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交通状况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过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分析旅游经济和交通发展耦合的作用机制,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的数学模型,为打造旅游经济和交通发展的和谐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何海燕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3):169-170
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是缓解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二者都是通过改变交通流的分布方式以实现道路交通畅通。基于交通控制系统和诱导系统相互联系、功能上相互补充的特性,深入探究城市交通控制与城市交通诱导两个系统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实现一体化的数据库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3.
红色长征与民族特色文化相映成辉,为山明水秀的贵州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文章试图探析贵州省文化、生态与旅游三者融合与协调程度,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呈现贵州省2010—2020年文化-旅游-生态耦合效果。结果表明:贵州省文化-旅游-生态三者处于高度耦合状态,但耦和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文化产业及生态环境落后于旅游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政府、文旅企业与社会应发挥合力,朝着能够满足游客深度体验的方向创新升级,以应对波谲云诡的市场变化与公共危机带来的风险,做大做强“多彩贵州”旅游名片。  相似文献   

4.
5.
为加强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二者的联系,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文章运用西北地区5省域201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时空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12-2020年,西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耦合协调水平历经“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初级协调”四个阶段,区域内的协调配合得到显著优化。在空间上,形成以陕西、新疆为第一梯度,青海、宁夏为第二梯度,甘肃为第三梯度的布局,但区域之间的耦合协调差异逐年递减。现阶段西北地区的协调作用表现出“农业发展滞后-金融引领前行”的局面,应坚持走绿色创新发展道路,深化农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助力农业同金融领域的良性可持续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空间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运用分形理论对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进行了研究。通过测算苏锡常城市群的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发现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各要素分别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具有一定的向心性,分布均衡且相互关系密切。结合C-D函数,本文分析苏州、无锡、常州三个核心城市的要素功能,发现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的核心城市不明确,主导功能不清晰。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Nvivo12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桂林市发展夜间旅游的潜力和存在问题.研究表明桂林发展夜间旅游具有国家政策支持、夜游资源丰富以及巨大的夜游市场方面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缺乏全面规划、夜游管理水平滞后、尚未形成品牌体系等发展困境.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推动桂林夜间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即在"文旅融合"视角下,以文化铸...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国家也不断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基于2015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各地区数字经济以及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研究结论,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以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为研究区域,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0年华东区域整体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华东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基础较好,两大系统进入高水平耦合状态;(2)华东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提高,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正在向好发展;(3)各个省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状,但各省份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少,区域内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协同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0.
马婷婷 《北方经贸》2023,(6):156-160
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阶段,甘肃作为西部地区文化资源大省,文化旅游是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基于文旅融合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以及甘肃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分析甘肃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机遇,找出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与挑战,提出文旅融合视域下促进甘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以期推动甘肃文旅大省向文旅强省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文旅事业作为“朝阳产业”,正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期一个新的增长点。文旅事业也是旅游文化名城扬州“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本研究对近年来扬州文旅事业情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日本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结合五大方面:着手步行城市建设;创新本土民族节庆活动;开发乡村特色休闲旅游;降低入园门槛,给景点门票做减法;开发地方特色的“限定”类文创产品,来介绍近邻日本在实施“观光立国”政策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益之处,以期为扬州文旅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金艳 《江苏商论》2021,(2):44-45
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当先行.舟山是长三角区域的旅游城市之一,本文结合舟山市海岛型城市的发展特征,从旅游公交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对舟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总体思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李贵卿  黄萍 《商业研究》2007,(6):191-194
四川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在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人才素质滞后的现状。为了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从开发、利用、保护好四川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促进民族旅游持续发展角度,制定出资源与人才匹配的基本思路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湖北黄梅禅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鹤  龚毅 《商业研究》2012,(3):171-175
湖北黄梅拥有丰富的禅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特色鲜明、分布范围广、复合性强等特征。本文从体验经济的理念视角,研究开发黄梅禅文化旅游资源,认为在开发中应注重游客的体验需求,设计相应的禅文化旅游产品,以推动黄梅禅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赵媛  武宇琼 《江苏商论》2022,(1):68-70,73
当前研究表明,市场、产品、技术创新和政策是驱动文化旅游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因,在对山西省黄河板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了解的基础上,论文基于这四个方面对山西省黄河板块四个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该区域文化旅游消费评价较高,需求差异较为明显,文化旅游资源存在一定的非均衡性,技术创新能力有了初步尝试,政策引导性方面有一定的建树。为更好地促进文化旅游融合,需要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产业集聚和实现多方协同。  相似文献   

16.
夜间文旅集聚区的建立对于扩大有效投资、拉动文旅消费、解锁经济增长、展现城市魅力等,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江苏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建立,提出了开发江苏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景区夜游、夜间文旅消费街区、夜间交通"文旅化"开发、夜间文旅景观带开发、夜间文旅综合体开发等新模式;并对如何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江苏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提出...  相似文献   

17.
南京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对发展南京农业旅游有重要意义。南京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特点,主要体现在遗产类型以非物质类农业文化遗产占优势,农业文化遗产分布相对集中,文化交流性明显及其环境景观多样等方面。南京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应该遵循生活化、教育化、参与性、品牌化、综合化的开发方向,以弥补其规模与品位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当代旅游者对旅游审美的要求日趋提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自然游,而是追求一种人文化的审美体验,满足自己的旅游审美品质需求。本文以无锡梅园为例,从游客体验视角出发,探讨无锡近代园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从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政府和机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支撑要素与制约因素,对如何提高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河南文化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加之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趋势明显,有力的推动了河南的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但合作体制不顺畅、信息技术融合深度不足、高素质人才缺乏等原因阻碍了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顺利融合。河南省政府应加快建立文化旅游产业管理体制,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大力拓展旅游和文化市场,培养复合型创意人才,从体制、资源、市场和人才四方面上达到产业融合,从而有效推动其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