的投资银行才能协助市场筛选出目标企业;(3)从长期效应看,注册制IPO公司在上市后的成长表现更为优异,有效避免了IPO后的“业绩”变脸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证监会于2009年3月31日印发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创业板首发办法》),于2009年7月26日起依照法定要求和程序受理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以下简称创业板IPO)的申请。《创业板首发办法》规定了在创业板IPO的条件,涵盖了发行人规模、盈利能力、产权清晰及资产完整、公司治理、募集资金使用等多个方面。那么,是否达到这些规定条件的企业都能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并顺利上市呢?答案是不一定。对于有着较强融资需求并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在达到《创业板首发办法》所规定条件的同时,还必需在创新能力、成长性、盈利能力等方面拥有优势,否则可能会通不过中国证监会的审核。本文就企业在创业板申请IPO应当注意的十个主要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全流通、小股本、小规模和整体估值偏高、风险较大以及经营业绩分化明显,上市后盈利能力下降的特点。一方面是我们国家的GDP每年会有10%左右增长,另一方面盈利能力在上市后出现了下滑。本文以2014年1月在创业板上市的24家公司为例解释这一现象,并分析IPO之后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并进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我国股市在2015年的跌宕起伏,经历了第九次IPO暂停重启,一定因素上是因为上市公司财务情况不容乐观。上市公司上市前后盈利能力波动给投资者带来风险,而且也不利于股票交易市场稳定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后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综合分析得出上市后几年较上市前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下降成为越来越普遍现象。本文选取了三个创业板上市样本公司前后的盈利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公司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完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IPO“被绑”     
宋清辉 《新理财》2013,(4):50-51
“已经完成财务重审的IPO公司具备上市条件就该上市。”2013年“两会”上,这样一条消息不胫而走。然而,证监会仍然坚持其此前口径:IPO重启须待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工作全部整体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8.
胡志颖  周璐  刘亚莉 《会计研究》2012,(7):48-56,97
基于新兴市场的制度背景,本文以2009—2011在创业板上市的IPO公司为样本,综合动态分析了风险投资和风险投资联合差异对IPO前和锁定期结束当年的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影响了IPO公司的盈余管理,具体表现在风险投资的参与降低IPO前的盈余管理,以实现在锁定期结束当年的盈余反转,从而获得更高的股份减持收益。实证结果支持风险投资IPO行为的道德风险假设。在此基础上,研究还发现,在我国当期环境下,风险投资联合的差异增加了IPO前的盈余程度,却同时降低了锁定期结束当年的盈余管理程度,这说明风险投资联合并没有恶化风险投资的盈余管理,相反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20年12月30日,浙江前进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前进科技)IPO上会接受审核,却被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否决,成为注册制正式施行以来第二家未能过会的创业板IPO公司。前进科技的主营业务为铝合金冷凝式热交换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下游燃气壁挂炉品牌厂商提供冷凝式热交换器的专业配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06—2008年深圳中小板市场IPO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状况及其对应的超额收益率,应用对比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市场对IPO期间的内控信息披露的反应。结论是IPO公司上市首日开盘价对于明确的内控信息披露有显著的正向反应,因此建议上市公司和监管层从IPO开始规范内控信息披露、推动内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了自创业板开板以来至2012年2月29日所有创业板IPO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信息不对称和承销商能力对IPO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法人配售比例、发行市盈率和首日换手率与抑价呈正相关关系,中签率成反比;上市等待日期和承销家数与抑价呈正比,融资金额呈反比;法人配售比例对IPO抑价的影响最大;信息公开不充分、承销商声誉高低及其引起的投机情绪对IPO抑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建议完善创业板市场操作,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勿盲目投机.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究竟是上市公司客观综合能力表现,还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下的昙花一现。近几年来,证券监管部门不断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审查,2009年5月,证监会在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中,对计划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对于计划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来说,为了营造一个净利润加速增长的表现,为了能够获得一个更高的首发价格,存在明确的盈余管理的动机。证券监管部门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这场博弈永不落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我国创业板首批28家上市公司作为实证样本,在搜集IPO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利指标的变异值作为因变量,选取理论上影响上市前后盈利能力变化的各方面要素指标,将其作为自变量,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发现了近年创业板业绩屡屡受挫的原因之一在于企业上市前明显的盈余管理,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主营业务利润的比例高且呈上升趋势,则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具有持续性,其盈利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0~2014年6月美股IPO企业为样本,考察其行业分布等基本情况及背后的驱动因素。大量未盈利企业IPO,一方面受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崛起、牛市中市场乐观情绪的驱动;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而言,投资者多维度评价企业降低了利润指标的短期重要性,并对研发等投资未来所致的亏损予以正面对待。未盈利公司能够上市,发行上市规则对盈利不设限仅是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其他支持机制还包括:投资者的专业化以及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健全的外部监管与约束,多元化的退市标准的市场净化和压力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国际融资》2009,(10):56-57,59
“十年磨一剑”的中国创业板,在众机构翘首期盼中隆重登场。2009年3月31日证监会颁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酝酿10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破鞘而出。2009年7月26日证监会开始受理创业板预上市企业的申报、审批,预示着创业板IPO申报正式踏上征程。中国创业板之所以被业界期待,不仅由于它能够丰富中国资本市场层次、拓宽资本市场的深度与广度、使VC/PE投资机构有更加灵活的退出选择,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准入监管的制度背景,本文对IPO公司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IPO公司在上市之前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要显著低于上市之后.并且,在IPO审核监管更为严格的期间,IPO公司进一步降低了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概率.研究还发现,上市前会计业绩更差的公司,在IPO审核阶段更可能对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但这些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会对研发支出进行更充分的信息披露.本研究为证券准入监管如何塑造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信息披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创业投资IPO偏低定价与退出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93~2006年在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133家H股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偏低定价和短长期绩效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创业投资支持的公司的IPO偏低定价程度低于非创业投资支持的公司。创业投资支持的公司在香港主板市场的IPO偏低定价程度、长短期绩效均低于香港创业板市场,且在香港主板上市后的长期绩效呈不断下降趋势。在香港主板市场上,退出绩效与IPO偏低定价显著负相关。对创业投资支持的公司来说,在热发行期退出将获得更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创业板市场上IPO股票收益明显弱于市场,投资者投资创业板市场的收益水平将低于市场水平,因此投资者需谨慎投资创业板市场的IPO股票。近年来,资本市场有效性成为研究热点,其中IPO领域出现的异象成为研究的主要部分。IPO发行市场中存在的新股抑价、长期弱势、IPO热市现象统称为"新股发行的三大谜团"。本文对创业板发行的股票上市后的长期走势进行研究,分析了其长期走势状况。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本文检验了媒体报道对IPO股价表现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研究发现:(1)不管是IPO股价的即期反应还是滞后反应,正面媒体报道和负面媒体报道对IPO股价表现均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影响;(2)正面媒体报道越多,上市公司在IPO日越容易获得投资者的追捧而没有破发,但在IPO之后,其CAR值下降得也更多,这说明媒体的大肆宣传煽动了投资者的情绪,使得上市公司在IPO日获得较好表现,引发投资者在上市首日对公司过度反应,以致CAR值在IPO后开始反转;(3)负面媒体报道对上市公司IPO首日的即期表现并没有显著影响,却对IPO公司上市后10个交易日的滞后反应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在市场整体情绪渲染下投资者对负面消息明显反应不足。综合而言,本文结果证实了在我国创业板资本市场初期,媒体报道符合"情绪功能"而非"信息功能"的推论。  相似文献   

20.
邢精平 《深交所》2008,(4):89-91
(2008年3~4月)【国内市场】●证监会公布创业板IPO管理办法。3月21日,中国证监会公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