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河流水权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陶蕾 《水利经济》2010,28(6):27-29,32
为明确国际河流水权概念,在梳理相关理论观点并通过经济学与法学的双重视角对水权概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国内法与国际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际河流水权概念及其理论基础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套用国内水权理论研究国际河流开发利用问题以及主张国际河流水权,背后暗合的是超越国家主权界限的"沿岸国共同体论";国际河流水权内涵的不确定和其理论基础的过于超前决定了国际河流水权概念无法成为有效解决国际水事争端的话语工具,国际河流水权至少在目前并不是一个有着真实外延的理论概念。  相似文献   

2.
国际气候谈判是为应对气候变化由国际社会开展的多边治理机制和进程。谈判中话语权的高低影响和决定着一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从国际气候谈判的话语内容、国际气候谈判的话语主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3个方面对国际气候谈判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试图发掘现有研究成果的内在规律及其存在的研究空间,提出未来研究需关注的重要方向,对促进国际气候谈判中中国林业话语权的增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对外合作与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商务谈判技能已成为外经贸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高职院校外经贸类专业纷纷开设《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以期学生掌握此项技能。但由于教材、师资、教学设施、学生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制约,该课程的教学尚未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本文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析了“黄-蓝经济区”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互动发展的机制(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对利用基尼系数方法对“黄-蓝经济区”1980年以来的区域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得出其互动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区域差异系数过小,即区域内发展过于均衡。然后基于空间分析理论,提出了“黄-蓝经济区”互动发展的空间模式,即按照发展时间依次为增长极模式、轴线模式和网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商务谈判技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商务谈判技法对促成商务谈判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谈判技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谈判的成败,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商务谈判中,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选用行之有效的商务谈判技法,是谈判人员迫切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本文主要阐明商务谈判的七种技法,供有关人士参考、借鉴。一、准确预测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测是以事物为依据,通过把握事物的内在联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源于十八大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深刻总结,是为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及国内经济转型的特殊局面,由习近平提出的、有关国家治理的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新论断的总称,这一思想是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有效进行国家治理问题的全面深刻阐述。习近平国家治理话语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直接汲取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我党治国理政思想精华,因此,以新时代为背景,阐述习近平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探究习近平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重大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港口-腹地经济共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以代表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相关性四个原则作为选取分析指标的基础,构建了连云港港-淮海经济区经济互动指标体系,借助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对连云港港与淮海经济区经济互动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舒欢  李云燕 《水利经济》2017,35(5):12-15
通过梳理江苏沿海港口及其经济腹地互动作用机理研究成果,结合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发展现状,将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纳入同一系统,对其互动基础进行分析,并据此构建基于演化博弈的互动发展模型,进而提出从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区域间资源共享意识、搭建信息化合作平台、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角度采取相应措施,为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之间持续有效互动发展、实现共赢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有文献对国际碳信息披露的研究进行梳理,介绍碳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以及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其发展的主要缺陷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方农村》2021,37(3)
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战略是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于我国农村发展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三者在概念界定、目标表述和发展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发展背景、理论内涵和发展逻辑互融共通。文章阐述了三者契合互动的理论基础,认为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实践载体,乡村振兴战略为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提供了政策机遇,从理论依据、逻辑主线上分析了三者契合互动的逻辑关系和认知误区,构建了三元协调度模型,对三者契合的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深入探讨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一步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2019年11月18~19日在北京举办"农村发展与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讲者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德国哈勒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多元话语分析,从纵向的历史时间纬度和横向的不同行动主体行为情境的分析,认为沼气系统自身的技术优势及其附加价值与社会主导价值极大的相容性促成了沼气政策话语的不断强化,政策执行的单一简单化和市场媒体强势话语的倾向性导致农民的需求和话语表达完全隐性化,实施主体与农民缺少有效的动态性积极互动,最终导致了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失败.因此,理解农民的生活情境,支持促进其话语的表达与话语权的实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殊的农情以及丰富的实践探索,决定了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应该能够做出特殊的理论贡献,并形成和确立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话语体系与话语地位。本文首先基于研究对象(农业、农村、农民)性质的差异,分析了"三农"研究话语表达所存在的描述现象化、议题离散化与分析碎片化问题;然后,通过文献计量回顾了"三农"研究的经济学话语地位、演变轨迹及阶段性特征,揭示了"学术繁荣"背后所存在的不足;接着,通过对"三农"研究的经济学话语现实进行反思,从研究边界与知识分工的角度,阐明了农业经济学与农村经济学的话语定位。本文认为,"三农"问题研究及其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必须高度重视科学问题导向与研究范式。提升中国"三农"研究的经济学话语地位,需要从本土化与国际化、历史遗产与现实价值、情境依赖与知识创造、反常现象与独辟蹊径、学术规范与思想碰撞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浦东新区过去30年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势头。其功能辐射已从上海市内东西联动,转变为与长江流域、与国内其他地区、与国际市场互动,浦东开发已进入基础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同进的新阶段。十七大的报告当中,胡锦涛总书  相似文献   

15.
强调农地社保的"乡土养老话语"与强调土地流转的"社保养老话语"对农民养老与农地制度改革关系争论激烈.本文以河南省L村一组为田野案例,以动态嵌入为分析框架,审视农民养老与农地制度关系问题,考察当下养老议题中老年农民、农地制度、市场及三代家庭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在经济性增强的同时,老人种地行为更深度地嵌入"渐进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林业资金投入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解决林业投融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林业理论与实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我国林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我国林业的资金来源及现存的制度缺陷,在从林业产业财政性、政策性和商业性三方面融资互动机制的基础之上,建立了适合我国林业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在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众多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为之大胆探索,希冀借鉴国际经验,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农业保险之路。最近,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龙文军博士撰写的著作《谁来拯救农业保险——农业保险行为主体互动研究》已经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这部近20万字的著作无疑对农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构现实主义认为结构单元的能力是国家安全的保证,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虽然国家注重相对收益,但当今世界国家也应该促进国家的合作;安全事务和经济事务是互动的等等,这些理论对我国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以拉萨光明茶馆的东道主和游客为研究主体,分析藏茶馆主客互动过程。在互动过程中,基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东道主和游客有着不同的互动行为方式,造成了不同的互动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新农保"的实施效果取决于农民的参与行为,研究农民参保决策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已有文献对于部分存在于农民群体内部的社会因素以及农民之间、农民与政府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根据内生互动影响理论、信任—合作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并基于CGSS2010数据建构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旨在研究社会互动、信任对农民参与"新农保"行为的影响,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