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研究排放权贸易市场规模由不存在排放权贸易到全球排放权贸易逐步扩大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首先,我们研究了在不存在排放权贸易方案下,发达国家完全依靠国内减排行动来实现《京都议定书》为其设定的减排目标的情况。最终,我们把排放权贸易市场的范围扩大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从而形成全球排放权贸易。我们的结果表明,随着排放权贸易市场的扩大,经合组织总体受益也随之提高。我们的结果还表明,发展中国家本身也从排放权贸易市场的扩大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正一、碳排放权及其交易概述(一)碳排放权碳排放权又称"温室气体排放权"。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以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完成的碳减排任务。议定书为帮发达国家顺利实现减排,制定了三种灵活机制,其中一种涉及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机制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允许附件1国家的政府或者私人经济实体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以换取投资项目产生的部分和全部温室气体减排额度,作为其履行减排义  相似文献   

3.
宋厚亮 《新远见》2010,(2):114-118
当《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签定时,乃至2005年正式生效时,都没有人想到这竟催生了一个全新而且市场庞大的金融产品——碳金融——碳排放权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当低  相似文献   

4.
正一、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简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协定暂时不承担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中设定的三种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排放权交  相似文献   

5.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温室气体总量控制与交易体系是美国运行的5种区域排放交易体系之一,也是全美减排力度最大的强制性交易体系。加州作为全美第一经济大州,环保团体势力比较强,在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理念和行动都比较超前。作为全美率先通过立法控制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6.
浅谈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减排目标,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需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5.2%。《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可以采用排放权交易(ET)、联合履行(J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等三种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7.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发达国家用较低的成本减排温室气体的一种市场化措施。欧盟国家利用这一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碳市场。本文从立法保障、减排指标分配、市场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8.
碳交易乱象     
徐建凤 《英才》2012,(2):66-67
之所以说2013年之后中国不存在CER交易,是因为基于《京都议定书》协议下,中国出售CER的卖方地位很可能丧失。跌跌不休。2012年伊始,国际碳交易价格延续了上一年的低迷,再度创下新低。1月2日,EUETS(欧洲排放交易体系)下的EUA(欧盟减排配额)价格已  相似文献   

9.
碳交易的破冰之旅在改革前沿深圳正式启航试点将为十三五期间可能引入的总量控制目标提供参考6月18日,中国第一个碳交易市场在深圳正式启动。此前两个多月,在即将展开这项交易的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员工们一直处于最忙碌的工作状态。"4月上旬以来,我们每天要接待几十家过来开户的企业,验证它们送来的材料,井为其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使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以及《哥本哈根气候协议》。其中,《京都议定书》提出了三种合作机制,即国际排放权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这些合作机制为各国实现更清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由于碳排放权交易既有利于履行国际社会责任又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全球碳交易量持续增长,碳金融业也蓬勃发展,近年,碳排放权交易在我国也发展迅猛,截至2012年8月,  相似文献   

11.
在3月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简称国研中心)内部的温室气体排放专题学术午餐会上,刘世锦介绍说,全球气候变化问题95%以上是由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  相似文献   

12.
基于CDM机制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碳排放权交易是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协议减排的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这些国家在控制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将排放份额分配给国内的机构或企业。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如果不能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3.
CDM就是清洁发展机制,是依托于《京都议定书》而产生的一种机制,科学家们在考察人类活动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时,发现气候的变化是影响地球环境的一个重大因素。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过多排放。因此通过CDM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DM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比如传统的环保领域如垃圾处理、煤层气利用(俗称瓦斯)等。  相似文献   

14.
赵晓红 《新远见》2009,(6):40-51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挑战。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勾勒出了气候变暖将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性变化:气候极端事件将频繁袭击人类、全球受水资源短缺影响的人口将上升至数十亿、上亿人面临饥饿威胁、受海水上涨侵害的人口每年新增数百万、环境移民人数将从以千万计增至以亿计。另外,英国2006年公布的《斯特恩气候报告》还指出,气候变化的代价相当于每年至少失去全球GDP的5%,如果考虑更广泛的因素,到下世纪初全球GDP将减少20%。的确,气候变化的危害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  相似文献   

15.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为资产,具有经济价值,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CDM机制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中国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由于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中国为全球碳市场创造的巨大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包装、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在国外进行交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权供应国之一,中国没有一个像欧美那样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不利于争夺碳交易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16.
1 碳交易背景及基本概念 1.1 碳交易产生的背景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为紧迫的环境问题。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第一工作组审议并通过《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到21世纪末,在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  相似文献   

17.
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及战略转型,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工具激励企业、公众等各类行为体的参与。其中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是重要且具基础意义的选择。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我国应兼顾发展和减排两个基本目标,以低碳试点工作为基础,在实践中探索碳排放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交易市场或碳市场)机制,逐步建立统一、透明、有确定性、有活力的碳交易市场,并尝试建立国内版的CDM运行机制,通过碳交易机制推动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和技术转移,培育和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碳汇交易     
《财务与会计》2011,(7):35-35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而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化而制造了大量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把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时,  相似文献   

19.
面临全球日益增长的碳排放量,许多国家以排放交易市场作为解决碳排放问题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发达国家排放交易市场的经验(一)欧盟:政府规划,循序渐进欧盟建立了全球最早的排放交易体系,通过政府安排、循序渐进的方式,保证政策切实可行、高效实施。1.总量控制,严格执行。为了最终实现减排的目标,欧盟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李晨 《上海企业》2012,(8):98-100
李晨律师:您好!今年年初,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始出现了新的动向,据说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广东、湖北、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7个地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海将在2013年将全面展开试点工作,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已经在2012年7月初挂牌启动碳配额交易,全国在2015年将全面实行碳排放交易。我们公司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生产型企业,政府对我们的减排要求一直很高,我们企业也希望通过市场交易的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进展。我们知道在上海研究碳排放交易的律师并不多,而李律师是其中较资深、研究较前沿的律师,我们能否请教李律师,在新的碳排放交易规则下,企业如何来看待和应对新的政策、如何加入到碳排放交易当中并取得收益呢?读者:XXX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