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但对于期刊的品牌意识,则认识较晚。目前,我国期刊业的发展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探索”期和90年代的“市场探索”期进入到21世纪的“品牌探索”期,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和突破,表明期刊的品牌营销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已从产品销售阶段发展到品牌营销这一高级阶段,企业竞争从而也进入品牌经营、品牌竞争的新时代。中国最具权威的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对100多个中国品牌进行的价值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相似文献   

3.
房改房是中国内地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产物,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实现住房商品化的重要举措。这一过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并于20世纪90年代末完成。在这十余年中,中国内地城镇的绝大部分公有住房被私人购买,从而在中国内地的物权领域产生了房改房产权这一颇具特色的形态。其特色概而言之即:它不同于其他物权包括普通商品房产权那样,是按通常的商业、民事习惯,经平等协商,以购买、交换、受赠等方式形成,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国家特定的政策,由公有住房产权单位的职工向本单位购买而形成。  相似文献   

4.
任何企业都有它特有的企业文化,只不过有的企业有意识地提炼、总结、培育、创新发展了自身的文化,而有的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忽视了自身文化的发展。管理学界对文化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例如著名的霍桑实验揭示了工作中员工的情感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美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中被日本企业取代时,引起了西方企业界和管理学家对日本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研究,认为日本企业具有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其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原因,从而使企业文化在西方理论界和企业界迅速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5.
一、作业成本法的内涵 作业成本法(ABC)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是美国会计学家科勒在研究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特点时所创建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业成本法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业成本法足基于作业的一种成本计算法,主要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小企业》2008,(5):27-29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私募基金,其雏形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为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风险投资基金。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发展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非正规私募基金发展迅速.先期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也有相当部分转为私募证券基金。2006年以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趋向活跃,中国已成为当年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基金市场。  相似文献   

7.
刘春红 《新远见》2012,(6):36-4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是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以及中国自身实力、角色的发展变化,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不断升温.呈现出进一步深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企业并购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的企业兼并与收购,是从20 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实施并购的20 多年里,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这个时期,并购呈现半企业性、半行政性的企业联合兼并、收购。而1993 年10月前后在上海证券市场发生的“宝延风波”则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并购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它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以公司形态为特征的企业并购。1994年年底的统计数据表明, 全国已有近2万家企业被并购。20世纪90年代初至中国加入WTO以前,可视为第二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大规模的重组并购,大体上是半市场化的运作。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是靠低成本的优势,转移到了大型的品牌性的公司,积累起来的主要资源是靠收购兼并而成的。在这个阶段看到的大规模的资产收购重组,收购壳资源,跟股市里面的投机资源运作相结合,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运作,导致了财富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信息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兴起的一个新兴领域,起初在美国的政府部门出现,随后迅速扩展到工商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部门。经过20多年的发展,IRM作为一个专业与学科的地位已基本确定。它使信息管理摆脱了过去单纯依靠技术因素的观点,以一种全新的、综合的、系统的管理思想为指导,逐步成为管理科学中独立的领域。我国对IRM的正式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也取得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0.
<正>一、宏基再造的背景台湾宏基是20世纪70年代成立的一家电脑硬件生产和经营公司。到20世纪80年代末,宏基电脑在台湾市场上的业务已得到长足发展,开始将发展的注意力转向了业务国际化。然而,宏基此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日本企业一直凭借精细化管理与出色的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称雄世界。然而,精细到极端则成为僵化,败走中国家电市场的“三洋”就是典型代表。20世纪80年代,“三洋”“日立”“松下”“索尼”等品牌随着日本电器风靡中国成为广大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然而,随着欧美企业大规模地涌入中国市场和中国国产品牌的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一直是我国服装生产和销售重地。到2003年,广州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达2850家,总产量7.3亿件,总产值250亿元,约占全国的8%,65%的产品出口,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的品牌连锁专卖店超过10000个。但事实上今天广州并没有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服装龙头地区,至今没有一个本地品牌能够称得上中国著名品牌,更毋庸说是国际品牌了。  相似文献   

13.
“侯宝林难倒了华罗庚!”这是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北京的民间传说。侯宝林问华罗庚:“二加三在什么情况下等于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采取“不均衡发展战略”,以出口为导向,优先扶持大型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了大企业主导国民经济的格局。中小企业“先天不足”并备受挤压,发展十分缓慢,结构失衡造成的弊端日益突出。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韩国的发展战略向“效益、均衡”方向调整,中小企业日益受到重视,历届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振兴中小企业对策”,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地位,改善其经营环境和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一股回归主业的潮流正在中国多家领袖级企业里悄然展开,比如联想、新希望、东方希望、夏新等。尽管它们身处不同行业,这两年却仿佛受某种无形规律的驱使,暂停甚至卖出一度着力开拓的新业务,开始向主业回归。其实,回归主业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开始致力于多元化扩张,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第一次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只有1%的企业缩减了业务范围,而有25%的企业开展了多元化;80年代缩减业务范围的企业比例升高至20%,而开展多元化的企业比例则降至8%。  相似文献   

16.
纵观西方企业管理发展的历程,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即随着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管理的重心相应地发生阶段性的转移,这不是人为的或偶然的。其大致的路径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管理的重心是企业内部的“生产”;20世纪60年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向企业外部的“市场”转移;到了20世纪70年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又转移到企业内部的“理财”: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管理的重心是“战略”。西方企业管理重心转移路径的规律性对我国企业成长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起日本品牌,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就是其高科技产品。曾经日本品牌以其高技术含量、高质量赢得了中国市场。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日本品牌在中国开始走上一条下坡路。曾经,在中国市场上耳熟能详的日本品牌被一些内地品牌及欧美品牌所排挤,渐渐地失去了以往的光辉。于是,业内人士宣称,日本品牌已显颓势。本文将从日本品牌在中国的经营之路着手,从品牌营销布局和文化融入冲突的角度分析其经营不善的原因。Sony、Panasonic、NEC是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耳熟能详的日本品牌。曾经,日本品牌凭借其技术优势,高质量的性能,赢得了新生的中国市场。而…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上海的商业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一批新颖豪华而规模宏大的商场和店铺相继诞生,给旧上海市中心的繁华增色生辉。其中“四大公司”、“三大祥”,更是路人皆晓,知名度响彻沪上。本仅对“四大公司”中执牛耳的永安公司.作一简浅披叙。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任何品牌或产品都应该具有个性,1997年研究界运用心理学中的“大五”人格理论模型对品牌个性维度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来,品牌个性已经成为营销学、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焦点之_。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 (一)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国内对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研究比较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四个阶段,一种观点认为是五个阶段。我们赞同五个阶段的观点,也就是说美国的内部控制在其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萌芽期,也叫内部牵制阶段,时间在20世纪40年代前;第二阶段称为发展期,也叫内部控制制度阶段,时间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第三阶段称为过渡期,也叫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四阶段称为完善期,也叫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五阶段称为成熟期,也叫企业风险管理阶段,时间在2003年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