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以来,山东省莱阳市委、市政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在全市农村深入实施"我爱我村"干部驻村强基工程。通过干部驻村强基,化解基层矛盾,落实群众期盼,推动农村发展,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开辟了新天地。着力服务民生创建农村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对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关键在于实现制度化。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还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监督问责机制缺失、农民主体理性不足以及基层干部协商民主意识不强等实践困境。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应完善基层社会的协商参与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基层群众的协商权利,实行有效监督,建立问责机制,培育农民理性精神,增强基层干部协商民主素质,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村政策执行协商会影响农民的政策满意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13年开展的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三农’政策执行情况"农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等角度考察了农村政策执行协商对农民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并借助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减轻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的问题。研究发现,扩大农户参与政策执行协商,对农户的政策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从检验方法、变量定义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稳健性。研究表明,完善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村级事务的农户协商,能有效缓解农村社会张力,避免激化基层社会矛盾,提高农村公共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任务艰巨,表面看是国家行政政策客观问题,细究则是农村长期形成的官僚固化与村民依顺主观问题。改善和加速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可基于量子力学的薛定谔"猫生死叠加"原理从村民幸福感入手,考量二者间的直接和间接纠缠态,进而对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倒逼机制。对河南、安徽、广西、四川及天津的60余个村庄进行了配对问卷调查,基于1244份村民和113份村干部的配对式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频数频率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对协商民主、干群关系与村民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全样本、女性样本与不外出务工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农村协商民主对村民幸福感提升表现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共存的纠缠态,且干群关系是协商民主间接影响村民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男性与外出务工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农村协商民主对村民幸福感提升坍缩为以干群关系为中介变量的间接作用确定态。  相似文献   

5.
<正>做好驻村帮扶工作要在"准、实"上下功夫,要重落实,确保驻村帮扶工作协调有序开展。一要把领导责任落实到位。要把驻村帮扶上升到推进"三农"发展的政治高度来重视落实,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等方面,坚持真心投入、舍得投入、加大投入,推动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领导配合抓的支农扶  相似文献   

6.
协商作为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是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就农村政治生活中的协商而言,当前,农村政治生活中的协商仍然存在着协商主体经济基础缺失,基层协商主体的民主意识淡薄以及村"两委"在政治生活的协商过程中职能异化等困境。这些困境极大地限制了农村政治生活中协商民主的进一步展开。因此,为了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培养农村协商主体的民主意识,健全村"两委"在协商民主中的监督制约机制三个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下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施行以来,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要求,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就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基层党组织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全国各地的精准扶贫实践中,干部驻村制度作为上级政府对完善基层治理的外派力量,在建强基层党建、打好脱贫攻坚战等农村工作方面产生了巨大成效。文章系统梳理了干部驻村制度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用机制,总结驻村干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治理成效与实施困境。研究得出,驻村干部在促进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联系党群关系,激发党员活力,加强党的阵地建设等方面起到突出的积极作用。然而驻村干部制度也面临着权责不匹配、支部党员流动大以及干部自身定位不明确的困境。最后提出干部驻村嵌入型治理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对接机制,规划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成效路径和应对潜在困境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的有效补充,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农工民主党安徽省委编写的《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从参政党角度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研究作了三个方面研究: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在梳理中西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参政党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论认识,概念准确,内涵全面,理论准确,提出多种协商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实践研究,有实践回顾,有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思考等;参政党与协商民主建设关系研究,阐述了参政党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特殊性和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提出了如何提高民主党派参与协商民主水平的办法。该书观点系统、全面,有新意,促进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层社会是实践协商民主的重要舞台,也是发挥协商治理优势的基础性平台。人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是一切主观活动之源,是活动成果之本。由人组成的最小单元是家庭。黑龙江省江滨农场在推进善治宝泉岭建设工作进程中,坚持党政领导,建立领导核心、组织实施、协商联动、科学推进和法治保障机制,培育"学习型""诚信型""技能型""友善型"和"平安型"的"五型家庭",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平安、和谐、幸福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我国民主制度的“末梢神经”,基层民主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局。  相似文献   

12.
国内学者对协商民主有不少较为深入的研究,但随着实践的发展,有两方面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是新形势下,准确定位协商民主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二是对于实践协商民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协商民主相关问题,对更好地实践协商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不断发展,协商主体多元化逐渐成为协商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协商主体的多元化在推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同时,由于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法治建设的滞后、协商传统缺失等原因造成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在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协商主体多元化发展中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从法治建设、政治生活方式与协商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我国实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制度15年来,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主客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基层民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包括:由于村民自治制度在设计上一步到位,在一些地区实施时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经济落后地区民主进程明显受阻;在实施民主自治过程中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引导、监督不到位;部分村两委领导班子不团结等。因此,笔者建议从完善相关立法、增加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等对策来完善当前的农村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分化背景下,富人治村的出现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富人治村状况的分析,探讨了社会分化背景下基层民主制度的实践机制。研究表明,富人治村在实践中呈现出多种样态,根据国家权力在基层配置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资本主导、行政主导、公共规则主导三种类型,三者反映了基层民主制度的不同实践。国家是影响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力量,它的良性运行依赖于国家权力的合理配置。对国家的强调,有助于厘清学界对于富人治村的诸多争论,为社会分化背景下探索基层民主的发展路径提供借鉴。随着农村社会不断走向分化与多元化,国家既要通过行政放权给予社会更多自治空间,又要规范和协调各种利益与权力关系,为乡村治理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推进基层民主得到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万名第一书记正以饱满的创业情怀和不畏艰难的雄心壮志,在草原上、在田埂上、在大棚里挥洒汗水,播撒希望。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工作,结合全区开展的"万名干部下乡驻村"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把党的主张送到乡村,把农民致富落到实处。为深入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记者专访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一春。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贵州省为了加快"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一直坚持干部下乡驻村政策。2014年,贵州省共选派驻村队员55864人、组建11590个驻村工作组、开展对全省贫困村的全覆盖帮扶工作。榕江县是贵州省妇联的重点帮扶点,省妇联派出的干部2014年2月28日陆续入驻帮扶的村庄,对村里百姓开展帮扶和调研工作。图为: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们党开展农村工作的一种传统,下派干部驻村扶贫仍是当前农村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党中央于2012年部署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根据党中央的工作安排,山东省由省委组织部从省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该村的"第一书记",负责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第一书记"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是直接的,效果是明显的,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应通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保障扶贫效果,完善"第一书记"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19.
<正>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是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福建省农村党建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实施干部驻村工作5年来,省、市、县、乡各级共派出两批9289名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投入驻点村帮扶资  相似文献   

20.
<正>新疆农业科学院按照新疆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自2014年3月选派干部赴喀什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7村、9村、10村、15村,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以下简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一干就是5年多。让我们走近这些工作在民族地区的农业科技干部,走进农民家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