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公有制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有制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问题。要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只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做文章是不够的,还必须高度重视和认其解决公有制本身的存在形式即公有制形式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有资产改革存在很大的矛盾。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在国外,许多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现在进行的国有资产重组就是私有化,这是对中国改革的误解;而在国内,由于不能从理论上解决清楚,政府、包括各级政府在国企重组问题上就会顾虑重重,生怕被人扣上“私有化”的帽子。这一问题不解决,民营企业、民间投资者也会顾虑重重,见好就收,对国民经济不利。厉以宁认为,在由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有资产重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含义是把传统的公有制企业改造为新公有制企业。新公有制企业有4种形式:第一,经过改制的新的国家所有制企业。这类企业与之前相比,最重要变化就是政企分开了,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体制。关于二者能够结合的问题基本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仅从市场经济是中性范畴来判断二者的结合是不够的,它没有从更深层次上解决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什么能够和为什么必须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通过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在本质要求方面存在诸多一致性方面来探讨二者是能够而且必须有机结合的。这一问题的解决无疑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相统一的一面。我们要正视矛盾,探索所有制改革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路,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研究》2005,(5):i003-i003
将于6月11日~1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旨在“推动我国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推动世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推动国家富裕与和谐”。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誓首斯科特将出席并作“克服国富的障碍——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的主题演讲,演讲内容将涉及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不能和美国一样富裕”。这是新生代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首次访华。据介绍,本次论坛将研讨“新市场经济与国富之路”这一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公有制理论创新要求,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方法,从所有制占有原则概念出发,在对经典的传统的公有制占有原则进行证伪和失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实证提出了现阶段公有制占有原则假说,以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沈晗耀 《经济时刊》2003,(12):18-20
以民有、民营、民享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公有资产管理运作模式,解决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兼容暨公有资产的市场化运作问题,实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创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有资产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8.
科斯定理与公有产权明析化问题吴宇晖,宋春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塑造符合市场经济关系的新型公有产权关系问题。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却是个新命题。科斯定理中关于产权的概念,关于产权明晰与经济行为和经济效率关系的论点,对我们解决上...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把这一目标写上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里。尽快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是90年代中国的头等大事,也是举世瞩目的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业。要完成这一继往开来,振兴中华,影响全球,推动历史的重任,当务之急是更新理论,变动结构。一、公有制和资本能否有机结合?必须从理论上作出科学回答笔者的回答是能!但资本某种程度上受到公有制的制约,公有制也远未象我们过去所想像得那样完美。现实的公有制是建立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是一种过渡的生产关系,具有双重性。如同在私有制条件下一样,在公有制条件下,资本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占有剩余价值的属性不变;生产资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研究》2005,(5):i002-i003
旨在“推动我国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推动世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推动国家富裕与和谐”的中美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将于6月11日—1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警冒斯科特将出席并作“克服国富的障碍——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的主题演讲,演讲内容将涉及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不能和美国一样富裕”。这是新生代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首次访华。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前不久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提出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为公有制企业的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经济史上是一个创举。过去世界上有的仅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而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质的区别。这个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个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一个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而公有制过去一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现在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就有一个适应的问题,这就需要寻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这是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难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和相应的配套改革的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基本建成了。  相似文献   

12.
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6,(6):4-16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制度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它包括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或结合。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理论逻辑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既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根源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殊性质以及由此导致的商品性与非商品性并存的二重属性,并表现在产权结构的直接社会性与局部性、计划与市场、等量劳动互换与等价交换、劳动力的主人地位与商品属性、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等具体方面。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体现公有制的要求;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实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髓。深刻把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这种特殊关系,在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公有制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更好结合,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1999,(4)
【编者按】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近年来愈来愈成为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之一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能否成为自主...  相似文献   

14.
<正>进入新时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攻坚不停步,需要直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妥善处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否认社会主义公有制下还要发展市场经济,西方经济学则认为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私有制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但国内外关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搞市场经济将走向国家资本主义的观点仍有很大市场。所以,弄清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兼容”问题的再思考常志霄对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是否相容问题的讨论,首先应重新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作出科学的界定,因为对二者的不同理解和界定会导致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结论。这也是以前许多争论产生的根源。概言之,对二者的理解与定义可分别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论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市场经济”课题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方针。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中,怎样才能发展壮大公有制并保持它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使多种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样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归功于现行的不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但我们更应该认真地思考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运行市场经济体制是否能够带领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一条持续快速稳定的道路。基于对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带来的诸多问题的探讨与分析,比较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最终得出结论:构建计划市场经济体制才是符合中国特色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利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为补充的所有制结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如何正确认识和积极实现公有制经济的“F体”地位,是经常遇到而又必须慎重解决的现实课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和深深的思考。宏观上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要求并不限制、排斥微观上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要求。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19.
《技术经济》1997,16(9)
于光远,(著名经济学家、原中顾委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温州我去过几次,印象很不错。别的地方都在叫苦,而温州没有。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以后,他们对自己很有信心我的意见是:市场经济的步伐要加快,转型不能遥遥无期。温州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走在前面,工作做的不错。德力西集团由几万元起家,发展了一万多倍,由此可看出中国的企业潜力很大。我很赞成。“民营”这个词,现在在所有制的问题上,我们有许多糊涂观念。宪法上规定,我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现在把社会主义公有制说成是一般公有制,奴隶社会也有公…  相似文献   

20.
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与所有制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两者存在性质和地位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但性质上不能简单等同于公有制。不能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同公有制形式等同起来,从而否定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这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也不能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同公有制性质等同起来,从而断言股份制是完全公有制性质;更不要错解马克思的话而把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定性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