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完善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很多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还有不完善之处,如基础设施不完善、集体经济发展落后、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不到位等。深入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困境,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点、难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全新的内涵。与过去农村建设的含义相比,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上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体现和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3.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营管理》2006,(4):F0002-F0002
  相似文献   

5.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贯彻《建议》精神,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特将《建议》有关内容编。[编按]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利益协调机制。抓好其他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大…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议》提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  相似文献   

8.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新华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华社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农村的概念 本文提出的新农村,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经过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可实现的目标。中国的新农村应当是丰衣足食、精神健康向上、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具有良好发展机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村社会。 1.新农村是小康村,但又高于小康村。小康主要涉及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状况,人类生活环境和人口素质等方面,较少涉及到农村生态环境,对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农村长期发展的制度与机制也反映不够,因而不能作为中国新农村的唯一目标。新农村是小康村,是生态村,还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事业做出了战略部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迫切需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从农村金融的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机构件,在国家法治化治理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阐述了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内涵及研究意义;从农村乡土社会规则与民主法治建设的冲突,立法进程滞后和执法进程滞后影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揭示制约当前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若干障碍;从重构农村人文价值体系以培育法治精神,完善立法体系以强化农村法律制度体系和激发基层组织力量以保障农村法制权威落地等方面给出破解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困境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陈强  袁宙琴 《山西农经》2022,(11):34-36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部分。当前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然而农村文化建设却未能紧跟发展的步伐,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基层社会得以稳定和谐、政府治理效率获得提高的因素。基于此,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江苏作为东部沿海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有可能也有必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要前提。要认真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走新型“三农”发展道路,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进一步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三农”应该予得更多、取得更少、放得更活,并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促进公…  相似文献   

15.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同志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指出:谋划“十一五”时期的粮食工作,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的精神,着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局,找准粮食工作的定位。一是粮食流通工作的基础在农村,粮食收购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农民。粮食流通的根本任务就是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村,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本文根据中央有关方针、政策,结合金堂县的实际情况,对建设金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具体指标、措施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篇大文章。要在中华大地上特别是要在我国广大山区和牧区普遍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新思路、新做法。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些探索,引发讨论,希望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就提出了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的25年,应该说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我们的农村变化不大。农村的生产效率也很低,脏乱差的情况仍然如旧,农民的收入低。所以,解决“三农”问题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点。要在中央的支持下,地方负起主要的责任,充分发挥城市辐射农村、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实行两个倾斜,城市要向农村倾斜,工业要向农村倾斜。现在的情况仍然没有扭转过来,还在继续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我们要通过五年到十五年的努力,使我们农村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农村经济》2006,(11):101-104
新农村建设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减轻就业压力和国家政治社会长期稳定的现实选择。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向农村配置;推进现代农村建设,培育新农民;深化农村改革,反思并重构农村政策体系,构建强有力的乡村二级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乡村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