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商业信用实行严格限制的政策,一切信用集中于银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信用逐渐恢复,充分认识到商业信用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可以通过对商业信用的规范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了商业信用票据化。商业汇票就是商业信用的合法票据。一、商业汇票在经济中的作用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结算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建立起了以“三票一卡”为主体的新的结算制度,即支票、本票、汇票和信用卡。允许票据在经济主体之间使用和流通。尤其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获得了迅速的金融增长,金融相关比率显提高,在金融资产不断增加和金融相关比率超常规提高的同时,我国的金融市场、金融组织以及政府、企业、居民融资与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持续变化,主要表现在:1.在信贷市场扩张的同时,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开始发展,间接融资比重下降,直接融资比例上升嵛社会金融资产结构随着金融市场结构持续变化;2.新不金融机构相继创立,金融组织结构趋于多元化,由改革开放前单一的,即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发展成由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体系构成的金融机构结构,金融活动的机构化程序不断提高;3.金融工具结构由改革开放前仅有货币(现金)和银行存、贷款,发展到包括债券、股票、基金、信用卡、票据、保单等构成的较为齐全的结构;4.金融业的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国有制和依附于国有制的集体所有制,发展到包括股份制和合作制等成分的金融业所有制结构。5.信用形式结构由单一的银行通用,通过改革与开拓,形成了包括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国家信用、证券信用等在内的较为丰富的信用形式结构;6.利率结构开始了由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利率市场化的启动,我国利率结构的变化正在加快,并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3.
胡建 《经济纵横》1990,(5):23-26
<正> 随着银行之外信用活动的日益扩充,人们对资金“体外循环”的弊端深表忧虑和不安,尤其在金融学界,流行的观点认为资金的“体外循环”是导致金融秩序紊乱的根源所在,其作用有百害而无一利。笔者对此不敢苟同。一、资金“体外循环”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资金每一次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均足资金。作为资金流转的媒介,银行历来是主渠道,起着货币流通的中枢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信用活动主要通过国家银行来完成。人们已经熟悉和习惯这种单一的金融形式,即所谓的“体内循环”;而游离子“体外”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银行业既属于朝阳产业,又是一个对国民经济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关键性产业,“银行多过米铺”现已成为经济高度发达的生动写照。一方面银行通过信用创造,有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之功效;另一方面,通过信用中介功能,银行可以将社会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使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对账户的管理是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对促进社会信用,维护经济金融秩序,防范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双虎 《经济师》2003,(10):285-285
“信用”问题是当今人们的热门话题 ,信用恶化已引起了国家领导层的重视 ,这已是众所周知。我作为一名农村金融的基层决策者 ,深深体会到了 :良好的信用是维系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纽带。从本质上讲 ,一个地方信用环境不好 ,受伤害的不仅仅是银行 ,地方经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个人信誉同样会受到巨大的伤害 ,既有直接的 ,又有隐性、间接的。因此 ,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是政府、银行、企业乃至广大公民的共同利益所在。那么 ,晋城市的信用环境如何 ?存在哪些问题 ?怎样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快经济发展 ?在此 ,我结合自己多年的金融…  相似文献   

7.
建立规范的金融信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双英 《经济论坛》2002,(22):12-12,5
一、社会信用缺失的主要危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金融信用体系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是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基础。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以适应世界经济与金融形势发展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看,现代市场经济所必备的国民信用体系在我国还不够完善,全社会信用意识仍很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种种失信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社会信用的缺失对金融业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的理论是货币银行理论的基础 ,它是随着信用货币制度的逐步确立而发展起来的 ,主要包括存款、贷款、存款准备金等基本概念 ,以及存款派生机制、金融中介等理论。关于这部分理论的论述主要见于货币银行学和经济学教科书 ,专门性的著述基本上都保持和教科书论述一致 ,国内在进行关于存贷款差额等现实金融问题的讨论时都会涉及并引用这些理论。漫长的实物货币时代的影响和人们从生活中得到的直觉经验使人们对货币的创造和银行的运行形成了错误观念 ,在这些观念的渗透下 ,货币银行理论中的基础———关于货币…  相似文献   

9.
中国距离进入WTO的时间越来越短。面对外资银行强大的竞争能力——航母般的规模、更高的效率、更强的金融创新能力和更有效的管理模式,我国的金融产业如何应对? 一、加入WTO对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一)业务范围问题。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强调金融自由化,银行向全能银行发展,这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而我国的银行法则坚持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四业分管。当世界上的银行正以全能的模式进人改革开放的中国时,而我国的银行却走着严格金融分工的美日模式的旧路,显然同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格格不入。在加入WTO之后,这个矛盾会变得更加突出。因为外国银行会依仗全能银行或其一系列子公司的业务优势来争夺客户。而我们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不但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妨碍了自己去积累全能银行综合服务的经验。 (二)规模和信用问题。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雄厚,它们的许多大银行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资金和财富,它们尤其注重通过股份制吸引社会游资和通过兼并扩  相似文献   

10.
浅谈金融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所谓金融企业文化,是指银行的精神文化,是银行这一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文化。是正确的价值观念、崇高的理想追求与振作的精神状况在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确立、认同和实现。发展金融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本质就是激发银行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社会大文  相似文献   

11.
信用是指与商品货币相联系的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其在不同的社会反映不同的生产关系,这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同时,讲信用与否,又是一个道德的范畴,借贷双方通过信用工具建立信用关系。一、企业信用的现状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金融企业,其本身充当了信用中介的职能,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银行信用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维护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同时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而与此同时,一部分受信企业自身的信用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1、企业欠银行的贷款本息不愿还,想方设法逃避银行债务,或者是…  相似文献   

12.
饶国平 《经济师》2003,(11):260-260
市场经济中 ,信用实际上已成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体制和社会制度。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资本市场的健康规范、银行不良资产的防范化解 ,市场商品交易的扩大、经济活动中各种合约条款的履行等 ,所有这些体制的发展 ,都要建立在良好的信用环境和信用体系基础上。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金融有效运行的根基 ,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当前金融环境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信用体系不健全,失信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重物质建设,轻信用建设;重财政作用,轻金融作用。金融体系基础脆弱,社会信用观念淡薄。只有政府信用,没有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任何地方出了问题都向政府追索,最终摊薄了整个社会体系的信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信用环境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面的、广泛的与基础性的。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有序运行的前提,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因此,科学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文章在阐述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历史依据的基础上,探析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良好金融生态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莉萍 《金融评论》2011,(4):37-53,124
本文从金融功能视角,将影子银行体系的范畴界定在发挥了类似于商业银行存款、贷款、结算等功能的三大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此前提下,从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视角,重点剖析了前两类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机制。同时,提出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对商业银行具有有限替代效应,并在货币市场上产生外部溢出效应。即流动性之谜。最后,基于影子银行体系信用创造机制缺陷,提出从抵押品管理角度入手。在金融市场中建立证券最后贷款人,以规避影子银行体系信用扩张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最近,"影子银行"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尽管过去两三年里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各类非常规金融活动和机构的监管,但"影子银行"仍然蓬勃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其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表达了对中国"影子银行"问题的担忧.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是什么推动了它的快速增长?我们又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呢? 根据不同定义来估算,"影子银行"的规模也不一样.按照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定义,"影子银行"可以被"广义地界定为由(部分或完全)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实体及业务活动所构成的信用中介".基于这个广义的概念,银行的表外活动如信托和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包括债券在内的信用类金融产品交易都可纳入"影子银行"的范围,温州等地的民间借贷活动也应包含在内.央行所监测的社会融资总额涵盖了主要的"影子银行"的活动,但并没有包括大部分的信托资产和民间借贷,也未覆盖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7.
从巴盟银政成功合作可以看出,要建立诚信为本、稳健高效、制度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即金融安全区,需要全社会来介入,有赖于政府、银行、企业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1·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要继续重视和发挥好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明确其功能定位。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性质是:国家信用,政府目标,市场运作,自主经营。任务目标是:化解“瓶颈”,建设制度,引导经济、金融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主要作用是:先行者,填补“瓶颈”领域融资空白,及前瞻性、战略性投入;建设者,在市场失灵和制度缺损的领域,建设市场和制度;引导者,带动社会资金进入资金短缺的领域;促进者,致力于社会目标,实现发展利益;支持者,协助化解金融风险。在运行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1)国家信用和市场运作的统…  相似文献   

19.
冯艾兰  程宏波 《经济师》2005,(12):231-23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健全商业银行体系对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的发展极为重要。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银行形成的不良资产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桎梏,随着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和国家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要求,银行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三家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重新注资、债务重组、公司治理。但银行从诞生起就是一个信用机构,银行的振兴除了其内部的治理,其所处的外部社会信用环境的良好建立也必须能够与其发展相辅相成。只有建立诚实、公平、可信的信用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政府、企业、银行的多方共赢,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良好金融生态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信用环境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面的、广泛的与基础性的。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有序运行的前提,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因此,科学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在阐述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历史依据的基础上,探析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及环境约束,并提出了基于良好金融生态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