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景  李萍 《经济师》2009,(11):80-81
以2006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4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计算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衡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使用T检验、pe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刺激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益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管理层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持股激励与盈余管理程度的相关性,并基于该视角提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制度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提高激励股权数量的意愿可能诱发股权激励实施前严重的盈余管理;股权激励模式会对实施股权激励后的盈余管理产生显著影响,实行业绩股票模式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比实行非业绩股票模式时的盈余管理更加严重;行权时长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性质也是影响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沪深交易所2006年~2008年所有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数量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行权限制期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效应比非国有上市公司明显,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效应较之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要弱一些。此外,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可以有效地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  相似文献   

5.
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及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渴求,股权激励走入西方资本市场。股权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股权激励在我国开始得比较晚,但目前已有很多上市公司采取这种激励手段,而且公司数量逐年增加。但自“安然事件”以来频繁出现的财务丑闻,引起了学者们对股权激励负面影响的研究,人们开始怀疑股权激励机制是否会沦为管理层攫取巨额收益的工具。尤其是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这些客观条件都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管理层特征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管理层特征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管理层中持股的人数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小,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有股份比例普遍较低,盈余管理程度与持有股份的比例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技术经济》2015,(10):117-125
选取2009—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1208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持股比例对股利分配(股利分配的额度和倾向性)的治理效应。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股利分配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即在一定范围内,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股利发放的倾向性和力度就越大;而管理层持股比例一旦超过某一临界值,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反而会降低股利发放的倾向性和力度;市场竞争对管理层持股的治理效应产生显著影响,体现为当竞争程度相对较高时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则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可能性和分配额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股权制衡、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以2000年~2004年399家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大股东控制力过强会削弱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股权制衡程度与管理层持股水平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管理层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两者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大股东受到相对制衡的公司更显著。结论暗示在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几个能够对大股东作出有效制衡的股东能够促使公司完善监督机制,增强管理层激励效应,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9.
10.
董丹丹 《时代经贸》2010,(18):30-31
文章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以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对公司业绩影响。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般比例与公司业绩有正相关性,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股权激励是许多公司当前采用的激励机制,但这一方式目前尚存在许多问题。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正确的策略,抓住关键问题,就可以运用好股权激励来有效激励管理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以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对公司业绩影响.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有正相关性,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公司的经理人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薪酬激励模式,已被认为是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的机制之一,它能够通过高管人员以各种形式持有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使股东利益与经理人的利益趋于一致,以此来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而股权激励的实施很可能会诱使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那么股权激励是如何影响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呢?笔者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规模,并通过对比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规模,来探索股权激励计划对经理人盈余管理规模的影响.同时笔者利用不同的模型来估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模,以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理人在股权激励实施前的盈余管理规模要显著高于股权激励实施之后,存在股权激励事前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上市公司实际数据的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燕  于海莹 《当代经济》2007,(12):12-13
文章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与国内已有文献不同的结果:我国上市公司经管层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业绩之间呈倒N型关系.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经管层股权激励方面得到了改善,但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经管层股权激励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是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法律环境的限制,在我国实施美国式的管理层股票期权制度尚不可能,探索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策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6~2013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CFO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激发了CFO的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国有控股企业CFO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为显著,且CFO持股与正向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负向盈余管理之间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余玉苗  吕凡 《经济评论》2008,150(2):96-99
本文尝试用理论模型分析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管理层子公司持股现象。通过分析,文章得出结论:在一定约束范围内,上市公司管理层子公司持股具有股权激励的作用;相反,在约束条件之外,则有可能成为管理层进行利益输送的工具。为了避免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子公司进行利益输送、损害投资者利益,本文从持股比例、关联方交易、以及政府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2006—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变量,以高管年薪、持股水平分别作为衡量其短期、长期薪酬水平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高管的长、短期薪酬水平及两者的交叉变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高管的短期薪酬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诱因之一;高管年薪与持股水平的相互作用也会加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盈余影响有“利益趋同”和“壕沟防御”两种效应。本文采用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样本,基于盈余持续性的视角,研究了管理层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能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强于监事会。本文不仅丰富了管理层持股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研究,而且获得了管理层持股“利益趋同”作用的支持性验证,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内部人控制”不再是制约管理层持股的制度障碍。本文研究支持上市公司和监管层积极看待管理层持股,并建议上市公司区别制定有效股权激励计划,通过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管理层持股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大量收集2005-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高管持股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市值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正相关,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高管持股市值与线下项目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说明,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操纵性应计利润是其实现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