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苏省早在80年代中期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而位于苏南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太仓市则是江苏省最早进入老年型社会的县级市.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太仓市归庄镇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及意愿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以期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现状及意愿有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并对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2.
沈薇 《中国商论》2022,(19):153-155
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年群体享受高品质的生活、高质量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是现阶段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从深度老龄化趋势下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太仓地区养老需求分析及深度老龄化趋势下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路径三个方面探讨地区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为太仓地区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人口结构呈倒金字塔结构,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7.3%,标志中国农村进入老龄化社会。留守老人的养老方式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或两者兼具,国家不断出台各项养老政策,帮助农民增加可调配资金,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但也存在着养老大院闲置或是入住条件不能满足农村老人养老需要,医疗队伍缺乏等难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城乡居民养老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妥善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许昌市城乡老年人口的养老现状,深入分析目前全市养老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关建议。一、城乡居民养老现状(一)老年人口数量状况许昌市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从2000~2010年,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25%,大大高于常住人口0.44%的年增长率。2010年,第六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家庭代际支持对我国城市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的影响.家庭代际支持的三个维度: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情感支持与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的选择具有显著相关,在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上给予子女较多支持以及这两方面获得子女较少支持、在情感支持上获得子女较少支持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异地养老.家庭代际支持与老年人的异地养老意愿的关系还受到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未来发展异地养老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2010年以来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增长期,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焦点问题。特别是中国农村老年人口不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占据多数,但这个巨大的弱势群体,在城镇二元化经济结构中始终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范畴,致使农村在老龄化人口高速增长下,农村养老问题成为制约中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从我国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险养老制度改革上着重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地区适应性进行分析,在以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上提出中国不同经济区域的农村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5%左右,解决好农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占中国大部分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苏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近年来,江苏养老服务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相对于未来20年江苏老龄化所呈现出的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老龄人口抚养系数上升、老龄人口高龄化等趋势。目前,江苏养老服务业还存在专业人才缺乏、行业标准与市场规范缺失、社会投资力度弱、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江苏省应加快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的主力,大力培养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加强养老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并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从而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江苏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农村涌动滚滚银发浪潮2 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按照国家标准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社会总人口的10 %以上 ,或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社会总人口 7%以上的社会 ,即为老龄化社会。目前 ,全世界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5.5亿 ,已有 50多个国家进入老龄国家的行列。中国的老龄化来势猛、规模大、速度快。由于特殊的国情和政策因素 ,加之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仅用了不到 2 0年的时间。目前 ,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 ,占亚洲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研究了江苏省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针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并结合江苏省的社会经济条件,就目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增长主导模式的转换,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所以必须逐步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有效化解资金缺口,使国有企业职工社会保障资金历史欠账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逐步建立职工与国有企业之间市场型的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欢 《财经论丛》2018,(4):31-39
社会保障具有综合收入分配调节功能.老年人口作为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主要待遇享受主体,社会保障支出发挥着对老年时期经济收入应有的重要调节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利用构造家庭基尼系数以及再分配系数,对社会保障的老年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宏观整体测算以及微观个体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养老金待遇、医疗保障、社会救助水平对城乡老年人口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发挥重要作用,养老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要更高;养老金转入收入对偏低收入户老人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最大,医疗保险待遇对高收入户家庭的再分配效应最高,社会救助对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有较大的再分配效应.从总体上看,社会保障对老年收入再分配效应是正向的,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社会保障支出重点应向弱势群体倾斜并改善社会保障目标瞄准机制等,逐步缩小老年人口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人口老龄化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 ,自 1997年步入年老型社会 ,目前辽宁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深化。人口老龄化已对辽宁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以及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还将持续并可能加重。为应对人口老龄化 ,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尽快建设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积极、动态的劳动就业机制和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林光祺 《财贸研究》2006,17(2):58-64
中国社会存在着一个关于不同社会群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基本社会契约,以这种契约的变迁为划分方式,社会保障在中国农村有其非常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以此为逻辑起点,本项研究通过对农村集体、家庭、土地、政府、市场与社会等诸多保障制度的考察,将建国50多年来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过程依次划分为集体契约型的隐性“普惠”保障、分权型的显性“利益分割或损益不均”保障和社会契约型的制度化“利益调整重构”保障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结构进行相应的制度评估,继而检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我国农村人口长期游离在社会保障范围之外 ,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对完善和发展新世纪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已经不能适应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从农村养老保险、社会救济、医疗保障等方面入手,坚持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低标准、范围广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发达地区为先导,逐步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建立起多元化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农村医疗保障覆盖比例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口社会政策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也有影响,不同的政策应采取不同的改革思路和对策。户籍改革的关键是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剥离附加的不合理社会管理功能,加快配套制度的改革;养老保险政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探索便于城乡对接并可以跨地区流转的社会保险制度;劳动就业政策改革的出路在于彻底打破城乡劳动力在政策上和制度上的界限;生育政策改革的思路是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缩小城乡计划生育政策的差异,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农民是一个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落后于城市,尤其是在养老保障方面。为农民提供社会保护和保障其生活质量,有利于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减少贫困、改善老年生活状况。2009年,在中国建立了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本研究旨在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四轮德尔菲法,以探讨中国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中可以完善的领域,以及这些领域的优先次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着手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虽然各国建立这一体系的社会背景不同,但都是在满足一定的人均GDP、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等基本条件下完成的。基于国际比较的经验,对中国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条件进行了比较分析。虽然中国现阶段已初步具备了建立这一体系的基本条件,但条件并不充分。今后应该依据具体国情和条件分阶段逐步推进这一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城市食品安全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又开始凸显。很多在城市消失的假冒伪劣食品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农村市场,正日益威胁着广大农村人口的生命健康,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十分不利。主要原因有市场失灵、监管缺失、惩处力度小、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等。为此要从加强执法力度、大力宣传法律、组建监督人员等方面入手,保证农村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