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经常帐户的巨额逆差与亚洲国家经常帐户的大量顺差,造成失衡的原因既包括双方在储蓄率、投资率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也包括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从短期看,目前的这种失衡表现为一种动态均衡,世界经济将在失衡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500年的金融发展史中,危机大约每隔十年出现一次。今年是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对危机再次爆发的担忧笼罩着亚洲。对出口和外资的依赖凸现亚洲经济脆弱性有人认为,亚洲经济独立性的增强有效地降低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亚洲经济正在摆脱对美国的依赖,逐步走上自我增长的轨道。证据之一就是,尽管美国经济增长在过去两年里从2004年  相似文献   

3.
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建立在"高投资、高出口"模式之上的,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是"不稳定、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在国际需求大幅收缩的背景下,消费需求应该是"调结构"的主体,刺激内需的重点.通过国际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低消费率与高储蓄率、产业结构失衡、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及金融抑制等因素有关.实证结果表明:在刺激消费中,利率渠道相对信贷渠道更有效.最后,建议要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一篮子政策措施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通过消除金融抑制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谁是全球通胀的幕后黑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物价上涨具有全球化趋势,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面临抑制通胀的难题。与某些西方媒体的"中国输出通胀"论调相反,"金融期货之父"梅拉梅德认为目前全球通胀很大程度上是美国造成的,而美国的通胀祸首就是美联储。  相似文献   

5.
兰洁 《时代金融》2012,(33):92-93
在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对金砖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具有联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并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次贷危机后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的经济增长。因此,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环境下,中国解决自身通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防止经济增长过快,抑制投资需求膨胀,同时提高汇率和利率机制来维持国内的物价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6.
高端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美国经济空洞化,进而加剧了一系列宏观失衡。自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正在积极修正这些失衡,经济转型迅速推进。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进入结构性调整和收缩;受益于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与技术领先地位,第一、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正在迅速提高。如此发展,全球资本流量和贸易量可能下降,对我国依赖出口的粗放式开放和缓慢的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资源价格回落也为中国经济实现增长软着陆、纠正内外失衡、技术升级换代和经济结构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7.
宁留甫 《中国外汇》2008,(11):14-15
今年以来。全球通胀问题愈加突出。从金融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全球性的通胀与执全球金融牛耳的美国经济金融政策有什么内在联系?以中国基本国情分析。如何看待中国的通胀问题?对于治理通胀,专家提出了什么对策?历史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带着这些问题,本期专题邀请著名专家和学者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海啸爆发至今,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日益加深,新兴国家也遭遇重创,这是发端于美国、殃及全球的金融灾难。一种流行的说法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经济失衡。全球经济失衡是一个不争的现象,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则在于无法持续的美国模式,在于当前的全球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权利和义务极度不对等的美国化。  相似文献   

9.
<正>疫情以来,在货币超发、财政刺激、供给冲击、需求扩张、劳动力供需失衡等多因素共振下,美国经历了四十年来最严峻的通胀周期。为了抑制通胀,美联储开启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陡峭的加息周期。展望2023年,美联储政策路径仍是牵引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变量,而通胀亦是美联储政策考量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海啸爆发至今,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日益加深,新兴国家也遭遇重创,这是发端于美国、殃及全球的金融灾难。一种流行的说法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经济失衡。全球经济失衡是一个不争的现象,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则在于无法持续的美国模式,在于当前的全球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权利和义务极度不对等的美国化。  相似文献   

11.
刘倩  任泽平 《中国外资》2010,(18):268-270
当前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中国是出口依赖型模式,通过实行重商主义的战略,维持低汇率,低估能源、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高度依赖出口和投资,在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把产能过剩向全球输出,形成了较严重的内外部失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是内需为主的发展模式,每一阶段经济增长引擎的切换都是沿着居民消费升级路径展开的,  相似文献   

12.
中美金融关系的失衡主要表现为双边资本流动的结构性失衡以及两国在金融政策博弈中的地位不对等。金融发展模式的巨大差异是导致中美金融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的金融发展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中美金融关系失衡的调整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中国须本着务实的态度不断为摆脱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依赖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多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全球失衡状况的动态变化,认为尽管危机后经常帐户失衡程度有短期缓解,但无论是顺差国还是逆差国的经常帐户收支的方向没有逆转,全球失衡程度继续加深,由于美国仍持续从其他国家政府或银行获得融资,美国对外净负债也持续累积。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意味着美国政府债务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将超过其GDP。  相似文献   

14.
原来奥巴马到亚洲来主要是寻找解决美国经济复苏的关键,降低高失业率的途径。他所设计的途径是向亚洲出口美国的产品,以补充国内需求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正面临严重债务问题,明确其未来的削减方式十分重要,但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在阐述债务削减方式、机制及其搭配基础上,对发达国家未来债务削减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美国将采用金融抑制和适度通货膨胀相结合的方式来削减债务;日本金融抑制空间有限,未来可能寻求更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通胀,达到削减债务与走出通缩的双重目的;鉴于政治因素,以及单一通胀目标制等原因,通胀在欧元区未来债务削减中的贡献应该小于美国和日本,德法等国将更多依靠财政紧缩和金融抑制来削减债务,“PIIGS五国”则以债务违约和金融抑制为主.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宏观经济金融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迅速扩大,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遭受重创,引发全球性的信贷紧缩,从而加速了实体经济的衰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机构虽然受美国次贷冲击的直接影响有限,但由于它们经济增长的引擎主要依赖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因此发达国家目前出现的需求快速萎缩将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丁剑平 《新金融》2008,(11):12-13
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共性是:经济增长模式过分依赖外部要素。美国政府为挽救金融机构付出巨额资金,实际上是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也体现了美国自身利益高于“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要并进,并保护好实体经济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年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急剧波动,各国同时经历了一轮通胀向通缩剧烈转换的经历。应该说,全球化带来的新的生产与消费运行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美国的过度消费和新兴国家的过度生产是经济失衡的逻辑起点。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通胀和经济剧烈波动的基本面因素。面对百年一遇的严峻挑战,中国需要充分评估危机冲击,启动各项可能举措应对通货紧缩和经济加速下滑风险。  相似文献   

19.
袁鹰 《金融博览》2008,(7):21-22
越南金融动荡表现在货币金融层面,根子却在深层次的经济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经济增长方面急于求成,片面追求“增长优先”,却忽视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过热、短货膨胀的危害;二是未能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内外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部市场,可持续发展基础薄弱。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失衡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特定背景中形成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将推动这一格局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持续动态调整,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将因此而发生深刻变化,必须高度重视全球经济失衡对本国经济金融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就我国而言,国际收支双顺差矛盾持续,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突出问题,也是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