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进程虽取得巨大成就,但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为我国实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视域。本文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视域下,对我国贫困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贫困山区劳务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估算和分析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现有规模和素质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现状,对新时期地方政府在劳务输出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与定位,并提出了发展贫困山区劳务经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提升竞争力在国家政策制定中越来越被重视.社会政策是国家调节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传统的社会政策主要关注以再分配为手段改善社会公平状况,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应运而生,基本特征是使社会政策具有生产性,能够更好地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目标.  相似文献   

4.
由于宁夏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结合部,东、南、北三面被沙漠包围,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风沙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更是突出的生存问题。宁夏南部山区8个县总土地面积为3.0万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面积达8234平方公里,所以要  相似文献   

5.
湘南山区生态环境良好,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以汝城县为例进行了研究;在介绍汝城县发展现状和分析汝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示范区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了生态经济分区,并探讨了各区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提出了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和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就是将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基层事务的过程纳入法治化轨道。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农村社会组织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别彩妍  李天麒 《南方农村》2013,(7):36-39,50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农民土地撂荒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粮食产量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为例来研究农村土地撂荒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当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对山区农村土地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仅取决于农业内部种植结构调整,而且,最终还取决于以农业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为特点的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对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的事例的分析表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农业土地使用在向集约化和商业化转变,农村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该地区正在逐渐摆脱单纯依赖种植业收入的格局。但是,这种变化尚在初级阶段,缺少稳定性,今后仍需国家政策性补贴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当前环保领域十分突出的问题.而农村环保政策和制度的缺失、环境监管体制不健全,现行的GDP政绩考核制度存在缺陷等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深层次原因.建立和完善包括基础政策、核心政策和辅助政策为内容的环境政策制度体系,以及有关农村和农业经济活动中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的经济机制;从而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与修复背景,以美国分散式农村的垃圾多元治理措施为借鉴,对我国分散式农村垃圾治理对策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农村当前的垃圾治理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包括诸多环节的回收和再利用等治理措施,有效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保障了资源化的高效效能,由此必然可以显著提升当前农村的垃圾治理效能,全面净化农村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在政治维度、社会维度、经济维度上呈现碎片化状态,具体体现为行政权力划分不明晰、治理主体单一且主体间缺乏互补协同、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碎片化特征严重制约着农村公共服务的持续发展,导致其供给水平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面对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供需张力,在整体性治理理念下,以社会影响力债券作为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基础,该机制通过协调层级政府部门间的权责配置,整合多元治理主体的资源优势,拓宽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资金渠道,从而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问题,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湘西八个贫困县及其下辖乡村扶贫开发调查和定点贫困调研,描述了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缘性及其生计阻碍因素;分析了1986年以来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分析了扶贫资源瞄准和使用偏离地缘性贫困群体、扶贫工作重点集中于就地开发建设物质资本及就业援助政策缺失的问题及其后果;依循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探寻了扶贫政策取向,提出国家扶贫资源和项目必须瞄准地缘性分布的贫困群体,以人力资源投资开发为扶贫开发的重心,把就业援助政策作为扶贫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吴媚 《山西农经》2023,(3):115-117+192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深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Y农村社区实地调研,得出当地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缺乏合法性地位保障、资源保障、专业人才支撑和公信力等问题。从协同治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主体协同、政策协同、人才协同、价值协同的“四协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基于陕西出台的宅基地退出政策,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演绎法,对陕西出台的宅基地退出政策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完善宅基地退出政策和促进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主要存在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内涵和外延不清晰、测算补偿的依据有待完善、分区域制定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方式单一以及忽视了农户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等问题。2)提出了明确界定农户退出宅基地的范围、科学确定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依据、从农户退出意愿与政府补偿意愿相结合的视角制定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按户核算农户退出宅基地的补偿标准、农村宅基地退出需要地方各部门的协同努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宁夏为例,就有关生态移民的意义、作用、存在的问题及战略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究。文章认为,生态移民在解决温饱、恢复迁出地生态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家的基本保障,在十四五规划下,我国对农业发展进一步提出新目标与新要求,各项政策文件表明,对于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深耕细作。基于国家政策引导,结合人因工程学中的人-机-环境三位一体理念,对宁夏枸杞的采摘方式、销售模式、商业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建立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智慧农业枸杞产业园,进一步推动宁夏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我国贫困治理正在由单一驱动转变为多维治理,对四省藏区的多维贫困治理绩效展开测度与分解,不仅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当前阶段四省藏区贫困治理的现状与短板,而且有利于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明确的参考。[方法]借鉴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提出多维贫困治理的测量方法,利用四省藏区484份农户调查数据,对四省藏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治理绩效进行测量与分解。[结果]四省藏区收入和住房维度的治理绩效突出,但在居住环境、教育和医疗意识维度表现出来的现代伦理思想差距明显;青海藏区多维贫困治理绩效最高,云南藏区排名靠后,主要受居住环境和医疗意识维度限制;户主受教育年限与多维贫困治理绩效成正比。[结论]四省藏区多维贫困治理绩效显著,主要体现在经济收入与基础设施方面,但贫困农户的现代思想与发展意识还较为匮乏。因此,一方面,在安排教育、住房、医疗等项目时,不能单纯追求数字层面或指标层面的脱贫,应当辅以相应现代思想的教育引导,转变贫困农户的落后陈旧意识,并将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把基础教育作为解决四省藏区深度贫困问题的突破口,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采取有效的举措重点解决学生不愿意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问题,并转变陈旧的子女教育观念,以防止教育维度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时代扶贫事业的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扶贫对象逐渐从农村向城市拓展,特别是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文章在期望贫困脆弱性(VEP)理论框架下,利用三阶段可行广义最小二乘(3FGLS)法对家庭人均收入进行估计。流动人口相对贫困脆弱性测算结果显示,在常用脆弱线0.5下,若以城镇相对贫困线作为标准,约有25%的家庭存在相对贫困脆弱性;若以全国相对贫困线作为标准,约有12%的家庭存在相对贫困脆弱性。在城镇相对贫困线下获得的结果远高于在全国相对贫困线下的结果,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表明城镇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收入状况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该结果也表明缩小城镇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能够有效降低相对贫困脆弱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研究山区农村居民点还耕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依据研究区统计年鉴,利用AreView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特别是居民点用地分布特征和景观指数.根据研究区耕作半径和农户抽样调查问卷分析农户耕地种植意愿和效益.从景观生态和农户行为的角度探讨居民点整理成耕地的可行性.研究结论: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和农户行为的角度出发,山区农村居民点都不适宜整理成耕地;应该因地制宜地对农村居民点采用多样的开发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如何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使人民安居乐业、基层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筑牢党长期执政的坚实基础,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南通市通州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做法与成效近年来,通州区委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落实《新时代江苏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富民领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