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交流种业改革发展情况,探讨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有效机制与模式,搭建高水平、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我国商业化育种体系与现代育种技术产业化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山西省种子协会联合举办第四届"作物商业化育种体系建立与运营"—暨现代育种新技术高级研修班,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山西省种子协会  相似文献   

2.
<正>"种业是农业的基石,不仅在过去,种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种业依然重要。"2018年12月2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在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第一次联盟大会暨航天育种论坛上说。目前,航天育种技术及其新品种已在农业和其他相关行业有了一定的推广应用,经过国家级和省级审定的航天育种新品种超过200个;航天育种培  相似文献   

3.
<正>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精神,部署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5月13日,科技部农村司召开了主要农作物育种重大科研攻关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本次规划将围绕发展现代种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蔬  相似文献   

4.
1.壮大了一支水稻育种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已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育种科研队伍。一是农业科研系统,包括省农科院及地区农科所,已成为我省水稻育种的最重要技术力量。二是农业院校系统,包括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已成为水稻育种技术创新、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育种中心。三是省农垦系统,包括大华种业集团及所属农场.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现代种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至关重要。近年来,辽宁省重点抓好玉米、水稻两大粮食作物,认真贯彻落实种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商业化育种体系初具雏形,农作物品种自主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但商业化育种发展也面临几大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2011年4月,被称作“种业新政”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分析了种业新政下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的新形势,指出了其在育种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科研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三方面,提出了提升农业科研院所育种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种业。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航天育种事业。航天育种,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动力。新型育种形态,产出"太空种子"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  相似文献   

8.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源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相比于植物育种,动物育种周期更长、成本更高,畜禽种业“卡脖子”问题更为突出,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点和关键。我国畜禽种业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育种的基础积累、技术水平以及自主培育品种的生产效率等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本文基于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国际畜牧业发展规律和国内畜禽种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我国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畜禽资源保护和利用,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做好关键技术顶层布局,围绕重点难点实施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完善生物安全控制体系,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保障种业健康安全;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市场监管优化种业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食用油的主要原料大豆2009年进口量达到4255万吨,而大豆育种业在强大的跨国种业巨头面前也身陷重围,业内人士表示,一旦允许国外大豆种子在国内销售,国内大豆育种业甚至会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国家发改委3月29日发布通知,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决定自2012年起联合组织实施生物育种能力建设与产业化专项。根据通知,将择优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较强、育繁推一体化,对产业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秘极推动企业整合现有种业资源.创新种业发展模式.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数说湖南种企:●湖南育种企业以不到全国1%的数量,占据了全国3A育种企业12%的份额。●湖南省高端育种人才纷纷向企业聚集,企业拥有从事商业化育种的科研人员达到377人。●近三年来,湖南省育种企业选育163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占同期全省审定的192个主要农作物品种的84.9%。●2013年,湖南省种业企业商业化育种的经费首次突破了2亿元。  相似文献   

12.
促进种业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参与主体的有效联动是激发商业育种体系顺畅运转的重要保障。文章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三棱锥模型工具,分析了农垦系统K企业商业化育种建设实践。研究表明,当前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还面临优异种质资源相对缺乏、人才流动机制尚未形成、研发投入程度仍显不足等现实困境。据此,应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市场、科研、投资环境,激活发展潜能;专注基础研究,企业加强成果转化应用,提高转化势能;瞄准种业发展机遇,加大对企业和科研院所支持力度,放大资本效能;夯实主体地位,加强多方合作,提升振兴动能。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顾问》2009,(3):24-24
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的沈天民和山东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的翟延举的科技成果分别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农民育种专家首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理论,从资源禀赋、技术创新及应用、机制模式和风险约束四方面阐释了中国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本文将中国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界定为:种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高,育种核心技术实现自立自强,育种体系协同高效,育种风险应对能力强。中国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但是,实现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如下现实困境:种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快速下降,育种核心技术创新及应用滞后,小而散的育种体系短板突出,育种风险居高不下。本文认为,加强种质资源综合开发、推进育种核心技术创新及应用、建立和完善联合育种体系以及降低生猪育种风险,有助于实现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代稻作育种事业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代稻作育种孕育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1919年南京高等师范农科率先按近代作物育种技术开展稻作育种;1925—1926年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先后将穗行纯系育种与杂交育种方法应用于稻作育种,成绩卓著;1933年中央农业实验所统筹各地力量开展大规模稻作育种,我国稻作育种初步走上统一组织、协调发展的道路;抗战期间我国西南地区水稻品种改良及示范推广工作发展迅速。文章分别论述了近代稻作育种方法的改进、育种成就、良种推广,并对我国早期育种工作者的作用及育种工作的经验与展望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北京种业打造“三中心一平台”,逐步成为全国现代种业创新中心、种业企业聚集中心、种业交流交易中心和种业发展服务平台。北京将发展种业作为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发展现代种业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南繁基地建设加快了北京市的育种进程,近10年来,南繁为北京市提供高产优质新品种多达600个左右,在提高育种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各部门、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加大种业扶持力度,加快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构建。农业部组织中国农科院与骨干企业开展紧密科企合作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日前,国家玉米育种专业委员会对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大丰26号”进行田间测产验收,该品种三地示范平均亩产1051.4公斤,最高单产1149.3公斤创山西省玉米种植单产新纪录。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品种改良对玉米增产贡献率超过40%。大力发展民族种业,是抵御外资品种冲击,确保玉米产业安全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全国玉米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种企弱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外资种业大量涌入、冲击种业市场,体制机制对我国种业发展束缚严重等主要问题,详细解析了吉林省玉米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种业弱散小突出、亟需整合育种资源,育种投入水平低、急功近利现象严重,自主品种量小质差、核心竞争力不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遏制创新积极性等突出问题,提出循序渐进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继续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优势、大力培育繁育推一体化的大型种业企业和加强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资源整合与合作等提升吉林省玉米种业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的杂粮作物品种较多,但其杂粮种业发展存在诸多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杂粮产业的发展,因此急需提出针对甘肃省特色杂粮种业发展的策略。[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杂粮种业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甘肃省特色杂粮种业的发展策略。[结果]调研发现,甘肃省杂粮种子产值高达2亿元以上,其种子研发体系正在完善,商业化速度逐步加快,市场前景广阔。但仍存在杂粮种业缺乏长远规划,杂粮作物种子市场尚不健全,缺乏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种子信息网络及监管机制不健全;育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品种布局不尽合理;杂粮作物品种保护意识不强,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甘肃省自然气候生态特点,挖掘优势特色杂粮作物,整合资源,构建杂粮作物育种创新技术体系;建立健全杂粮种子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培育现代杂粮种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化销售网络等发展策略。[结论]甘肃杂粮作物种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