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阐述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内涵;从粮食价格作用机制、粮食价格信息监控机制及粮食价格宏观调控机制等角度,深入剖析了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及其根源;给出建立市场主导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价格信息网络和价格异动监测机制及创新粮食价格调控机制等优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2.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简单地说就是粮食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价格的确定,它主要是从质的方面强调政府和市场在粮食价格形成中的作用程度。粮食价格是由市场形成还是由政府制定,与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并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3.
尽快完善适应WTO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关系国计民生,是生存之本。它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制约,粮食价格波动频繁。而价格是商品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范畴,粮价自然就成了百价之基,牵动了整个市场物价。它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涉及粮改成败的关键。在WTO框架下,粮食进口关税大幅度下调,外国粮食将大量涌进中国市场。我国政府对粮食价格及其形成机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应对来自世界市场的冲击,增强我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影响我国粮食价格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价格关系到千家万户,维持粮食价格和粮食供应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现实需求.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内粮食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梳理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粮食价格的因素,进而提出在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稳定粮食价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于国内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引起国内外对粮食安全的强烈关注,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补充说明了引起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非传统因素,综合分析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的影响,并审视国内相关研究,得出我国在粮食价格波动、传导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之处,认为我国目前的研究存在以下有待改进空间:首先,国外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不同类型居民福利的影响;其次,从微观视角分析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和价格传导机制;最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生产的反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粮食价格的持续波动,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利用批发市场,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国内粮食价格面临下行压力,最低收购价政策效应趋于弱化,不利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主要原因在于粮食供需宽松、库存高企、国内外粮价倒挂、供需结构错配、收购主体异质性以及收购行为差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相机抉择的粮食产业政策、加大粮食加工产业扶持力度、加快粮食品种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粮食是农业的重中之重,粮食价格是农产品价格比价中心,这是由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地位所决定的。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粮食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粮食价格稳定与否,关系着其它农产品价格以及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动状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实证研究了国际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粮食消费和粮食库存(1980-2007)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际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粮食消费和粮食库存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粮食库存是影响国际粮食价格的最主要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最重要因素是粮食库存,且其影响力会逐渐增强;其次是粮食消费水平,而粮食产量对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粮食价格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粮食价格政策分析的三种方法,即保护系统、比较利益系统和单一市场分析,并提出了粮食价格的形成机制就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粮食价格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机制经过多次改革,逐步过渡到了市场定价的机制。本文分析了与粮食价格有关的成本和供给因素以及粮食价格政策,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价格在粮食价格政策回归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正趋向于其生产成本.并且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本文还对2008-2015年粮食价格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以及国内粮食市场开放进程加快,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复杂,受粮食供给、需求两大方面众多因素影响。粮食生产与消费预期因素对粮食市场影响更加明显,粮食价格波动及地区差异特征更加突出。为此,本文结合我国粮食流通体系市场化特点,分析了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总体特征及地区差异,归纳了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阶段性特征,进而探讨粮食价格宏观调控途径及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负责人在最近召开的全国财政粮食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门将建立八项长效机制确保粮食安全:一是建立基本粮田保护机制,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二是建立科学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上;三是建立健全粮食补贴机制,切实保护好农民种粮利益;四是建立种粮成本调控机制,使种粮成本稳定在农民可承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对我国粮食价格产生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2012年4月的数据,本文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及其原因,并且对国内外粮价波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国际粮食价格变化影响我国粮食价格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国内粮食产量、增加农居民收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几个月来,我国粮食价格出现了近六年来少见的大幅度上涨,粮食价格的波动还引发了农产品产业链上的连锁反应。究其原因,这一轮粮食价格的上涨固然是由国内外供求关系所引发,然而供求变化所导致的市场主体预期的变化亦成为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预期是决策者对与他决策有关的不确定的经济变量所作的预测。价格预期是市场主体多元化,经济决策分散化的客观必然。在粮食市场上,形成价格预期的主体主要有:生产者(农民)、进口商、收购方和消费者。  相似文献   

16.
杨柳 《价格月刊》2016,(4):22-24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粮食价格受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日益显著,给我国粮食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粮食支持政策角度出发,通过阐述国内外粮食价格现状,分析国际粮食价格对我国粮食价格的传递效应,提出我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粮食价格改革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根据“国家指导市场,市场引导生产与消费”的总体设想,逐步理顺购销价格,放开粮价,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机制。一、粮食价格改革要符合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模式。但人们在理解上,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强调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主张价格改革应以调为主,即通过国家有计划的调整,使粮食价格反映其价值和供求关系,价格的主要形式是计划价格;另一种是强调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性,主张价格改革应以放为主,即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价格的主要形式是市场价格。因此,如何确立正确的粮食价格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强 《中国物价》2010,(2):20-23,8
我国的粮价形成机制经历了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形态.目前已经形成了最低收购价和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在此机制中,粮食供需是决定粮价的基础因素,以最低收购价为标志的政府干预是决定目前我国粮价的主导因素,由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自给率高,国际影响相对较小。为了稳定我国粮食价格的长期稳定,关键是通过各种政策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种植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粮食价格的波动要以市场调节为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价格的波动要以市场调节为主李纯英粮食价格会因供求关系的变化及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等因素而发生波动,这是经济学的常识。但粮食是最重要的农产品,粮价是农产品价格的核心,且粮食关系国计民生,因而必须正确对待粮食价格的波动。那么应如何对待当前的粮价波动?笔...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粮食价格波动是粮食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作用的反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尽管引起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从粮食价格形成的内在机理来看,引起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求矛盾、生产成本推动、自然灾害因素、国际市场传导。粮食价格波动的经济效应主要是影响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和市场价格总水平。要确保粮食价格基本稳定,避免其大幅度波动,应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价格服务体系、建立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强化粮食市场价格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