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效率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范畴.如何在分配制度中体现效率与公平,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文件中首次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强调:"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不同时期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效率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范畴,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不同阶段它具有不同含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坚持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发轫,国家财政通过取消农业税收制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金融改革,构建完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分配机制、农业农村发展的综合保障机制、农村金融资源优先配置机制,初步理顺了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的利益分配关系,形成了有利于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是由我国现实生产力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要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实现效率,要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运用宏观调控政策,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4.
肖鹏 《财政监督》2012,(34):27-30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中国开始逐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在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和税制改革两项重大改革措施。在政府间财政关系和税制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后,中国从2000年开始将财政改革的重点转向预算支出管理领域,并积极推  相似文献   

5.
《中国财政》2014,(1):17
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建立了新的财税制度体系,理顺了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形成了持续规范的财政增收机制,增强了国家财政实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是制度性和历史性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中国加入WTO组织后,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用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税费改革,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对现行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税费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进一步规范农村分配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带动和促进其他农村改革和农村工作。因此,农村税费改革是整个税费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郑晖 《中国金融》2012,(18):22-24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年来,我们党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在党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自1994年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发展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发展和金融工作的大政方  相似文献   

9.
新税制运行以来,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顺中央与地方税收的分配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突出的是税政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不配套,影响各级开展税收管理工作,亟须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993年前,税收政策管理与税收征管,统一由税务部门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因而在理论和政策指导上,有关“效率和公平”关系的提法,中央进行了调整,反映出对该问题的认识更加符合实际。党的十七大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论述,反映出党中央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更加重视收入分配关系上的公平问题。这一新的政策导向,对于缓解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根据这一指示精神,采取一定措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极其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素,土地市场是市场经济基本的要素市场之一,它与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等共同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基础.建立健康、完善的市场体制,首先要打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就是要构建健康、完善的市场要素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新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由于土地市场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大大滞后于资本和劳动力等其他要素市场,成为制约我国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瓶颈,只有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使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成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民营经济的发展仍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制度环境因素.贯彻新宪法关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从制度环境的建设入手,从根本上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证社会主义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理性回归和时代发展.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经济关系中分配的一般原则,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区别,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物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分析现阶段按劳分配实践中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及其根源,通过论述现阶段社会主义劳动的双重属性,提出解决矛盾的思路,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按劳分配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民参保范围日益扩大,参保人数快速增加,社会保障资金需求金额急增,财政负担加重.而一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村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等公有资产的增值收益,本该属于村民的保障收益,却因为缺乏增值收益再分配管理,从而造成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资金严重短缺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土地等公...  相似文献   

15.
政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信用,针对我国信用供给和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存在的失衡矛盾,迫切需要具有管理者和参与者双重身份的政府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中发挥助推作用,通过提高信用产品质量,增加有效信用供给;刺激引导信用消费,扩大信用需求;推进信用环境建设,加快信用产品市场化运行,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6.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对发展的最高认识,对财政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在分析财政支出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在科学发展观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目标之一。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比较丰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湖州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协调,城乡差别较小,应该而且能够建成为本区域内的和谐社会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在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并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利益概念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行分析,从利益视阈提出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致力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和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路径。  相似文献   

19.
谢易和 《财政科学》2022,(1):96-103
共同富裕是"十四五"规划乃至国家发展的远景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在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富裕"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以实现"共同".本文分析认为,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广东实现"共同富裕"在区域城乡协调、收入分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短板与制约因素,建议充分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加快融合,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均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目标之一。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比较丰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湖州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协调,城乡差别较小,应该而且能够建成为本区域内的和谐社会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