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国树,徽州祁门县人,清朝木材商。倪起蛰是他的儿子。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盛产木材,因此,做木材生意的徽商很多。木材业是徽商四大支柱产业(盐、典、茶、木)之一。当年,木材生意之所以兴旺,是因为木材除了民用建筑外,主要还是由于官府大兴土木搞城市建设以及造船,特别是民用商船以及水师船上的炮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  相似文献   

2.
徽州建筑     
《安徽省情省力》2005,(1):44-45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3.
马月 《魅力中国》2011,(1):24-24
皖南黄山脚下以及周围的歙县、休宁、黟县等地,古时为徽州所在地,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徽商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独特的徽州文化,各地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徽派建筑和徽州古民居。  相似文献   

4.
王贤辉 《产权导刊》2010,(11):79-80
舒遵宪,徽州黟县人,清道光年间的大徽商。吴鹏祥,徽州宁县人,也是清朝大徽商。  相似文献   

5.
<正>宁波商帮与徽商之比较徽州商帮是指以新安江流域为中心的安徽徽州府籍的商人集团。徽商是构成明清时代商业资本的重要力量。徽州府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6个县。徽州人稠地狭,但物产富饶,徽人经商,源远流  相似文献   

6.
史说新语     
梁盼 《新财经》2014,(1):98-99
不管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商人都曾遭到过社会的仇视和打压。确实,商人有贪婪谋利的一面,这是他们成为众矢之的的首要原因。中国古代的商人是某种意义上的“贱民”,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整个社会和政府依然惯性地对商人采取仇视政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才逐步领悟到商人对国家富强和民间财富的创造、积累有着政府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几百年之前,中国的某些商人群体早就显示过这种能量,他们就是徽商。 遍布全国的商业大军 徽商,即徽州的商人。而古徽州府的范围,大体就在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徽州在唐代之前名为新安郡,故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北宋徽宗年间,徽州始作为府名,延续近千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而徽商作为一个商人群体,也从15世纪中叶肇始,在近5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成为整个中国商人的翘楚与标志,甚至成为一个品牌。  相似文献   

7.
胡贯三,徽州黟县西递村人,是清朝长江中下游一带从事典当和钱庄的大富商。 典当和钱庄,是明、清明期,中国社会最易发财的行业,当年徽州许多大富商多是靠典当和钱庄发家。盐、典、茶、木是徽商经营致富的四大主业。  相似文献   

8.
徽州是全国现存历史契约文书最多的地区之一,它所存留的契纸中,以田土买卖的契纸最多。据笔者所见,它所存留的宋代原契三张,为国内仅见;元代原契二十余张,亦为其他地区少有;明清以后的契纸更多,这为我们研究徽州地区的土地买卖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徽州又是明清全国著名商帮——徽商的故乡,徽商的活动对徽州地区社会有很大影响。本文想以现存徽州契约文书为主要资料,探讨明代徽州土地买卖的发展与变化,并进而研究徽商与徽州土地买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盐、典、茶、木是徽商经营的四大宗。朱文炽,婺源县人(婺源县当年归安徽徽州管辖,如今已划归江西管辖),是一位毕生坚守诚信的清朝茶商。  相似文献   

10.
《明清徽州典商研究》,王裕明著,58万字,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版。该著以徽州典商为研究对象,以徽州典商文书研究为出发点,全面探讨徽州典商诸问题。在此基础上,把握明清典当业和明清社会,重点认识徽商典铺的经营实态以及明清社会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来,写徽州和徽商的书实在太多了:大部头的丛书,小开本的游记;溯源、解读、记叙、考证、述略……林林总总、汗牛充栋,着实让人眼花缭乱。但赵焰的新著《思想徽州》,却让我在阅读时产生了少有的愉悦。  相似文献   

12.
翁礼华 《浙江经济》2010,(23):57-57
徽州是"程朱桑梓之邦",曾有过"东南邹鲁"的美誉,所以徽州人多好儒学,从这里走出来的徽商也是一支有文化的商帮。  相似文献   

13.
晋商、徽商、粤商是中国明清时代的三大商帮,称雄商界数百年,各领风骚。晋商以“票号”逞威南北;徽商在盐业、典当、茶叶、木材四大行业中历据优势;广东商人以行动果敢,敢为天下先,在外贸买办行业中显赫一时。晋商和徽商,是中国封建时代传统商人的典型,而粤商在通商口岸开埠后逐渐向近代商人转变。比较宁波商帮和这三大商帮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古时流传一句民谚:“无徽不成镇”。意思就是说,没有徽商,就没有城镇。清朝大盐商程晋芳就是徽州歙县人。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化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徽州人的商业活动开始于东晋,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到清乾隆、嘉庆年间,徽商已达到鼎盛时期。虽然徽文化各个分支启始时间不同,但其极盛时期却同徽商鼎盛时期相吻合:新安医学启始于东晋,盛行于明清;徽派盆景始自五代十国,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新安理学始于南宋,一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徽菜始于南宋,明清时期自成体系;新安画派始于元代,明末清初独具一格;明万历年间,徽剧风格开始形成;明万历年间,徽派版画登峰造极;徽派朴学始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间达到顶峰;徽派篆刻明末清初自成章法;明清时期,徽派建筑最为兴盛等等。这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简单巧合,而是恰恰说明徽文化对徽商具有某种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6.
胡万安,明末微州大盐商。 胡万安本来不是盐商,一直与其父亲在荆、湘、川、黔一带经营木材生意,但通过木材生意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后,就想把生意做大,而当时,最能赚钱的行业就是盐业,因为盐业是专卖行业,一旦取得专卖权,就能很快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在明朝成化年间,他来到了扬州城从事盐业经营,并很快就成为了扬州盐商中的富翁大贾。  相似文献   

17.
这里是东南的邹鲁,这里是徽商的脉根,这里是古徽州的灵魂,“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皖南歙县那满城的微风遗韵令多少游客感到神奇向往。 歙县历史悠久,早在秦朝就置县设衙,作为历代徽州的府治所在地。这里山青水秀,文物遍地,古桥、古塔、古牌坊为山乡平添了灵气,古城门、古谯楼、古民居为老城营造了神韵。1986年,歙县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旅游业急剧升温,对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丰富名城新的文化内涵,营造新的亮点,拓展新的…  相似文献   

18.
正木行是宋代以前就有的老行当,明清时期更为盛行。在古代做木材生意是个高风险、高收益行当。因为木材要靠水运,而且要在水涨潮的夏季最为合适,季节性很强,每年只能做一次生意。一次若做成,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情省力》2006,(5):47-47
徽人常说:“吾乡贾者,首鱼盐,次布帛”。足见徽商对经营盐业十分重视。明初规定,盐商必须赴边塞纳粮,由官府酬给盐引,商人持引方可支盐行销。这种制度谓之“开中法”。那时,由于徽州距边塞太远,徽商纳粮办引的活动敌不过山西、陕西商人的竞争,所在盐业经营中还不能居于优势。明朝中叶。开中法逐渐废弛。纳粮办引的商人可以由别人代为支盐行销。于是盐商中遂有边商、内商之分。边商专门纳粮办引,内商专门买引销盐。  相似文献   

20.
翁礼华 《浙江经济》2010,(21):57-57
明、清两代善于经商者北方为山西人,即晋商;南方当推徽州,称徽商。当年徽州人氏在浙江经商致富者数以千百计,而胡雪岩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记得我在大学读书时有一曹姓杭州同学,其祖籍也是徽州,当年其高祖来杭打工,晚清时曾在杭州开设两家钱庄、两家旅店、两家酱园,所购房屋也不下百十间,但在中国社会毕竟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到其父辈家道中落,呈破败之势,除了尚有少量房屋还在出租外,已别无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