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主要就是指中央银行立足于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目标的要求,以相应的货币政策为工具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并且通过操作目标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而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总方针和措施.在我国的现实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对于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其他政策所不可比拟的.而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及其原因,不仅对于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货币政策良好效果的实现.本文将主要以浅谈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及其原因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主要就是指中央银行立足于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目标的要求,以相应的货币政策为工具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并且通过操作目标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而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总方针和措施。在我国的现实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对于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其他政策所不可比拟的。而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及其原因,不仅对于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货币政策良好效果的实现。本文将主要以浅谈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及其原因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实证检验:2003~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定相关变量和模型,采用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等方法,对2003年第1季度至2008年第3季度我国国内信贷余额CR、货币供应量等货币政策调控变量,与最终经济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LM1与LGDP、CPI均互为因果关系,△LM2是△LGDP的格兰杰原因,△LGDP是△LCR的格兰杰原因,从而可得出信贷和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利率渠道无效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的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我国1997年第1季度到2008年第3季度的货币供给内生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证明结构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比较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文章还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修正和调控改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系统全面地阐述内生货币供给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分析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特点和相应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通过分析这些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来明确我国应当采取以"盯住基准利率"为主导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陶思平 《商业时代》2012,(22):46-47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再次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世界经济相继遭遇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在此期间,我国货币政策频繁调整,这引发了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本文选取相关数据,对2005年7月-2012年3月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从我国央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程度、货币政策的时滞及政策协调性、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微观主体预期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宏观经济层面和货币政策本身以及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等微观层面分析,使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弱化的原因包括金融抑制、外汇占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债券市场和企业短期债券市场、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协调发展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9.
章从货币供给机制角度提出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在加强、外生性在削弱的观点。指出内生性的加强意味着央行控制货币供给能力的弱化,加上我国中央银行缺乏市场经济下货币供给调控的经验和手段,从而导致货币政策效应低下的局面,提出要树立中央银行的权威;不断完善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营造良好的货币政策外部环境;加强财政政策的配合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是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基础.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货币政策难以有效调控经济运行的原因,并在对我国宏观经济状况进行历史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得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汇储备量直线上升,由此带来外汇占款数量增加,高额的外汇占款导致我国货币供给量被动增加,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及有效性带来许多不良影响。从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影响机制入手,着重解析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货币内生性理论和实证模型分析证实了我国货币的供给有较强的内生性,我国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果上存在着不对称性,以此可重新认识我国当前通货政策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程畅 《商》2013,(13):175-175
虽然2010年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但从10年的长期角度来看,我国房地产价格却面临着越调控越涨的怪状。对于房地产价格异常上涨的原因众说纷纭。本文将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角度来分析近年房价高涨的原因,论述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在房价异常上涨的过程中所起的推动作用。最后,本文将结合以上论述,提出防范和应对房地产泡沫的货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玲  王珊珊 《商业时代》2007,(10):53-54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一直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客观地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不尽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国内许多学者从多方面加以探讨。笔者就这一现象从理论到现实展开分析,指出影响货币政策效果有效性的三个主要因素,并在借鉴国外货币政策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几个货币政策理论问题的新解说 1.货币政策的目标:还要再争论吗? 可以说,有关货币政策的一切理论架构,都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从西方货币理论中引进,并加以中国化的。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货币政策的目标有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在改革初期,由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规模有限,低工资低就业又是中国经济的一贯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便被很自然地确定为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其后不久,理论上关于纸币流通条件下是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争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显性化,使许多的经济学者坚称稳定货币才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政府的政策目标,而不是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由于经济增长目标与物价稳定目标是矛盾的,中央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左右摇摆,而且特别容易屈从于政府的意志,牺牲物价稳定而追求经济增长。两种目标方案的争论,几乎已有十年,至今无法取得一致。而且,在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它们总是抨击旧的宏观政策的有力武器。笔者以为,现在的问题,不应是讨论这两种观点的谁是谁非,而应对这种无休止的理论争端本身进行研究。十年来的目标之争,实际上陷入了一种理论误区,因为持对立观点的双方都没有把理论本身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各时期的货币政策进行回顾,利用动态不一致性理论模型来分析各阶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并得出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17.
18.
卢山 《北方经贸》2003,(12):28-30
文章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 ,简要介绍了稳健货币政策的含义之后 ,从我国货币政策的政策变迁及每个阶段面临的任务、问题入手 ,论述了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导火线和一系列政策措施 ,以及这一政策产生的双重效果 ,最后对当前货币政策出现的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让货币政策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益重大,但是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调研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存在不同。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央行在实行了统一的货币政策之后,各地的产出和价格水平在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程度和反应时间上存在差别。该文将基于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形成的现状,对如何解决这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区域差异做出探讨,希望能对当局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朱鸿粟 《江苏商论》2010,(7):139-142
自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形成以来,通货膨胀一直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矛盾,美国错误判断全球化形势,过快扩张信用,造成全球供需失衡,物价上涨,通货膨胀。2007年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我国也无法独善其身。在国内一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上升,中央将维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