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计经过了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发展成为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和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首先确定一个预期风险水平值,然后通过对固有风险(碾)和控制风险(CR)的确认和评估,据以确定检查风险(DR),并根据检查风险确定实质陛审查的范围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葛文平 《金融纵横》2007,(11):61-61
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判断、分析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  相似文献   

3.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优点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海燕 《金融会计》2006,(11):35-38
一、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原理及优点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判断、分析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  相似文献   

4.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国际大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大量的诉讼的威胁下开发的,以审计风险的评价为中心的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审计风险由三部分组成,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被审计单位自身会计、统计和业务核算中存在错弊的可能性。可见,固有风险的产生取决于被审计单位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业务性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品德等,固有风险与审计人员的工作无关。审计人员无法通过自己的工作来降低固有风险,审计人员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对其存在的固有风险不能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加以防范、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被审计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差错和舞弊。结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不能有效地工作,那么差错和舞弊就会进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由此产生了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6.
一、风险导向审计及兴起的原因。(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风险导向审计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量化风险水平,据此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控制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目标是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7.
陈阳  刘志耕 《财会学习》2009,(12):47-49
由于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体系庞大、内涵精深、实施复杂,常规年报审计项目要完整和规范的执行好新准则,不仅是高难度、高要求、高成本,而且还可能因受到客观条件的约束而影响实施效果。所以,许多CPA就想方设法简化对新准则的执行,特别在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中。笔者为此从三个方面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简化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 《上海会计》2001,(1):43-45
会计系统电脑化的趋势,促使传统审计方法和技术作出相应的变革,但由于目前注册会计师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认识有限,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往往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实施审计,这无疑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本文讨论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并提出控制风险的相应对策。一、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根据198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SAS47),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审计风险可能因客户的会计系统使用计算机和内部控制电脑化而呈现出新的特征,审计师就应重…  相似文献   

9.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风险无处不在,从审计的发展过程中看,审计风险又是无法避免.本文就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审计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最后提出从审计人员、被审单位、审计方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0.
风险导向型审计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模式,是相对于制度基础审计而言的。是在对企业环境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结果涉及到被审单位的多方面利益,需要审计人员在做好审前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被审单位特点确定审计重点,加大审计执行力度与拓宽审计深度,才能提高审计质量。因此,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最重要的是保证审计质量,避免审计漏洞形成所致的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锦 《云南金融》2012,(1X):9-9
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结果涉及到被审单位的多方面利益,需要审计人员在做好审前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被审单位特点确定审计重点,加大审计执行力度与拓宽审计深度,才能提高审计质量。因此,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最重要的是保证审计质量,避免审计漏洞形成所致的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杨帆 《时代金融》2014,(5X):172-172
<正>审计风险是近年来关于审计的热点话题,通过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可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审计方法,完善审计机构,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和加强审计质量,维护财经法纪,打击不法行为,保护各部门及大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一、审计风险形成原因(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现代审计是建立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上的抽样审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的基  相似文献   

14.
审计界一直在关注审计风险问题,但关注较多的是社会审计风险,对政府审计风险,讨论得不多。随着社会公众对政府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被审计单位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政府审计的目标从查处问题到对被审计单位整体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进行评价,以及被审计单位的舞弊问题.政府审计的审计风险将不容忽视,而且无法回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在一定程度上相背离,从而受被审单位及有关负责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审计风险的存在有较为复杂的原因,不仅包括审计主体(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的原因,还包括法律环境、社会需求、市场竞争等综合的因素。本文从审计主体的角度出发,探讨降低审计风险的可能性。近年来,众多国内外事务所的审计失败案例及其对事务所本身和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表明,研究审计风险控制对事务所乃至社会而言,是涉及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对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实施已三年,总体运行良好,但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许多注册会计师(以下简称CPA)在对风险导向理论的学习、理解以及实际执行上存在不少问题,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两大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一、 研究动机审计风险(audit risk)模型由固有风险(inherentrisk)、控制风险(control risk)和检查风险(detecting risk)三要素组成,即AR=IR×CR×DR。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对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9.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审计后发表的不恰当的审计结论,由此造成被审计单位和与之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对此承担责任的风险。内部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普遍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审计人员的任何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或增加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20.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而且可以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应用于农村审计领域,也必将是行之有效的有益尝试。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关键是错弊风险的识别。在开展农村审计的过程中,识别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错弊风险主要有私信法、查询法、检查法、观察法、追踪法和机审法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对错弊风险提高警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