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农业近年来连续获得大丰收。怎样才能使这种良好势头保持下去?其中一有重要的问题是要认真处理好新一轮土地承包中各种问题。最近我们就土地承包问题到绥化进行了一些调查,先后与地、市、乡、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并到绥化市津河镇、宝山镇等地走访了一些农户。总的感觉是:当前土地矛盾突出;调整土地应以保护农民积极性维护大局稳定为宗旨。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资阳县位于川中腹心地带,是盛产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的丘陵地区。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对农村经济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全县每年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食达5000万公斤,上交的财政资金已超过1亿元。但是随着人口逐年增加,土地不断减少,加上人口迁居流动等原因,农民承包使用的土地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农村承包地调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对农村承包地调整的形式、原因进行描述后,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承包地调整的因素。研究发现,人均耕地面积、机动地比例、土地流转程度、土地负担水平、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两田制、有无承包合同等都对承包地小调整有显著影响;能影响承包地大调整的因素不多;村干部行为对农村承包地调整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最后,本文提出了抑制承包地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6年对黑龙江、安徽、山东、四川、陕西5省农户的调查数据,就农民对"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和村庄的土地调整决策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反对承包期内"不得调地"政策的农户占16.4%,反对"不得调地"政策长久不变的农户占39.3%,意味着二轮承包到期后农民的土地调整意愿极为强烈;2011~2016年,约16%的农户经历过土地调整,其土地调整次数平均为1.36次,明显低于已有相关文献提及的2010年前的水平;受"不得调地"政策负面影响的家庭人口越多,"不得调地"政策的受支持程度越低,说明家庭人口变动是影响农民对"不得调地"政策态度的主要因素;农民对承包期内"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对村庄的土地调整决策具有显著影响,持反对态度的农民越多,村庄土地调整的概率和频率越高,反之,村庄土地调整的概率和频率越低,意味着村庄内部土地调整的呼声是村庄土地调整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考虑到受"不得调地"政策影响的农村人口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预见,二轮承包到期后要求进行土地调整的压力会很大,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框架内,实现长久"不得调地"的政策目标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5.
6.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之际,考察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及其形成逻辑,对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益、化解土地延包时的潜在矛盾以及保持承包地稳定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探究了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差异对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支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低于本村平均水平越多,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越弱。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差异对中等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影响更大。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未能提升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受新冠疫情影响,土地就业保障功能得以显化,由此导致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趋弱。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普及同样会使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下降。  相似文献   

7.
人口增长与土地调整的关系:一个理论推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人口增长与土地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个理论推导。在土地可以被不断调整的情况下 ,农村土地相当于公共资源 ,因此 ,土地调整不但可能对投资造成影响 ,也可能影响一个社区的人口增长率。本文表明 ,在土地不断调整的情况下 ,社区的人口增长呈收敛型。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是土地管理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就土地整理的相关法律规定不明确,影响了土地整理的顺利开展.本文就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基于1999—2010年中国17省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农村的土地调整、农户的调地意愿及其对未来地权稳定性的预期和信心。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列联分析。研究结果:(1)二轮承包后,实际土地调整明显减少,近期则由于征地和土地整理等原因导致土地调整开始增多。(2)支持不得调整土地政策的农户比例显著高于反对的比例,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等正式文件的发放有助于增强农户未来地权稳定性的信心。(3)土地调整的省市差异显著,而且平原地区调地多,丘陵和山区调地少。研究结论:中央政策对稳定农户地权稳定性的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得到多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央政策应进一步考虑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明亮 《农村经济》2012,(6):37-40
本文在对关于土地调整的相关农地制度安排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个案的形式呈现了以土地调整为线索的自发性农地制度变迁过程。鉴于农民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形成多元化的理解,笔者认为在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考虑农民的利益状况,尊重其自主选择权,而非仅仅追求理论逻辑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