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专门用来分析一个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和原因,并确定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新疆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在对15个地州县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后,确定了相应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迅速发展,吸收消化了贫困地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第二欧亚大陆桥的沟通,新疆的外向型经济和旅游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些成就在新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道路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有部分地区变化不大,有的则出现了反复,贫困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改变。这些贫困地区的存在,始终影响着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本文分析新疆贫困地区的贫困特征及贫困原因,指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疆产业结构优化对土地需求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新疆产业结构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新疆产业对土地需求变化的驱动力,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用地比重的变化趋势,最后,提出了保障土地资源利用与产业结构和谐发展的建议,对调整新疆产业结构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投资结构是否合理,是关系到我区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和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新疆投资结构的实证分析,指出新疆投资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衡阳市2006~2019年数据,测算衡阳市互联网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状况,进而使用回归分析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衡阳市互联网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和高级化,互联网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有显著影响,互联网推动衡阳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政府支持在产业结构优化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建议继续加大衡阳市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为加速新疆产业结构转型和提高产业竞争力,解决产业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就需要对新疆产业结构演进特征有清晰的认识。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1985~2021年新疆三次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产业结构演进阶段及总体特征。研究表明:(1)新疆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但相较于全国来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高,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比偏低。(2)产业结构特征从“一二三”模式转变为“二三一”模式,最后呈现“三二一”模式,符合产业优化理论和实践,但产业结构内部仍需优化调整。(3)2010年之前,第一、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之后转向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突出。(4)总体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强。根据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状况提高整体产业竞争优势,从产业视角为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疆吉木乃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畜牧业为主,农牧结合"是其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多年来,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但受到资源贫乏、环境恶劣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本文在2006年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分析农牧民基本消费水平及其结构变化特征,旨在反映贫困地区农牧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为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却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限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本文基于30个省份面板数据,设置地理邻接矩阵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对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疆产业结构:演进、升级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升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区域经济能否在国际(国内)劳动地域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是区域社会繁荣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新疆应把握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考察新疆产业结构的演化,分析新疆产业结构现状与不足,科学合理地选择新疆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一、贫困地区的界定和发展态势 (一)贫困地区界定 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国家、地区对贫困有不同的理解。根据我国的实际,我们认为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贫闲加以定义。从静态的角度看,贫困包括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指居民生活不得温饱,日均摄入热量不足,劳动力简单再生产难以维持的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新疆连片特困地区主要民族多维贫困的程度和特征,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基于能力贫困理论构建新疆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利用AF法,基于新疆连片特困地区农户生计调研数据测度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多维贫困的程度,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各主要民族多维贫困的特征,剖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连片特困地区各主要民族都面临着多维贫困问题,且非收入贫困比收入贫困严重;与汉族相比,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的多维贫困覆盖率高,贫困程度严重;从各维度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来看,汉族的教育维度贫困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最大,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的收入、教育和健康维度贫困对多维贫困的贡献较大。[结论]收入低下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是新疆连片特困地区主要民族摆脱多维贫困的重要障碍,新时期反贫困工作应充分考虑各主要民族贫困的差异性和多维性特征,尤其要重视从人力资本方面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协同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省乌蒙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调研,从精准扶贫和农村社区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精准扶贫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农村社区扶贫开发新理念、构建促进型农村社区组织、农村社区在精准扶贫和社区发展工作中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协同发展对策,能丰富和发展精准扶贫理论和社区发展理论,更好地指导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推进和农村社区的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的协同发展,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到2020年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肉羊产业3种养殖模式的资源要素需求特点,探讨不同养殖模式的成本差异,实现畜牧业有限资源约束下的肉羊养殖模式选择与布局优化。[方法]以2005—2015年新疆肉羊养殖数据与分布状况为基础,梳理放牧、半舍饲、舍饲三大主要养殖模式在资源条件、投资与设施、繁育技术、育肥技术、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特点,对比分析3种养殖模式的成本差异。[结果](1)放牧模式对天然草场资源和疫病防控的要求最高; 舍饲模式对饲料、繁殖技术、育肥技术、管理技术等要求较高; 半舍饲的各种要求介于放牧与舍饲之间。(2)3种养殖模式中,舍饲模式成本最低,放牧模式产品品质最高。[结论]新疆肉羊产业发展资源丰富多样,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肉羊养殖模式,注重肉羊生产的科学性,加强政策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优化肉羊产业养殖模式布局,提升新疆肉羊产业发展水平,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效增收。  相似文献   

14.
建立高效资源产业市场结构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产业市场结构的低效化是我国资源产业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实现资源产业市场结构高效化对于促进资源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实现资源、环境、社会协调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本文在分析资源产业市场结构低效表现及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高效资源产业市场结构的对策,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为该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文章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构建产值增长贡献率模型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并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乌兰察布市农业产业的显著综合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集宁区、卓资县、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并且多数农业产业的规模比较优势相较于产量比较优势更为突出;通过预测模型看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呈负向贡献率;从回归分析得出,小麦、玉米、莜麦、豆类、马铃薯、油料作物、蔬菜瓜果产值每增加1%会分别为乌兰察布市农业总产值带来0.020%、0.057%、0.015%、0.018%、0.223%、0.847%、0.468%的经济增量。[结论]玉米、油料作物、蔬菜瓜果和马铃薯对农业产业总值推动力较强,小麦、豆类和莜麦对农业产业总值的推动力相对较弱;乌兰察布市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长江下游城市群作为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推进其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探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因素,对该区域甚至全国均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方法]文章通过文献调查法对长江下流城市群进行理论研究,选取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及无锡等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进而采用分析比较法研究长江下流城市群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上述5个城市农业产业结构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社会需求、国家政策与导向以及农业设施、农业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变化发展。[结论]调整及优化长江下游城市群农业产业结构使其达到最佳合理状态,应基于影响其发展变化因素,影响因素为一个综合体,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社会需求、国家政策与导向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我国西北平原区农村生活能源需求总量、消费结构和供给模式,为该区域乃至全国的农村能源消费供给结构和模式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描述统计法,以1991~2014年《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中的数据为基准,分析比较了我国西北平原区7个省(自治区)农村地区共24年商品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非商品能源(秸秆、薪柴、沼气、太阳能)消费和能源(煤炭、焦炭、成品油、电力、薪柴)生产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结果]西北平原区商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65%左右,并保持稳定增长;西北平原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稳定,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逐年提高;因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我国西北平原区不同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我国西北平原区的主要能源生产与消费差额呈负值,近4年差额稳定在年平均负1 294.40万t标准煤。[结论]该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建议未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广东正进行新一轮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部署,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振兴粤东西北地区农业的重要手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经营主体相比具有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和科技化的优势。文章将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划分为农垦集团、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普通农户等6类,通过调查1 238个农业经营主体,评价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营收结构,分析不同类别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利弊,得出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产业化经营,发展适宜现实情况和当地环境的经营制度,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提高产品价值和利润空间,能更快地摆脱欠发达的经济地位的结论,并提出提高营商环境水平和大力发展物联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给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该文在全面分析昭通市竹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昭通市竹产业的发展应以竹纸浆制造、竹笋加工、竹材生产等为重点,在分析了竹产品的市场情况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昭通地区竹产业基地建设进行了合理布局,指出新农村建设中实现昭通市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20.
利用罗伦兹曲线对闽东南沿海5年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罗伦兹曲线分为普通罗伦兹曲线和空间罗伦兹曲线,两者都属于定性描述方法,与此对应的定量描述方法有集中化程度指数方法和分数化程度指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