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十四五”开局在即,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迈入新的征程。雄安新区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创新引领、协调发展、开放先行的现代化新城。树立“雄安质量”,金融必不可少。当前,雄安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仍显不足,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与城市建设所需巨大资金不匹配,投融资体系仍在建设,仍需探索资本市场多渠道融资途径;金融机构参与城市建设与发展不够深入,仅银行开始深入布局,证券、保险业初步落户雄安,期货行业仍在规划参与阶段。应从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市场参与、发展绿色金融以及推行科技金融创新等多角度入手,以政策引领和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参与为基础,提升雄安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水平,建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新区。  相似文献   

2.
王茜 《西部财会》2023,(4):20-23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开征碳税是达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选择。目前,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节能减排政策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作为促进碳减排的政策工具之一,碳税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立足碳税开征的现实基础,归纳征收碳税的必要性,分析实现“双碳”目标下征收碳税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包装是整个价值链中的高排放环节,而工业包装浪费是个人消费品端成品包装浪费量的五倍以上,工业供应链当中的物流包装改进成为降低其物流过程碳排放的关键所在,关注工业物流过程当中的碳排放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雄安新区于2017年4月1日建立,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国际级新区。雄安新区的地理位置为京津冀三角形的中心地带,但现阶段雄安新区整体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目前,雄安新区正在向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金融方向转型升级,为达到《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加速该地区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以全面的金融服务为支持。对此,我们对雄安新区现有产业及金融服务需求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以三地特色企业为样本,进行分层抽样,统计相关数据,绘制相关统计图。对雄安新区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金融需求有了初步了解,并且结合相关文献,为雄安新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与金融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6.
“双碳”目标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提出严峻压力和挑战。我国钢铁产业碳排放总量大,实现目标时间极为紧迫,冶炼工艺碳排放强度偏高,向低碳产能转变困难较大,钢铁厂普遍建设时间较短,产业绿色更新成本高昂。这要求钢铁产业产能工艺、生产运营、产品结构、产业布局和产业组织加快提升和优化,电炉炼钢、碳捕集等低碳产能加快布局,推动原料清洁化和运营智能化,产品向高端化、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部分产能向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基地转移,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应持续完善钢铁产业政策,加快推动产业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和碳监测,大力促进低碳零碳产能置换和绿色低碳改造转型,不断提升钢企碳减排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7.
新城作为解决城市病和探索城市发展模式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西方国家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践。国内外经验表明:规划建设新城新区能够疏解大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都市圈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布局转变,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总结国内外新城新区的演化历程和建设经验,探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同时结合雄安新区的自身优势,对其如何更好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城市发展新标杆进行建设思路分析。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选取全国、河北省和高阳县环境承载力水平作为研究对照组,采用相对指数法对雄安新区大气、水和综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高于高阳县水平;水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和高阳县水平,说明雄安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优势;大气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与高阳县水平相当,但明显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提高雄安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需要以“减气增水”为目标,将产业升级、治理区域协同和治理方式的市场化作为施政重点,多管齐下、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0.
会展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河北会展经济长期处于夹缝发展的状态。雄安新区的设立给河北会展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河北省应在科学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会展场馆和创建展会品牌上发力,促进河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雄安新区获批设立以来,国内官员、学者和国外机构围绕新区的优势条件、功能定位、规划建设与未来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国内外经验借鉴、问题风险等方面发表了看法,许多观点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与发展具有指导或参考价值(1)。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分析、梳理和总结,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雄安新区的发展条件、发展定位、规划建设、内生发展及现实问题和潜在风险,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家开发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意图和紧迫性。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和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必将肩负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引领时代发展,带动京津冀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西方国家较早开始了碳税征收的实践,国外碳税政策的实行在产业转型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梳理国外部分国家的碳税政策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情况,分析碳税对于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通过比较和借鉴国外碳税政策,提出我国实施碳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雄安新区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与新区未来的发展建设密切相关,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目前,雄安新区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依旧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较为成熟和健全的培训体系。本文通过阐述雄安新区目前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优化培训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已成为全球共识和目标。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它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济支柱。文章旨在探讨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的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和路径,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索明亮 《物流科技》2022,(9):93-94+99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公转铁”面临的形势与要求,系统总结了“公转铁”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有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在广东省和清远市低碳发展规划下,建筑陶瓷如何低碳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综述了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概况和建筑陶瓷主要低碳技术,利用访谈、问卷等方式调研了清远建筑陶瓷低碳发展现状,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目前低碳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地方特点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雄安新区的设立加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必然会给河北省改革建设,尤其是经济发展带来崭新的景象,国家必然会对北京企业向河北转移的各事项做统一部署。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新区建立伊始,就用法律为新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成为雄安新区经济发展议题的重中之重,这对雄安新区的法治尤其是经济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把握好新区经济建设中政府调控监管、市场经济与法治之间的辩证关系,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新区的经济建设严格要求,尤其注重在立法上对新区经济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马明明 《物流科技》2022,(14):61-64
实现行业低碳化发展是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物流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分析2011—2020十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数据以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产值和碳排放量,测算了物流业的碳排放强度,并将30个省份划分为不同区域,测算了不同区域的物流业绿色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企业的碳排放强度总体逐渐下降,呈现出了绿色健康发展的态势;不同区域的物流业绿色效率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物流行业绿色发展的实施路径,以期对后续研究和物流行业低碳化发展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存在支持政策不完善、消费主体应用障碍、体制机制不健全、推广融资难、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制约问题。建议在政策、机制、资金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综合施策,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广,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基于不同以往的产业背景、城市发展背景、改革背景和更深层次的时代背景,折射了工业化后期、城市化后期和市场化改革后期阶段的新经济特点,以及未来产业结构、城市发展模式的变革方向。因此,在当前的软价值时代,雄安新区应有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和产业定位。基于软价值理论及其创造和实现规律,雄安新区需要准确把握未来新经济发展的软性特征,打造符合创新发展的良好软环境、聚集软资源和软产业、充分运用弹性就业等新模式吸引创新型人才,探索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之路以及软价值时代的社会管理模式,以软价值战略推动自身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