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杨梅核仁毛油进行了精炼,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精炼后的杨梅核仁油酸价为0.80 mg KOH/g,过氧化值为0.024 g/100g。气相色谱法分析表明,杨梅核仁油含有1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达29.05%,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8,11-十八碳二烯酸和9,12,15-十八碳三烯酸)含量占总量的77%左右。Sn-2位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组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湘西杜仲籽油中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5种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方法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均能满足要求。检验得到湘西杜仲籽油中ɑ-亚麻酸含量为59.9%,亚油酸含量为12.2%,油酸含量为15.2%,硬脂酸含量为2.15%,棕榈酸含量为6.29%。  相似文献   

3.
依据GB 5009.168—2016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6种蔬菜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不同蔬菜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各有不同。6种蔬菜中共检出18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的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63.42%;西红柿、黄瓜、韭菜、土豆、胡萝卜和洋葱中分别检出10种、15种、11种、10种、17种和12种脂肪酸,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  相似文献   

4.
以脱色菜籽油为原料,分析在不同脱臭温度(190~270℃)、不同脱臭时间(40~120 min)下,脱色菜籽油酸值、过氧化值、反式亚油酸、反式亚麻酸、植物甾醇、生育酚、β-胡萝卜素、总酚、抗氧化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脱臭温度升高,脱臭时间的增加,除反式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外,其他指标都是下降的。脱臭温度需要达到230℃,菜籽油的酸值才能达到国家标准;菜籽油的过氧化值在脱臭温度达到230℃后变化显著;菜籽油反式亚油酸、反式亚麻酸在270℃下降速率远大于其他脱臭温度;脱臭温度达到250℃后,菜籽油植物甾醇、生育酚、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以及抗氧化性显著降低;在脱臭时间达到80 min后,继续增加脱臭时间对生育酚、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以及抗氧化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酯交换法前处理7种甘肃产功能性植物油,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7种甘肃产功能性植物油中各脂肪酸含量在0.01%~81.86%,7种植物油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均为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除橄榄油外,其他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90%。  相似文献   

6.
葡萄籽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了葡萄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葡萄籽油中含有4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55%,其中必需脂肪酸一亚油酸含量为66.36%,葡萄籽油是一种营养很高的优质食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黑豆油。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对黑豆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黑豆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rain,提取温度58℃,料液比1:9,超声功率110W,在此条件下,黑豆油得率达到83.83%。对黑豆油进行GC—MS分析可知,黑豆油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19.24%、亚油酸46.28%、油酸18.62%和硬脂酸7.3%等,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8.98%。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溶剂浸提法制取牛大力种子油,并对牛大力种子油的特征指标、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进行研究。采用GC法检测牛大力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采用ICP-MS法检测牛大力种子及牛大力种子油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研究结果表明,牛大力种子油能检出10种脂肪酸组成成分,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78.8%,主要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一烯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占53.6%。饱和脂肪酸含量占19.2%,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和山嵛酸。其余特征指标测定结果中,折光指数(n~(20))为1.4701,相对密度d_(20)~(20)为0.919,碘值为95g/100g,皂化值(KOH)为189mg/g。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测定结果中,牛大力种子及牛大力种子油含钾、钙、铁、锌、硒分别为9.08×10~3mg/kg和237mg/kg、2.10×10~3mg/kg和193mg/kg、38.2mg/kg和2.72mg/kg、21.6mg/kg和7.15mg/kg、0.0831mg/kg和0.0032mg/kg。结果表明,牛大力种子油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富含油酸和亚油酸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钾、钙、铁、锌、硒,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皮为原料提取α-纤维素,采用传统α-纤维素制备工艺和超声波辅助工艺进行比较优化,经研究表明,NaOH水溶液是最佳提取剂,传统工艺提取α-纤维素的最佳参数为:提取剂浓度11%,物料比1∶13,温度70℃,提取时间8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α-纤维素的提取率为33.70%。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超声波提取α-纤维素的最佳工艺为:提取剂浓度13%,物料比1∶13,温度90℃,提取时间40 min,超声波功率500 W,α-纤维素的提取率44.96%。  相似文献   

10.
金龙鱼“比例小辫子”被抓近期金龙鱼打出的1∶1∶1的概念是有其背景的。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脂肪酸,部分消费者认为,食用的各种油以采用轮换法和搭配法为好,因为这样可以调节人体吸引的各种脂肪酸比例,防止有的脂肪酸摄入过量而另外的却明显不足。从营养角度分析,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提出膳食脂肪酸的建议: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1∶1。2000年10月,中国营养学会也对该比例表示认同,认为对于食用油而言,一旦符合1∶1∶1人体吸收脂肪酸的比例,就会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这就…  相似文献   

11.
海边月见草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海边月见草主产于福建滨海沙滩地月见草属野生物种,资源相当丰富 ;其适应性强,具有耐盐碱,耐瘠薄,抗旱及抗风力等抗逆性;种了 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亚油酸含量达80.12%; 种子与花粉营养成分丰富且全面;作为新型的油脂植物,地被植物和盐碱地改良先锋植物等开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毛竹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分析其成分,并进行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毛竹多糖(BSP)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7(g/mL)、提取温度78℃、提取时间4 h,该条件下BSP提取率为(5.18±0.07)%,提取物中多糖含量为(72.14±0.02)%,糖醛酸含量为(9.76±0.03)%;BSP具...  相似文献   

13.
在常温下用无水乙醇提取玉米中游离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液滴定,进行脂肪酸值的测定.结果表明,3个不同脂肪酸值的玉米样品13次平行测试的极差最大为1.53 mgKOH/100g,小于重复性临界值2 mgKOH/100g,标准偏差在0.39~0.60.利用该方法对35个样品进行检测,其结果与国标方法平均值之差大于重复性临界值2 mgKOH/100g,建议对国标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4.
以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压热-冷却循环结合酸解法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了压热-冷却循环过程中淀粉溶液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循环次数以及酸解处理过程中酸的种类、酸的浓度、酸解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淀粉溶液浓度为30%、压热温度125℃、压热时间45min条件下,经...  相似文献   

15.
邬帅帆 《现代食品》2022,(4):170-174
全面分析鸡精中常用的动物性原料中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包括鸡肉、鸡胸肉、鸡肉粉、全蛋液、全蛋粉和鸡油.研究结果表明,鸡油的总脂肪酸含量最高,而鸡胸肉中总脂肪酸含量最低但脂肪酸的饱和度最高.而鸡肉粉和全蛋粉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脂肪酸饱和度较低.从脂肪酸的比例来看,鸡肉、鸡肉粉、全蛋粉的组成比例较为均衡,符合中国营养...  相似文献   

16.
选择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复合对仿栗籽蛋白进行提取,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仿栗籽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总加酶量500 U/g,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的酶活力配比5∶5,料液比1∶25,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120 min,酶解pH8.0。该条件下仿栗籽蛋白提取率为74.33%。  相似文献   

17.
探讨泔水油水解工艺,直接用水作催化剂,适应成分复杂的餐饮泔水油,污水处理简单,从酸析、水洗、压力、温度、水解等条件进行研究。采用的工艺条件是:压力,3.2MPa;加水量,30%左右。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加水量一般是根据中性油的含量来计算,因为游离脂肪酸不需水解。  相似文献   

18.
粮食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氨基酸在弱酸性条件下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的双-1,3-二酮茚,反应灵敏.以粮食粗粉水提取液为样品,分析了其游离α-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的最佳温度是85℃,最佳时间12~15 min;反应产物采用比色法测定的最佳波长是570 nm,并在反应完成后1.5 h内完成测定.水溶性蛋白不影响粮食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同时指出游离氨基酸总量可用于芽麦和发芽糙米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