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有序和有效的股市退出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1年4月2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PT水仙正式退市,拉开了我国证券市场上退市机制全面启动的帷幕.但是,PT水仙的退市并不意味着我国股市的退市机制已经建立并完善了,要真正建立有序和有效的股市退出机制,进而发挥退市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作用,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需要从宏观到微观上做出全方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张莉 《广东经济》2002,(1):32-34
本文从退市标准的设计、退市渠道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退市机制的完善,并提出了在退市机制中补充民事赔偿条款,以充分发挥退市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现状,认为行政干预过强,现有的退市制度缺乏具体实施细则,由于退市涉及到多方主体的利益,缺乏退市的激励,以及不完善的上市制度强化了“壳资源”的稀缺性和缺少必要的退市过渡阶段等是制约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成因,并对此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4.
退市难是当今中国证券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退市机制运行是否顺畅是衡量证券市场成熟度的试金石。本文通过对比中美退市制度及实施效果,发现我国退市制度实施效果不佳,退市制度形同虚设,继而分析了中美退市制度实施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为我国退市制度及其配套制度的改革及完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为中国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石俊 《经济导刊》2002,(2):54-60
2001年4月23日,PT水仙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标志着中国股市中退市机制的正式启动。退市机制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转折点,并且迎来了一个新起点。说它是转折点,是因为我国股市10年来一直是只进不出,股票市场本应具有的压迫机制和自我淘汰机制无从产生和发挥作用;说它是新起点,是因为退市机制的推出意味着我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建立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标志,退市机制虽然已在中国实施,但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细化退市标准,建立完善场外交易市场,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建立股本保险。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对于保证证券市场高效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但还很不完善,运行较好的只有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退市这一指标。本文通过对我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健全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回顾中国建立退市制度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股票走向规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说明中国迫切需要建立退市机制,同时中国也已具备了建立的基础,最后对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退市制度对中国证券市场各个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衷唯平 《经济师》2012,(10):58-60
2009年10月30日中国正式推出创业板,两年以来创业板企业为我国高成长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缺乏科学完善退市机制的市场必定不能实现其对资源有效配置的功能。我国创业板市场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其退市标准和配套机制难免存在一些制度性的障碍。无论是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还是英国的AIM市场,退市机制在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作用都早已显现,尽快制定和推出我国创业板的退出机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价值效应、绩效效应和治理效应三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的整体效应。价值效应体现为公司主动退市后,其换股和收购溢价以及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均有所提升;绩效效应体现为退市存续企业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呈上升趋势;治理效应体现为公司通过主动退市实现了整体上市、产业链整合和管控机制的强化。研究证实,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初见成效,但公司主动退市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业绩不稳定和大股东侵占行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的日益融合,是当今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它为我国保险业摆脱困境提供了必要的宏观环境,同时也为资本市场的完善提供了契机。资产收益率低、利差损问题使中国保险业将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困境;市场结构不完善、功能存在缺陷使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为摆脱这一困境,需营造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整合的基础环境,制定符合国情的制度安排,使中国保险市场深度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与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以达到利益共享,并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最终摆脱各自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体的住房金融初级市场的发展是住房消费的基础,并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我国的住房金融初级市场起步晚、发展快,存在品种少、数量少的特征,并面临资金短缺、流动性降低、长期信贷管理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文章认为住房金融次级市场是克服住房金融初级市场存在和面临问题的根本途径。但由于住房次级市场的发展对经济环境与法律环境的要求较高,应采取探索和促进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不协调性突出表现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苦乐不均现象十分严重 ;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围绕“新”字做文章 ,即要树立新思维、开辟新领域、推出新产品、引进新方式、运用新方法、营造新环境、制定新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试错联动分析——论期货市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立足于社会试错成本的视角分析了期货市场功能,认为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节约社会试错成本.现货市场在不断的试错和经济波动过程中导致社会资源出现无效配置,而期货市场可以通过社会试错成本的节约来降低现实市场中的实物资源配置的试错成本,以实现资源的最大节约.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16.
自 2 0世纪 6 0年代以D .C .North为代表 ,把制度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作《西方世界的兴起》问世以来 ,世界各国的经济史学工作者先是对西方世界的兴起———近代经济制度 ,或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研究之后 ,近年来 ,各国的学者对于西方相对的世界的另一半———东方世界兴起的研究又成为一个热点。而对东方的研究中 ,中国又成为热点的中心。运用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多侧面的研究视角使研究成果异彩纷呈。本文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 ,分析近代中国在西方世界兴起的过程中如何被融入世界经济的循环中。如同西方由传统社会的转变是从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发育开始一样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也首先是从商业的资本主义化开始 ,即从统一的国内市场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经济制度的建立开始。本文则是选取了市场制度如何在西方世界的冲击中引起变迁的侧面 ,通过“不平等条约中有关中外市场关系的制度安排”和“中国近代市场制度的变迁”两个部分来分析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前提条件,但市场规则不等于市场秩序,健全的市场规则能否转化为良好的市场秩序,关键取决于人们对市场规则的“遵从”程度,对市场规则的“遵从”程度一方面取决于人们对市场规则的“认同”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对返反市场规则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电子化市场概念的基础上,对电子化市场与传统市场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研究成果对于企业如何参与电子化市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会计信息和资本市场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翠香 《当代财经》2003,(8):116-118
资本市场有效性是指资本市场的交易对象——金融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了与该产品相关的信息,即价格具有充分的信息含量。会计信息和资本市场有效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其充分与否和质量高低,对金融产品价格和资本市场有效性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我国,提高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信息披露法规、改善公司治理等是改进资本市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