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国有企业实现公司制改造的过程中,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信息不对称的事实,在经营者(受托人)与所有者(委托人)之间,围绕着受托责任关系的确立与解除,存在着固有的利益冲突.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从公司自身出发,增强"内功",作为缓解这一冲突的有效方式,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认为要使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有效,"内部控制机制+外部控制机制"模式可以作为一种选择,文中围绕如何优化内部控制机制的问题,首次提出公司制企业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定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外部控制机制"模式,从控制论原理角度综述我国现存的公司制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失效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代表缺位理论、人力资本报酬理论、外部经营环境影响理论、内部人控制财务理论),并按照"内部控制机制+外部控制机制"模式,对各个理论逐一评价,并给出笔者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委托人授权代理人在允许范围内根据委托人利益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就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其委托代理关系可以用全体公民(初始委托人)→国家(既是初始代理人又是委托人)→国有企业(最终代理人)来表示。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利用沪市非金融业A股上市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及相关信息,从公司治理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股权集中度、董事及监事持股、是否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计及资产规模等因素显著正相关;与审计师变更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力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能否健康发展。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代理成本"分析视角,构建公司内部治理各变量与公司竞争力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与公司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提升公司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人民银行日常工作运行中,客观上存在着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在现有激励约束机制不足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各种内部风险也应运而生.在人民银行各级行之间进行的"多重博弈"中,逐渐形成了以晋升激励为主、薪酬激励不足、晋升激励考核指标的多元化、约束机制存在弱化倾向等激励制度的四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行员的各种行为取向,如建设性行为和破坏性行为、"不作为"现象、"乱作为"现象.因此,应建立人民银行内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长效机制,强化对监督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才流动机制,防范和控制内部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