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2.
近年来,山东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金融服务还不够强,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为山东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金融支持。但是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问题、资金供给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运作中存在风险、监管力度不够等,山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道路可能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3.
常明勇 《中国经贸》2014,(16):138-138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是是制约我国“三农”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而随着农业银行等主力金融机构撤出农村,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地区,金融供需矛盾更加严重,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的逐渐壮大以及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将目标逐渐瞄准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这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的庞大需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必须创新现有的金融体制,建立适应农村发展,既具有商业性又兼具政策性的新型金融机构。本文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现状和对策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探究如何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与建设,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沿海较发达地区晋江市再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农村银行业之间的适度竞争,缓解了晋江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改进和加强了晋江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但仍然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健全,难以有序发展;没有明确的合法地位,长期发展受限制;融资困难,无后续发展力量;功能异化,违背设立初衷等较为突出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来源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完善金融监管制度,规避市场风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也要合规经营,加强组织自身建设;要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一种实体经济已起到了一定的支农效果.鉴于其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基于后发优劣势比较的视角,从制度和技术层面探讨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针对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后发劣势,提出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以加强自身独立性以及扩大社会声誉等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吴爱华  李明贤 《中国经贸》2013,(12):150-151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虽然整个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但农村地区金融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资金短缺的问题。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目前农村地区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覆盖率低、金融大部分供给不足、行业之间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不到位等所谓“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举措。另外,要形成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服务得到更好地改进和加强,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进步及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为"三农"开展金融服务的领域,存在着正规和非正规的两类金融机构。正规的机构是纳入政府监管的机构,包括农行、农业开发行、农村信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2004~2015年各省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结合各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数目、类型以及资产总量不断增多后导致的竞争加剧分析了其对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时期农村资金配置效率呈先升后降再上升的趋势;同时,金融机构竞争加剧对农村资金配置效率起到正向作用。对此,笔者认为在坚持农村地区金融改革的同时,对不同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需匹配不同的政策,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通过一个用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内生化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在生产函数中的作用及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直接,它主要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而作用于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市场集中度和荷芬达指数两种指标测度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结构现状,发现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具有较高垄断性;运用均衡论、成本最小化理论、博弈论等分析工具,诠释了市场结构是怎样影响整个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并从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角度探讨了垄断形成的原因。在对农村金融市场垄断性进行再探讨基础上,提出了培育真正竞争性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推动金融中介体的创新及以需求衔接供给的制度创新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邓玲  王雅鹏 《乡镇经济》2009,25(7):118-120
文章在金融约束对我国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金融约束政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对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和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发展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引导金融资源回流农村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问题是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建立分工合理、功能齐全、辐射全面、互助互补、适合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快业务经营战略转型,改善新农村建设信贷资金供需矛盾,是推动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孙家军 《乡镇经济》2008,24(2):119-122
安徽是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安徽经济的腾飞起着很大的作用。借鉴C—D生产函数,选取农村贷款余额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等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文章认为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并且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金融机构格局发生了多次重大变迁。折射出当时国家金融资源配置的政策安排与战略意图。本文对农村金融格局演变进行了考察,以探索国家金融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的金融制度创新及其角色担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土地金融创新具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有单一土地银行制、多头土地银行制、农村土地合作社+内置金融+外置金融、农村土地合作社+股份质押四种形式可供选择。而城市土地金融制度创新多以城市土地储备中心为基础展开,包括城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债券、土地储备中心+土地信托、城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基金、土地银行四种。同时,土地金融制度创新还需实现土地金融与其他金融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以财政补助对各省域的保障能力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认为中央财政的补助政策有助于实现区域之间的公平,但在同一区域内,地方财政的养老保障能力与中央财政的养老保障能力排序一致,地方财政并不能实现与中央财政的互补,因而也难以真正地发挥将新农保的保障水平提高到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作用,即新农保的财政补助仅表现在绝对公平上,未能实现各地区之间的相对公平.为此,需要对新农保财政补助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朱瑾 《乡镇经济》2007,(12):51-53
新农村建设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其核心是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促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发展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其基本途径是在对各金融机构市场功能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政府予以适当支持,而支持的最优手段是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培育和提高它们的市场竞争能力。文章认为,央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并对三大工具提供支持的途径和操作方式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1998~2009年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利用GMM估计方法系统考察了中国金融中介、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相互影响,但作用方向不同:金融中介的总体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负;经济增长对于金融中介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  相似文献   

19.
金融市场准入与农信社信贷支农关联:苏北样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信息比较优势理论建立的农村信用社贷款配置选择模型及对苏北23个县域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限制以后,企业贷款市场和农户贷款市场形成了不同的竞争格局,由此改变了农村信用社在两个市场上的信贷资金配置策略,使其支农意愿增加,对农户的贷款强度和广度均显著提升;同时,竞争使得农村信用社信息成本降低,农户贷款价格下降。但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户贷款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其仍然拥有较强的客户选择权和定价权。因此,构建竞争性、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需要引入商业性金融机构,还需要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