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于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他强调,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德治与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能偏废,这是新世纪我国的治国方略。1中国历史上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在人类社会的数千年的历史实践中,关于东西方治理国家的方式,大体上曾经出现过四种:一是神治,借助神的威力治理国家,这种统治方式盛行于宗教社会;二是…  相似文献   

2.
法治社会作为当前社会一种普遍追求的社会模式,一种先进的治国理念,一种进步的文明标识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它旨在构建依法治国的体系,避免人治与德治的种种弊端。法治的实现依赖于社会个体法治观念的形成,法治观念的形成则离不开责任意识的培育。而当前我国责任意识培育存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只有不断提高对家庭责任教育、学校责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视,从三个方面形成完整的责任意识培育体系,进一步使广大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有效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下,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如何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评比示范树立道德、文化滋润道德、规矩促进道德、活动提升道德五方面加强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对实现农场文明、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对于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相对缓慢,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农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相对淡薄,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完善相应法律体系,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升农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5.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善治的提出不仅再次彰显了法律与道德共生互补的内在关系,也内嵌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实现途径,是传统儒家法治思想的历史传承与社会治理效果不断优化的现实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既要依靠道德法律化制定"内容体现民意、条款清晰可行、立法程序正当"的良法,又要依靠"依法治党的统领保证、依法限权立责的善政保证、依法赋权独立的司法保证、依法提高职业道德能力的执法保证"的法律道德化过程达成善治。  相似文献   

6.
将农村环境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法治化进程中仍存在立法不完善、执法不力、诉讼救济难、法治意识淡薄等障碍,需要从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法律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健全司法体制、培育环境法治观念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分析自治、法治、德治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理论分析也需要紧密结合当前的乡村治理实践。道德"红黑榜"即是当前某些乡村地区出现的新型乡村治理措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道德"红黑榜"既重视弘扬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标准,同时又增加了脱贫扶志等契合时代需要的新标准。在评选程序方面,道德"红黑榜"坚持村民自治,注重强调公开、公正、公平,坚持奖惩教育相结合,从而激发乡村内生自治活力。同时,乡村社会法治建设为道德"红黑榜"提供了相应的法治保障。道德"红黑榜"在不同层面发挥了积极的德治功能、自治功能、法治功能,有利于"三治结合"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健全。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一个极其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另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认真学习,紧决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必将对我国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是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象征和标志,是在立法层面对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诠释和表达。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我国《民法典》集时代性、民族性、实践性三大特色于一体,是我国法治建设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民法典》的颁布施行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四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就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工作而言,用法治思维谋划,以法治方式推进是必然选择和趋势. 一、法治方式下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实施以来,有力规范了农村财务基础工作,提高了管理质量,促进了村级财务公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成效显著.但是,随着依法治国和法治农村建设的推进,这项工作也存在不适应、不适合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三个关系上.  相似文献   

11.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不仅是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农民的必备素质.依法治国时代下的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农村法律素质的培养.本文从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内在联系入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培养农民法律素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了当前我国农民法律素质低下的现状和原因,进而提出了培养农民法律素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加快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更高效地回应农村社会治理的现实诉求,是在乡村振兴目标下加强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应积极培育农村社会的法治文化环境,提升司法公信力与执行力,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法律制度体系,打造优质的人才队伍,为农村社会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邹焕聪 《农村经济》2012,(12):125-129
近年来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从行政法治的视野考察,行政权力的行使不规范、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缺失、基层"官民"关系失范以及法定救济渠道不畅是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激化的主要原因。要实现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化解,就必须实施行政法防治之策,即加强约束公权力的立法,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建立农民诉求的组织,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理顺地方"官民"关系,打造官民平权型政府;整合现有救济资源,畅通行政法律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4.
农村法治问题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治国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农村法治建设的完善。同时农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又居于基础地位,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重要任务之一。而我国当前在农村法治建设当中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之道,探索适合中国农村现实的法治建设之路。何况我国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上升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并不断发展完善,这为农村法治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在大部分城市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合理的法治环境,这也为农村的法治建设提供了现成的模板与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建设林业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还存在一些不适应,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文章分析了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下创新和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法治观念属于法律层面,契约精神属于道德范畴,尽管分别属于不同的体系,但二者之间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需要吸收契约精神的理论构造,同时契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法治的支撑。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是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要求,对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气神,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及促进高校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理论体系还不成熟,还需要国家、高校、大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谋求高效、和谐的进取之路。本文将分别阐述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相关性、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理论的构建、以及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赋予农民工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实现农民工群体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尽管近年来我国的选举法已经不断完善,但是对于农民工群体而言,他们的选举权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已成为制约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不利因素之一.立足于社会公平视野,推进农民工选举法制建设构建公平法制,推进农民工社团组织建设营造公平氛围,加大农民工选举经费投入提供公平保障,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打造公平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治兴,国家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治意识进入校园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无论是对国家发展战略,还是学生个人发展都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基于地方高校学生法治意识现状,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引导高校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精神。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他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并且,“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这一重要的治国方略的提出,必将对我国的长治久安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提,提高了道德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0.
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基层政权稳定与否,我国乡村治理在法律层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同党中央和国家提出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相比、与乡村百姓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乡村治理困境的解决要依靠法治的力量,不断提升乡村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