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是一个问题。保定建设既符合大局发展要求,又可以促进自己的发展。本文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切入点,在分析保定区域定位和自身特色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而生态新农庄就是载体和平台。生态新农庄以其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的农业产业模式和优化的空间布局,集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将会实现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治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  相似文献   

4.
《上海农村经济》2013,(11):F0004-F0004
青村镇依据奉贤臣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形成了以新能源、输配电、电机配件、文具包装、化工橡塑等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5.
依据周至县马召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全面提高农村发展活力,推动产业与园林结合,融合地域文化,塑造鲜明、独特、优良的小城镇形象。以周至县马召镇为例,对打造园林景观下的生态宜居小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因素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2020年辽宁宜居乡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我们开展了"辽宁省宜居乡村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工作,其中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为指标体系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通过调查逐渐明确了宜居乡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从而制定了宜居乡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的路径。这一研究成果为其他省市农村生态宜居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8.
为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辽宁不断打造生态宜居建设,本文从辽宁生态宜居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措施、对未来发展的新要求入手,全面分析了辽宁生态宜居建设的情况,发现了缺乏长期监管机制、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未来;对发展模式、政策制定、保障方式、运行方式等提出新的要求,以期通过对辽宁生态宜居的建设,为辽宁经济带来更多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立法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农用地膜是继化肥、农药后的第三大农业生产资料,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我国地膜使用量已达147万t,覆盖作物高达50余种,覆盖栽培面积达1 840万hm2,成为地膜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由于我国缺乏国家层面地膜污染防治的上位法,大量地膜残留在农田中,回收利用率不足2/3,亟需加快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立法,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方法]系统研究我国地膜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现有地膜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立法现状、国外立法经验借鉴、我国地膜污染防治立法面临的问题和可行性。[结果]为从根本上解决农用地膜污染突出问题,有必要制定一套管用、实用的地膜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依法妥善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弥补国家层面地膜污染防治立法上的空白,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和支撑。[结论]建议加快制订国家层面农用地膜污染防治上位法,立法内容要全覆盖、全方位做出具体规定,法律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农用地膜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加大农用地膜普法宣传力度,建立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以东盛涌镇为例,分析吉林省这些年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即目前的城镇体系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于解决吉林省城镇化进程问题的分析,我省坚持走具有吉林省特色文化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产物,我国“十四五”规划也充分强调了未来持续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在基本内涵、评价体系及实践路径等关键领域展开文献梳理和回顾,有效归纳生态宜居宜业城市的深刻内涵与特征,明确近年来学界关于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选择和评价技术运用,归纳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实践模式和对策建议,最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并对未来关于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上海农村经济》2014,(2):13-14
<正>青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田窝棚和不规范养殖的综合整治工作,制定并下发了《青浦区关于开展农田棚舍综合治理实施意见》和《青浦区小型养猪场综合治理实施意见》,要求由区农委牵头负责实施,从2012年5月全面开展"两项整治"工作,到2013年底全面完成"两项整治"任务,并落实区级整治资金近4000万元。经各街镇、村(居),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至2013年底,全区农田棚舍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小型养猪场综合整治基本完成,田容田貌较整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演进趋势及其空间分布差异,有利于厘清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生态宜居发展水平的内在机理,对于解决广大农村居民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并结合非参数估计中的Kernel (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考察。进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考察了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地区差距。[结果](1)大西北、黄河中游以及西南地区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两极或多极分化趋势明显;(2)农村生态宜居水平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地区差距,但总体上这种差距在不断缩小;(3)对于地区内部而言,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呈上升趋势;东北地区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最大,大西北地区的差距最小;就地区之间来说,东北与其他地区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最大,大西北与西南地区间的农村生态宜居水平差距较大,西南与长江中游地区间的最小;贡献率结果显示,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始终大于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地区间差距成为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结论]未来乡村振兴对于生态宜居的建设在关注地区内部差异的同时,更应致力于寻求区域间差异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安全分析——以银川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生态安全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是指城市生态系统抵御生态风险的能力;银川市的生态安全问题主要有水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土地风蚀沙化严重,湿地开发不够完善以及大气污染频发等问题;根据威胁生态安全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宁夏为例,就有关生态移民的意义、作用、存在的问题及战略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究。文章认为,生态移民在解决温饱、恢复迁出地生态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生态足迹模型,对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关岭县的生态经济发展处于一种大生态足迹、低生态承载力、高生态赤字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2004-2008年汕头市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年来汕头市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略有下降但变化不大,人均生态赤字也呈下降趋势。与同期其他城市对比表明,汕头市生态足迹相对较低。从生态供需结构看,化石能源用地对生态足迹贡献较大。应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科学合理地进行国土规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汕头市的生态承载力,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形下,开展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化研究对了解耕地外部性价值的大小及深化耕地生态价值的量化方法和思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新疆为例,从14个地州市的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出发,将生态超载指数作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足迹在各地州市转移的测度,同时综合考虑各地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构建市域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分别测算各地州市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结果](1)2015年新疆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整体上有盈余输出,全疆共可获得生态补偿费103.31亿元;(2)2015年新疆南北疆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比为1:1.7,生态足迹总量比为1:2.2,生态超载指数北亏南盈,表明南北疆耕地生态足迹和耕地生态服务价值间呈"空间异位"格局;(3)新疆北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及哈密市共需支付耕地生态补偿费55.67亿元,北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及哈密市外)和南疆地区分别可获得生态补偿费为96.59亿元和62.39亿元。[结论]该文可为新疆各地州市构建耕地生态价值补偿路径提供新思路,也可为以耕地生态价值量确定耕地保护指标和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