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准确评估玉米高产措施的增产潜力,量化设计高产玉米技术模式,为合理应用玉米高产措施挖掘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选取北京、泰安和榆林为研究地点,以当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品种,利用Hybrid-Maize模型,对"直播"、"晚收"和"增密"3种主要玉米高产措施下的玉米产量潜力动态响应规律进行模拟分析,进而设计构建适宜不同地点的玉米高产技术模式并评价其较当前生产模式下的增产潜力。[结果]在北京和泰安,播期推迟至5月20日后有利于玉米产量潜力增加,直播较套种措施下的玉米产量潜力在北京和泰安分别提高18%和20%;适时晚收可有效增加玉米产量潜力,在中产年份,每推迟收获1d,产量潜力在北京和泰安分别能够增加214kg/hm~2和204kg/hm~2;增密措施是提高产量潜力的重要措施,不同地点均表现为在密度高于7万株/hm~2后,增产效应降低。不同生态区的玉米合理密度不同,北京和泰安的合理密度在7. 5万~8万株/hm~2,榆林的合理密度在8. 5万~9万株/hm~2;当前的管理措施下,不同地点玉米长期平均产量潜力为12~15t/hm~2。通过措施优化组合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潜力,不同地点措施优化途径不同。总体上,设计构建的高产技术模式较当前生产模式下的玉米长期平均产量潜力提高15%~41%。[结论]当前玉米生产主推技术(直播、晚收、增密)能有效提升玉米产量潜力,但其适用范围在不同地点有所不同,Hybrid-Maize模型是实现玉米定量设计栽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不同典型农业生产区玉米施肥现状及增产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研2017年河南省不同典型农业生产区玉米的施肥现状,发现河南省玉米种植效益普遍较低主要与化肥不合理施用相关,提出相应的施肥建议以获得最大增产。[方法]采用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河南省禹州、长葛(两个粮食作物种植区)、杞县(一个经济作物种植区)3个典型农业经济区域作为调查地点,共调查了828家农户玉米的产量、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结果]河南省粮作区玉米产量为4 500.00~10 500.00kg/hm~2,养分投入量为90.00~1 249.00kg/hm~2,且仅有单质肥料和复合肥的投入,禹州、长葛两地粮作区平均PFP分别为19.18%和22.46%,、增产潜力分别为23%和26%;杞县经作区玉米产量在4 731.00~11 320.00kg/hm~2,养分投入量为0.00~1 206.00kg/hm~2。经作区有机肥的投入,使其肥料种类相对较多,该区域平均PFP为31.19%,平均增产潜力为34%。[结论]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粮作区玉米种植可适当减少氮肥投入量,降低基追比,增施磷钾肥,改进后玉米有20%~30%的增产潜力;经作区玉米种植严格把控氮磷钾的配施,增施有机肥,增加基肥种类,改进后玉米有30%~40%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小南瓜是北方半干旱区增加经济产值的适生作物之一。研究选用日本赤甘栗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两种灌溉方式(灌溉、灌溉施肥)和四个牛粪氮添加水平(25、50、75、100 kg N/hm~2)处理下氮肥不同配施方式对小南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南瓜生长前期,滴灌施肥方式可有效促进叶绿素的积累及叶片的复壮,有利于植株生长。单施有机肥组,随着牛粪氮添加水平的增加小南瓜产量未见明显增加,平均产量为10 t/hm~2;有机肥结合灌溉施肥组,随着牛粪氮添加水平的增加小南瓜产量显著增加,最高达到21.5 t/hm~2。当总氮添加量为100~140 kg/hm~2,有机无机肥配比为3:7~5:5时,小南瓜产量比单施牛粪肥增产60%,平均达到16 t/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施草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该项目共防治高原鼢鼠65866.6 hm~2,灭效达96.85%;防治高原鼠兔5315 hm~2,灭效达96.2%;治理"黑土滩"871.7hm~2,有苗面积率达81.4%,牧草覆盖率增加30%;草地围栏封育315 hm~2。牧草产量增加119.9kg/hm~2。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槟榔果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槟榔是一种原生于马来半岛的典型热带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具有抗风、抗寒等特点,经济寿命较长,一般管理水平下,榔干产量可达3000 kg/hm~2(鲜果可达14 000~15 000 kg/hm~2)以上;管理较好的情况下,榔干产量可超过6000 kg/hm~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海南属于热带地区,种植槟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栽培历史超过1500年,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代表着中国大陆槟榔生产的总体情况。目前,国内槟榔传统食用消费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年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普及提高池塘养鱼高产技术,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全县鱼产量,创造更大的养鱼效益,我站于1997年承担了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下达的“池塘养鱼中产变高产技术开发”丰收计划项目。其计划指标是“开发池塘面积333.3hm~2,每667m~2产鱼300kg,增产幅度50%。根据我县池塘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各项管理措施。现将开发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会泽是一个农业大县,耕地面积4.76万hm~2(土地详查数),旱地4.17万hm~2,玉米是会泽的主要粮食作物,占旱地面积的2/3左右,为确保会泽粮食的安全生,本文从近年高产创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8.
挖塘养鱼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怎样才能夺得塘鱼高产呢?根据实践,鱼塘每亩水面增施尿素5.2kg,可增产鳙鱼10.24kg;每亩增施碳铵13.47kg,可增产鳙鱼10.45kg,鲢鱼也获得较大幅度的增产。 因为鳙、鲢鱼是靠采食浮游生物为主的一种滤食性鱼类。鱼塘施放化学氮肥.可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为增产鳙、鲢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成安县属冀南平原,拥有耕地3.71万hm~2,农业人均耕地0.11 hm~2,小麦2.13万hm~2,玉米1.67万hm~2,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业县。本文现将我县的小麦——玉米高产、节水种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湖南省沅江市部分中小型湖泊,在养殖常规鱼类的同时,进行了河蟹增养殖,取得了较好效果。一般鱼产量可达900—1400kg/hm~2、河蟹30—50kg/hm~2。实践证明,发展湖泊河蟹增养殖,既可将湖中水草和底栖生物等自然资源转化为优质水产品、优化养殖品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又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方式。现将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节本增效等优点.尤其在一季的冬水田,增产优势尤为突出;我县从1996年引进这项技术,每年在海拔1000m以上的冬水田示范推广达1350hm^2,平均产量7305kg/hm^2,较对照增产945kg,增产14.8%;较好地解决了山区水稻因气温低、成秧率低、产最低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3月起,我们选择河蟹养殖池塘2口,35亩,实施套养2季青虾仔虾对比试验。亩均获商品河蟹67kg,产商品青虾56.4kg,其中套养春季幼虾亩均增产规格为260-300尾/kg商品青虾22.6kg,套养夏季仔虾亩均增产规格为220-280尾/kg商品青虾33.8kg。现将技术示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水稻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上升和耕地面积的不断下降,其单产的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分析全球水稻单产演变规律及未来潜力,对指引我国及世界水稻生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运用计量模型预测分析全球水稻单产潜力,迄今为止鲜见报道。为此,本文运用ARIMA(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模型,基于1961—2018年统计数据预测分析2023年前世界水稻单产。结果表明,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世界水稻平均单产将分别达4 800kg/hm^2、4 879kg/hm^2、4 958kg/hm^2、5 039kg/hm^2和5 121kg/hm^2,同期世界水稻最高(国家)单产将分别为10 499kg/hm^2、10 572kg/hm^2、10 660kg/hm^2、10 735kg/hm^2和10 823kg/hm^2,前者分别是后者的42.7%、46.5%、45.1%、46.9%和45.1%。该结果意味着,就未来世界水稻生产而言,单产提高尚有可观空间,总产提高应主要保持高产国家优势,同时改良中低产国家耕地。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施用葵花牌壮秧剂育秧,可提高秧苗素质及水稻产量;小区试验、简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葵花牌壮秧剂育秧的早稻每667m2可增产稻谷22.6~46kg,增产4.3%~9.1%,晚稻每667m2可增产稻谷21.3~28.9kg,增4.6%~6.1%,增产效果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全年可增加纯收入96元/667m2。  相似文献   

15.
在组织实施农业部1998—1999年渔业丰收计划“鱼虾蟹鳖高产高效混养配套技术”项目中,我们垦区通过调整养殖结构,推广八项实用综合配套技术,实现亩均产鱼443.2kg、虾206kg、蟹29.3kg、鳖24.7kg,亩效益1949.8元,使池塘养鱼增产增效潜力进一步得到挖掘。现将配套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过去的2013年,全国主产棉区之一的江苏省大丰市,尽管植棉面积同其他产棉区一样也有所减少,但由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坚持保护传统优势不放松,配合广大棉农做到"面积减少,高产创建,增产争效,措施一样不少",特别是市农委系统在喻树迅、毛树春等国内知名棉花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国家、省高产创建项目的参与申报和实施以及与各农业高等院校、研究所开展农科教互动,使各类棉花增产措施普遍开花,收效显著,再加上"老天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后农户增收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海省现有耕地面积67.8万 hm~2,其中坡耕地41.8hm~2,坡耕地平均粮食产量156.1kg。根据调查统计,全省可退坡耕地共计36.5万 hm~2,主要包括25度以上陡坡耕地、25度以下山旱地、高海拔地区的农耕地和80年代以来新开垦地四种类型。青海省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66万 hm~2,周边荒山造林种草3.8万 hm~2,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66万 hm~2,荒山造林种草3.6万hm~2,2002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种草各6万 hm~2。本文结合我省2000年以来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民和、互助县的5个乡15户退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农牧交错带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旱、薄、粗、单、低、穷"状态。灌溉农业因其高产特征为解决低盖度草场及禁牧造成的饲草料短缺问题提供途径。探究水源开发条件下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确定有效用水量以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是协调农牧交错带生产稳定发展与生态矛盾的关键途径之一。[方法]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对盐池县皖记沟村下辖5个自然村进行灌溉农业相关调查,结合LSD、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现有滴灌条件下,研究村域内作物产量由气候条件主导,各自然村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在1 200~12 750(kg/hm~2)之间大幅波动;不同土质及农艺差异会导致各自然村之间产量的差异;当节水灌溉的灌溉定额在2 245.5~6 888m~3/hm~2时,节水灌溉既有效也具有很好的产出效益;从地下水年补给量供给平衡而言,研究区内不适宜大范围发展灌溉农业。[结论]气候及土质等因素共同影响农牧交错带灌溉作物产量,同时灌溉农业应合理布局以实现作物最大产出以及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正> 江苏泗阳县水产局利用天然湖泊的有利自然环境条件,网围水面6.7hm~2,隔年10月总共放养幼蟹3.5万只,其放养规格160—200只/kg。从9月份开始起捕,其收获河蟹1650kg,共1.24万只,回捕率35%,平均每667m~2年产量16.5kg,倘若以市场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作物,随着稻谷总需求量增长,保持其稳产增产能力对确保我国口粮绝对安全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明显先下滑后回升、单产增速减缓,产量呈稳中略降趋势,增产形势严峻。稻田基础地力、灌排条件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石,高产育种和栽培技术配套是实现水稻单产飞跃的主要推力,经济效益是种植结构调整的核心动力,政策导向是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十四五"期间水稻生产面临的形势,采用CAMES模型预测,2025年我国稻谷产量为21797万吨,与2020年相比增加611万吨。保障增产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具体实现路径为划定水稻面积红线不低于3000万公顷,力争全国2/3的稻谷产自高标准农田,突破水稻生产种子和机械两大技术瓶颈,通过政策调整稳定水稻种植主体受益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