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今年以来,江苏省泗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工业化化农业、以城镇化化农村、以产业化化农民的“三化”方针,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农业产业化建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农业产业化“八大创建”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放,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提升产业化,优化农业,是夯实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基础;推进工业化,转移农民,是拓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途径;要加快城镇化,改造农村,提高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镇化是诸多生产与非生产要素有效合理聚集的过程,影响我省农村城镇化的诸多要素中农业生产要素起基础性决定作用。我们必须从农业大省的实际出发,将农村城镇化建设同农业的"三化"即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机械化紧密结合,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新型农村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行"三化"并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路径,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的战略举措。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保定市工业化程度、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层次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深入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建设农业公共服务是保定市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  相似文献   

5.
正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行"三化"并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路径,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的战略举措。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河北省工业化程度、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层次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深入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建设农业公共服务是河北省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进一  相似文献   

6.
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三化"协调发展道路。结合河南省情特点,中鹤集团探索了一条以工业化为基础、农业产业化引领、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为三化协调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进程,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浙江省江山市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思路用在了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结合点上,三道难题联手解,壮了工业,强了农业,活了城乡。请看本刊通讯员从当地传来的专稿——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进程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统筹发展是破解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辽宁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居于全国各省先进水平,但辽宁的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有限,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辽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对辽宁而言,实现"三化"同步统筹发展关键就是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力度,补齐现代农业发展这条短腿。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工业化发展,还是城镇化发展,均立足于农业现代化这一基础,由此可见,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相当积极的社会意义。本文基于"三化"协调发展视阈讨论了陕北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介绍了陕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重点讨论了陕北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其中主要包括立足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农业园区化发展、立足新型工业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立足产业品牌化建设,推动农业特色化发展,以期为陕北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山东省莱阳市结合自身实际,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三化”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通过“三化“,找到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切入点莱阳不仅农产品资源丰富,而且在80年代初就有企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内容。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解决农业"怎样生产"的问题,即必须摆脱目前仍以家庭为作业单位、以土地的分散经营和农户自营的市场销售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该文从国际经验的对比分析出发,论述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约束条件和积极因素,指出了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村旅游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形式,这是社会和时代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是旅游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对农业发展有着广泛的战略意义。该文还提出了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系统论、分工深化等理论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化,探索生产性服务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形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效益最大化。方法 文章在梳理生态农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理清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生产性服务等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并以江西林下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例,探索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及三产融合实现方式。结果 (1)生态农业产业化需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拓展林下经济、复合经营等多种生态模式;(2)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提供,注重生产性组织培育和支持;(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践行生态农业认证机制和生态农业绿色清单制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探索和江西现实依据。结论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选择,而生产性服务则是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较快,部分城市也纷纷制定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规划。浙江省遂昌县生态环境优越,原生态农业基础雄厚,以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也面临着特色农业产业规模较小、农产品市场推广力度不够、有机生产技术不成体系等制约因素。该文通过对遂昌县发展有机产品产业的优劣势分析,确定其发展策略,包括:加强全县有机产品产业发展的能力建设;突显环境优势,加大宣传力度;优先发展主导和特色产业,建设核心示范基地;抓住发展机遇,促进产业化进程。并规划制定有机茶综合开发、有机菊米综合开发、高山有机蔬菜综合开发、五谷杂粮等特色产业开发、有机畜禽综合开发及有机农业专业村建设等重点项目。同时进行了有机产品市场营销策划,为促进遂昌县有机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其他地区发展有机产品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是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主要是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发展经济学中的刘易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是西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借鉴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始终坚持把理论与实践、宏观分析与微观调研、批判与建构相结合,既注重共性与普遍性,又突出西部区域个性与特殊性。[结果]农业人口转移主要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2个部分,二者都是人口城市化过程。农业人口转移的方式主要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和农业人口从种植业向非种植业转移两种。西部地区农业人口转移应坚持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三农"现代化"四化"并重发展,一方面,要推动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转移农业剩余人口;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的现代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重视农业和农村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改变单向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思维。[结论]西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安排与创新,主要解决"转的进、稳得住、有保障、可持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日本以“六次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日本在产业融合方面具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文章通过梳理总结日本"六次产业化"的主要做法,分别从制度保障、组织机构、认证体系、政策扶持等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日本"六次产业化"发展现状,并运用"阿苏牧场"案例剖析了其产业化运行模式,最后得出了日本产业融合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日本以"六次产业化"为发展战略,围绕"地产地消",依托当地农民开发利用当地资源,通过技术创新和创意设计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将附加值更多地留在当地农村和农民。获得的启示有: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推进产业融合的关键;二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能够促进农村内生式发展;三是积极培育新型经济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四是加强产业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7.
"多位一体"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域,探索适合农村的"多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沼气生态工程,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的还原系统;配套发展养殖业,构建循环经济中的养殖系统;推广沼肥综合利用,打造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实现环境治理与"多能互补";另外还开展新型材料沼气池的研发,发展"农家乐"农业绿色旅游,延长农村循环经济"资源链";创建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模式的实施推广。在5年的探索过程中,该模式在项目区域内达到了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城乡物流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广西城乡物流基本情况,发现广西物流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障碍,包括农业物流发展缓慢,城乡物流联合困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城乡物流配送困难的农超对接模式、"大数据"管理模式、物流"O2O"模式、"众筹"等模式。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组织生产和加工水平,加大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及培育城乡物流经营主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村发展驱动因素与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构建乡村发展驱动因素指标体系,从生产、生活、生态、人才和社会5个层面,分析我国乡村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与各地区间发展差异分析。[方法]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乡村发展驱动指标进行权重测度,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主要驱动因素进行解释,最后通过综合指数法对不同地区乡村发展差异展开分析。[结果]乡村发展驱动因素排名为:生产生活生态人才社会.。结合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农业院校、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土流失治理率、财政涉农贷款余额5个因素,对农业GDP增量的解释度为89.82%。并且由弹性值可知,以上5个因素每增加1%,会分别为农业GDP产值带来23.576%、10.352%、5.675%、-0.964%、2.393%的增量。除了水土流失治理率外,其他4个因素均可独立地显著影响农业GDP值。区域差异分析得: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浙江、青海乡村发展水平略高,辽宁、吉林、江苏、福建、山东、湖北、海南、西藏、新疆次之,其他地区偏低。[结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影响我国乡村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农业企业规模和农业人才培养是农业GDP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区域发展差异大,各因素对区域乡村发展水平贡献不同;区域优势引领产业发展与合理分配资金和人才资源,是缩短区域差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在推进"三化"统筹发展中特别重视实现共同富裕,在制定优惠政策时由面向全社会向中低收入群体转移,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建设内容由注重经济建设转向社会发展,农村工作由侧重面上转向深入农户。从而扭转了较普遍存在的四种倾向:注重工业化和城镇化而忽视农业劳动力的吸纳和转移,注重平均数而忽视平均数掩盖下的不均衡,片面追求GDP而忽视共同富裕,抓"三农"工作雷声大雨点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