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社会影响的货币损益计量角度出发,运用费用评价法、后果阻止法和市场价值法就蓝藻事件对无锡市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影响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后的3年内因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给无锡市带来的经济效益为4 276.49万元。  相似文献   

2.
以太湖蓝藻事件为例,从城镇居民污水排放意识角度分析水污染事件对城镇居民环境意识的影响因素和途径,利用环境会计学理论,核算出水污染事件对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环境意识影响带来的经济损益。结果表明,太湖蓝藻事件激发了无锡市城镇居民污水排放意识的改变,这种改变在2007—2011年间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且这种变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具有持久性和滞后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节能降耗成为当今国人关心的重要议题之一。今年的污染事故莫过于"太湖蓝藻"事件,但时隔一个多月,蓝藻事件又在云南滇池爆发。环境污染成为悬在全国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危及国人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健康。就节能工作来说,据统计,2007年的第一个季度,我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十分迅速,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6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节能降耗任务的如期完成,成为上下关注的重点。那么,如何进一步探索和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使这项工作更有成效?杨道喜副主席结合他在地方的工作经验,从一些操作细节上给出了极有启发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无锡优质稻米产业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无锡稻作历史悠久,历史上"无锡大米"遐迩闻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特别是受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影响,"无锡大米"被外界贴上污染的标签,曾一度黯然失色。近年来,无锡市在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上下功夫,突出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优质食味稻米品种筛选、绿色高效技术集成推广和优质稻米品牌建设,探索了新时期振兴"无锡大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六月份的媒体和网络,被三个社会事件铺天盖地的报道和评论所充斥。一是厦门PX项目事件;二是无锡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三是河南山西等地的黑砖窑事件。第一个事件中,地方政府为了上一个据说能带来800亿GDP的化工项目,已经到了不顾厦门市民生命安全的地步,广泛的舆论批评和105个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也阻止不  相似文献   

6.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首无锡人耳熟能详的委婉曲目曾令多少人为太湖水的剔透而自豪,但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给无锡敲响了警钟,也使得无锡人开始重新审视太湖.太湖治理提速,资金支持成为关键,随着农发行无锡市分行贷款支持的25亿元太湖流域一贡湖湾水系治理工程项目正式启动,无锡太湖重现碧波美景融入农业政策性金融这一靓丽的新色彩.  相似文献   

7.
从太湖蓝藻事件谈水环境责任审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的现状,对水环境责任审计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了水环境责任审计与责任审计的关系,对水环境责任审计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已具备开展水环境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水环境责任审计理论和法规的研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蓝藻水殇     
化学集约型农业和对农药化学品的过度依赖是隐藏在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其中以氮肥滥用最为严重。"太湖美呀,美就美在太湖水。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一曲悠扬婉转的苏南民歌,传唱20余年,家喻户晓。将这首《太湖美》定义为市歌的无锡人,面对年复一年的太湖蓝藻和饮用水危机,歌声早已无法如往昔般悠长。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太湖蓝藻、农业水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的发生,人们对生活和生产环境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摒弃化肥养鱼、掠夺性经营和粗放型养殖模式,发展和使用绿色渔药已形成共识。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0.
江苏拟投放2.8亿尾鲢鱼控制太湖蓝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获悉,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和测算,采用纯生物治理手段,向太湖投入价值1亿元、大约2.8亿尾鲢鱼苗可有效控制太湖蓝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太湖蓝藻爆发引发无锡供水危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太湖蓝藻爆发引发无锡供水危机事件,分析了太湖流域供水现状、太湖流域城市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编制和实施流域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规划;做好水功能区污染负荷总量限排工作;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引江济太”调水工程,提高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建设城市战略备用水源地体系,建立健全水源地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2.
管好用好资金是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确保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不仅要把林业生产任务完成好,把林业资源保护好,还要把林业资金使用好,切实把"慎用钱"贯穿于林业建设全过程.2007年是财政部确定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和国家林业局确定的"管理年",主要是"建制度、反违规、查隐患、促整改",建立起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支农资金管理运行机制,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的整体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杨健 《浙江林业》2009,(1):16-17
太湖蓝藻发生之后,湖州市在积极实施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同时,从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出发,努力探索实践太湖水环境林业生态修复技术,提出通过营造“五道林业生态屏障”,完善太湖流域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加强太湖上游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从源头抓起,从治本抓起,着力提升太湖入湖水质,加快太湖水环境生态修复。目前,该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4.
先进的文化是兴行之魂,2007年农发行广东省分行全面启动企业文化建设工程,近四年来,该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与业务发展管理文化建设、党团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全面推进系统文化建设,促进了各项业务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太湖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湖北部蓝藻暴发事件给予人们重要警示,必须充分认识到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必须实行水污染防治的制度创新,着力构建太湖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本文阐述了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二是跨界水污染补偿机制;并初步探索了太湖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年来我国渔业水域各种突发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的问题,本文基于水污染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管理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渔业水域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渔业水域主要污染物、渔业水域突发污染事件的事发原因及事件特征。研究认为:(1)耗氧有机物、石油类污染物是渔业水域中主要的污染物,内陆渔业水域的污染事件是我国当前加强防污治污的重点;(2)企业违法或超标排放是渔业水域突发污染事件的主要诱因;(3)污水处理费用高、违规排污成本低,使得企业肆意违规排污;(4)渔业水域突发污染事件具有紧急性、危害性、复杂性和动态蔓延性4个特征。本文通过对我国渔业水域突发污染事件的发生原因和事件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相关部门对事件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应对突发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的能力,有利于《水污染防治法》的落实,对于构建和谐渔区,维护渔业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新华日报消息 太湖治理祭出“生物杀手”——鲢鳙鱼。记者日前从无锡市环保部门获悉:在内太湖的五里湖、梅梁湖,无锡市已开始投放15万条鲢鳙鱼,吞噬蓝藻,如试验结果理想,将在外太湖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太湖蓝藻治理推出“生物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消息太湖治理祭出“生物杀手”——鲢鳙鱼。记者日前从无锡市环保部门获悉:在内太湖的五里湖、梅梁湖,无锡市已开始投放15万条鲢鳙鱼,吞噬蓝藻,如试验结果理想,将在外太湖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吴江万顷太湖蟹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地处江浙沪交界太湖之滨的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主要从事"万顷"牌商标的太湖蟹生产、经营,是一家集科研、养殖、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壮大,公司拥有总资产7000万元,太湖无公害养殖基地1950亩,扣蟹良种培育基地1000亩。通过"公司+基地+渔户+合作社"  相似文献   

20.
<正>吴江万顷太湖蟹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地处江浙沪交界太湖之滨的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主要从事"万顷"牌商标的太湖蟹生产、经营,是一家集科研、养殖、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公司拥有总资产7000万元,太湖无公害养殖基地1950亩,扣蟹良种培育基地1000亩。通过"公司+基地+渔户+合作社"的运作模式,直接连结湖区渔户400户,养殖面积5300亩。2013生产太湖蟹430吨,实现销售产值766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