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近年来,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这给我国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带来巨大挑战。多元文化开始逐步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念,若要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往更高层面发展,势必就需要对高校思政教学进行改革。应不断增强我国高校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认识,这不仅是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同时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就从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中遭遇的问题做出分析,并对此提出几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标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必须要对自身的人才教育工作做出改变,只有作出新变革,高校才能在这新的时代浪潮抓住发展机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在高校人才教育工作之中,会计学科是高校经济学科之中的核心重点学科。因此在现阶段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教学改革就十分有必要。对此,本文浅谈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会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促进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很快,现在很多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而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电子商务职业能力,适应工作岗位需要,高校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模式,建立一个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崇高使命和艰巨任务,必须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路线政策、理论制度及国内形势、国际局势,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关心国家大事,但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制度不是很了解,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引导,而高校思政课正好承担着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路线政策、国内形势、国际局势的任务,因此及时把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成为一个非常必要的工作。本文重点从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当前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创新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和方法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时事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互联网+"成为时代主流,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我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互联网时代创业的主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将大学生创业与电子商务充分结合,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整体创新创业趋势,使大学生创业之路迈入一个新阶段。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现状、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模式及问题、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优劣势以及具体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2017年的"一号文件"对"推进农村电商"的重视,还是农村实现精准脱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高校社会服务基本功能的实现,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借助高校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与科技服务平台、依托政府的政策保障和社会支持,激发农民自我教育需求的内生动力,将是有效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直接关系到能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会主义建设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各大高校也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也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教学方法的制约成为了影响高校思政课充分发挥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应用标准也不断在变化,因此高等教育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需要不断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互联网+"时代来临,"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本理论主要从"互联网+"教育的含义、"互联网+"教育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互联网+"教育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管理的措施阐述了"互联网+"模式下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希望为研究计算机专业体系改革的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当前就业形式的分析,指出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针对大学生防范意识淡薄、就业安全教育滞后、社会监管不力等问题,提出相关的风险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融入到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当中,利用"互联网+"切实解决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河南省农业产业发展现实,分析了"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并梳理了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探究了"互联网+"环境下河南省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路径,以期对"互联网+"环境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与"双创"的发展背景下,市场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为了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从3个方面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背景。介绍了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过程,以《专业导论与专业创新》为例,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2.
李丹琳 《农业经济》2018,(3):133-134
农业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增长极,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以实现"货畅其流"、"物尽其值",成为破解农产品物流发展难题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分析农产品物流的内涵和特征出发,指出"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路径,以期对研究农产品物流未来的发展态势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被时间串联成的丰富的具有继承特性的一个个精神坐标。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学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本课题以北大荒精神教学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为例,探索高校思政课在教学中多方融入精神谱系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在高校开展"中国梦"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职责,本文梳理融入思政课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多方面深入剖析"中国梦"融入思政课的内涵实质,有利于推进"中国梦"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为思政课育人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互联网+"已经不再陌生,相关的研究众多,但并非所有人对"互联网+"的认识都是正确的,我们所研究的"互联网+"并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进行融合的内容包括文化以及管理,同时,还包括具体融合的方式方法、融合工具,还有实现融合路径。笔者立足自己的工作实践,对"互联网+"下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6.
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包括现代农业在内的11个"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发展领域,农业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分析了"互联网+"视域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探讨了"互联网+"视域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对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了乡村产业融合,有力地变革着农村经济发展业态,促进"三农"、"三业"持续发展,形成了"互联网+"多种产业经济形态的高速发展格局。本文从"互联网+"与大力振兴乡村经济的内涵出发,明确加快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大力振兴乡村经济新路径的可行性;从影响经济发展因素层面,客观地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振兴乡村经济的影响因素,明确当前"互联网+"与乡村经济发展融合现状;从产业深度融合、生产力互通互融和营销路径全网融合三个层面探索了大力振兴乡村经济的新路径,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霎时热遍全国,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变革,实现跨界融合具有巨大的驱动力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大农业支持力度,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一轮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部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WTO协议下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对"互联网+"的影响因素,构建农业补贴政策与"互联网+"协同机制,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选择路径,以期对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分析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作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足于广东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在概述"互联网+"环境对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影响的基础上,总结了广东省"互联网+农产品流通"的四种基本模式,并提出了创新"互联网+"环境下广东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基本路径,以期为广东省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