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王”退地、土地“流拍”、“底价”成交,三大关键词左右着2008年中国土地市场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导刊》2011,(12):30-31
2011年的土地市场,尽管中央释放出调控从严的信号,但房企拿地热情不减,年初“高成交、高溢价”为特征的“抢粮”局面维持相当热度。但随着“限”政广度和深度持续加大,房企的资金链开始明显趋紧,拿地也开始谨慎,土地市场渐次冷清。到11月份,土地市场流拍、底价成交已成常态。  相似文献   

3.
土地     
《房地产导刊》2014,(8):15-15
正土地市场溢价走低流拍扩大201 4年7月上旬,全国土地市场土地成交力度趋弱,共成交经营性地块607幅,同比下降31%;成交总建面积1523万方,同比下降35%;成交总金额为261亿元,同比下降55%;成交楼板价为1 71 6元/平米,同比下降31%。成交金额及成交量的走低主要是因为政府推地依然较为缓慢,房企拿地积极性也不高,而成交楼板价的下滑则与一线城市成交大幅缩紧有关。2014年6月以来部分城市底价成交及流拍情况  相似文献   

4.
3月,两会有关地产行业的政策走向逐渐明朗,广州土地市场底价成交和流拍景象重现。郊区楼盘库存压力大,后续供应充足,房企或将推出优惠措施加速市场终止观望情绪,再次激活成交,迎来新一轮小阳春。  相似文献   

5.
万科降价打破了楼市“死都不降”的“铁律”;土地市场“退地”、“流拍” “受冷” “底价成交”成为当前最新写照;资金造急,中小企业“钱荒”大企业“钱更荒”让很多房企举步维艰;“特价房”“一口价”“团购价”,营销手段花样翻新,消费者依旧不买账;一个拥有158年历史的国际资金大鳄雷曼兄弟,仅仅因为资贷危机便轰然坍塌……  相似文献   

6.
新闻背景从2003年开始,我国土地市场步入了繁荣期,房地产开发企业每年的土地购置面积超过3亿平方米,其中2007年更是超过了4亿平方米,为历史最高水平。然而,到了2008年,受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土地市场不再火热,全国土地近一半以底价成交,各大城市土地流标、流拍,甚至退地事件屡见不鲜,土地开发面积和购置  相似文献   

7.
《北京房地产》2009,(2):49-50
2008年京城土地市场可谓跌宕起伏,贯穿全年的楼市低迷引发的是土地市场的持续积弱,土地成交在去年频频面临流拍和无人问津的尴尬。而来自权威机构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土地市场价格在去年底的逐渐下降,“没人买房也就没人买地”的局势有所扭转,与之前几个月冷清的交易场面相比。2008年12月以来京城土地成交情况要明显好于以往.“土地抄底”、“趁低吸纳”在岁末年初苗头显现。  相似文献   

8.
事件     
《东南置业》2011,(10):11-11
多地土地拍卖遇冷 9月,广州、南京等多地举办土地拍卖,可场面却大都冷冷清清。曾经的激烈竞拍已经不再,大多数地块都是以底价成交,甚至还有地块流拍。  相似文献   

9.
土地拍卖历来是厦门楼市走向的睛雨表,反映着房地产开发商对“后市”的看法.12月21日,厦门六幅地块拍卖四幅流拍,这在厦门土地拍卖史上不但是“空前”的,也是绝无仅有的。而在当月8日举行的土地拍卖会,四幅成交的土地也仅仅以略高于起拍价的价格成交。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房地产》2022,(5):45-49
受集中供地新政和市场下行的双重影响,土地市场成交规模较2020年同期有明显下滑。“国企托底”和“流拍撤牌”成为贯穿2021年下半年土地市场的关键词。2022年,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将继续发挥作用,预计土地市场整体热度会延续2021年末低位运行的趋势。在“因城施策”政策指引下,部分城市会适度放松部分调控,但整体房地产政策面偏紧仍是大势所趋,2022年企业拿地态度将会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11.
《东南置业》2008,(9):62-63
一、2008年1—8月土地市场呈现新格局 流拍成流行词: 1至8月总计推出了27幅商住用地,成交11幅,总体成交率只有41%,成交低迷,甚至出现了全部流拍的状况。 国企占主角: 11幅成交地块,国企占8块,厦门本地国企再度成为市场的主角,对于低迷的市场人气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2007年10月,湖北武汉市出现了2007年9月27日“房贷新政”出台后的首次出让土地“流拍”后,土地“流拍”已是屡见不鲜。 进入2008年,土地招标拍卖“流拍”继续蔓延,而且情势似乎一发不可收。  相似文献   

13.
潘隹 《东南置业》2006,(11):97-97
正如俄罗靳豪所说:幸福的家庭大致相似,不牵的家庭却各有其原因。土地市场却并非如此,成交的土地各有其值钱的道理,流拍、流挂的土地却有其大致相似的共性。[编按]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导刊》2011,(10):15-15
进入9月,全国各地推地潮出现,但成交多以底价成交。有业内人士表示,土地市场正在回归理性,"地王时代"正向"底价时代"转型。不过,在大多企业谨慎之余,那些资金储备丰厚和战略布局需求的企业,尤其是大型房企开始频频抄"底"拿地。多地拍卖遇冷9月1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9地块中的8块地在8分钟内,即被"瓜分"完毕,其中8块以底价成交;  相似文献   

15.
一、2009年商品住宅涨幅过大众所周知,我国楼市在2008年曾遭遇一次向下调整的寒流。与2007年相比,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价(这里主要指商品住宅)有一定幅度下调.开发量下降,不少城市土地流拍或在底价成交。例如,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2008比2007年大幅缩水65%,2007年成交2090万平米,2008年只有900万平米。  相似文献   

16.
《东南置业》2011,(8):84-86
7月新增公开土地供应932.77亩,成交地块4幅,成交面积1834亩。从数据中可以看出,7月土地成交面积较上月大幅回落,成交宗数虽有4幅,但其中3幅为面积较小的商服用±虬值得注意的是,7月出现了福州市年内首次住宅用地流拍的情况,此前备受关注的2011—21号仓山万达广场北侧地块却爆出冷门,因申请人数不足,最终流拍。在住宅市场相对低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部最近以国土资发[2006]307号文件颁布《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明确规定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底价和成交价格均不得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该文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工业用地“零地价”甚至“负地价”出让的历史将终结。这是国家进一步调控土地市场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产业资讯     
《住宅与房地产》2013,(8):29-29
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300多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比去年高出六成,一些热点城市半年卖地收入已接近去年全年。“土地财政”沉疴不解,楼市调控或将难以走出“调、涨”怪圈。6月全国306个城市成交地块楼板价为每平方米1235元,环比、同比分别上涨14%、44%;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每平方米1575元,环比、同比分别上涨7%、41茗。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房地产》2023,(8):78-79
<正>2023年2月,受1月春节假期供应明显收缩、自然资源部要求全面推行“预供地”制度等因素影响,供地节奏明显变缓,全国土地市场成交规模仍在历史低位。热度方面,由于作为成交主力的杭州、苏州、北京等城市供地质量明显提升,市场热度明显上涨,使得整体溢价率小幅回升,增至5.4%。同样也受供地质量提升的影响,月内流拍率下降至12%,重新回到历史低位。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导刊》2011,(5):15-15
全国土地成交首季以低溢价平淡收尾。中指院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120个城市平均楼面地价1225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5%,同比下跌14%。北京成交的6宗住宅用地溢价率均低于50%,广州共成交5宗住宅用地,均以底价成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