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企业都有它特有的企业文化,只不过有的企业有意识地提炼、总结、培育、创新发展了自身的文化,而有的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忽视了自身文化的发展。管理学界对文化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例如著名的霍桑实验揭示了工作中员工的情感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美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中被日本企业取代时,引起了西方企业界和管理学家对日本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研究,认为日本企业具有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其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原因,从而使企业文化在西方理论界和企业界迅速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2.
企业股权激励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激励机制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股票期权的管理激励机制在西方国家的企业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管理会计是20世纪初伴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而出现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外的企业中得到了推广运用和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后。我国众多的学者开始了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 (一)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国内对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研究比较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四个阶段,一种观点认为是五个阶段。我们赞同五个阶段的观点,也就是说美国的内部控制在其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萌芽期,也叫内部牵制阶段,时间在20世纪40年代前;第二阶段称为发展期,也叫内部控制制度阶段,时间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第三阶段称为过渡期,也叫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四阶段称为完善期,也叫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五阶段称为成熟期,也叫企业风险管理阶段,时间在2003年以后。  相似文献   

5.
一股回归主业的潮流正在中国多家领袖级企业里悄然展开,比如联想、新希望、东方希望、夏新等。尽管它们身处不同行业,这两年却仿佛受某种无形规律的驱使,暂停甚至卖出一度着力开拓的新业务,开始向主业回归。其实,回归主业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开始致力于多元化扩张,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第一次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只有1%的企业缩减了业务范围,而有25%的企业开展了多元化;80年代缩减业务范围的企业比例升高至20%,而开展多元化的企业比例则降至8%。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60年代,在社会的倒逼之下,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感初生;到20世纪90年代,众多的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和支持,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末期,企业社会责任才逐步走上制度化的发展轨道。这一艰难的过程使企业与社会公众同时获益。但责任绝非单向付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是自然生成的,企业的抵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企业并购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的企业兼并与收购,是从20 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实施并购的20 多年里,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这个时期,并购呈现半企业性、半行政性的企业联合兼并、收购。而1993 年10月前后在上海证券市场发生的“宝延风波”则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并购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它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以公司形态为特征的企业并购。1994年年底的统计数据表明, 全国已有近2万家企业被并购。20世纪90年代初至中国加入WTO以前,可视为第二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大规模的重组并购,大体上是半市场化的运作。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是靠低成本的优势,转移到了大型的品牌性的公司,积累起来的主要资源是靠收购兼并而成的。在这个阶段看到的大规模的资产收购重组,收购壳资源,跟股市里面的投机资源运作相结合,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运作,导致了财富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企业治理结构发生转变、企业内部组织进行战略重组,这些环境变化对新时期的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着内部审计的职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五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就提出了控制环境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的COSO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所属的企业(简称“校办企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创办初期一般规模较小,其主要目的是为高校提供科研、实验场所。随着社会主动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校办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校办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增强了高校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玲 《财务与会计》2008,(12):40-41
自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被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成熟。供应链管理已从企业内部信息化扩展到企业分销网络、战略合作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全球领先企业的供应链正在向外部协同体系演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但这其中企业关注的重心已不再是产业链上利益分配的比例,而是如何以协同商务、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作为企业共同的运作模式来扩大可供分配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从一项调查看我国内部审计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洪  邹冉 《审计月刊》2006,(7):32-33
1 中外内部审计概述 (一)西方内部审计发展概况 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基于企业实行分权管理和加强内部控制的客观需要而建立起来的。20世纪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其成就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进入企业文化管理阶段,为西方企业二次创业与全球战略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起初是作为企业进行产品管理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被普遍地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当前,在全面贯彻中央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中,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明确提出了"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要求,用科学的方法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研究,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显得越来越迫切,而引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将是21世纪世界各国教育管理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张俭 《现代企业》2013,(4):68-69
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理论,价值创造成为企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基于价值链思想,企业应对其流程进行重整。所有不能创造价值的流程将被抛弃,企业只保留成为价值链环节的职能部门。传统的内部审计被视为非创造价值部门,内部审计外包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内部审计只有转型为嵌入式增值型内部审计,才能适应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彼得·德鲁克教授说:“所谓企业管理,最终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随着人类社会劳动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客户关系管理是在西方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西方的关系营销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企业效率,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开始对企业组织流程优化重组,将部分管理活动实施外包,以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企业核心能力、增加企业价值。在这一背景下,内部审计外包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作为一种内部审计的新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管理从20世纪8O年代开始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成熟。供应链管理已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企业外部,已从企业内部信息化扩展到企业分销网络、战略合作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日趋紧密,大家关注的重心不再是产业链上利益分配的比例,而是如何扩大可供分配的利益,是以协同商务、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作为企业共同的运作模式。所谓供应链管理,是通过运用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工作流和价…  相似文献   

20.
长沙物业管理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已走过了16年的风雨历程。自1994年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的诞生至今,是行业从破土萌芽到探索发展的16年,也是行业从“引进吸收”到“内功修炼”的1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