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老子《道德经》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  相似文献   

2.
为与无为,治与不争,在《老子》中有十五章多次涌现有关的重要词汇.《老子》八十一章里的十五章中,论述的事物不少,我们要探讨的不是全部内容,只是以"治"作行为对象和行为目标,思考为与不为、争与不争这两个问题. 不难理解,老子所谈的"治"是广义的,旨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的宏伟行为.辩证地说"无为"实是"为"的特殊方式. 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从行为动机、行为策略、行为目标、行为效果诸方面综合分析,老子在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的过程中,是主张"为"的.但不是一般的平庸作为,而是超凡、超前、超越、超然的大为、奇为.  相似文献   

3.
幸福福利     
HR经理方涛有七八年的吃素历史,俗话讲"吃什么像什么",故其性情比较温和。你看他从不为自己的事与人争,且常以"君子矜而不争"的"孔子曰"开导好争的员工。眼瞧着年终又至,老板居然把组织"两先一优"评选这重要差事派给了方涛,理由很简单:绩效考核这个模块由他负责。于是,人力资  相似文献   

4.
向中  向红 《企业文明》2013,(2):34-37
为与无为,治与不争,在《老子》中有十五章多次涌现有关的重要词汇。《老子》八十一章里的十五章中,论述的事物不少,我们要探讨的不是全部内容,只是以"治"作行为对象和行为目标,思考为与不为、争与不争这两个问题。不难理解,老子所谈的"治"是广义的,旨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的宏伟行为。辩证地说"无为"实是"为"的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5.
人之患     
[念楼译]孟子说: "一个人如果老是想教训人,当别人的导师,他一定是有毛病了." [念楼曰]其实孟子并不反对当老师.他说"君子有三乐",第一乐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他还严厉地批评过陈相兄弟"师死而遂倍(背)之",以为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可见他原是重视教育,提倡尊师的.这也是儒家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义"是中国传统价值范畴之一,繁体字为"羲",《说文》解释曰:"从我、羊",羊象征着善和美.《礼记·中庸》曰:"义者,宜也".韩愈在《原道》中说:"行而宜之之谓义."即思想和行为要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义以兴利"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主张之一,源出自《左传·成公二年》:"仲尼闻之曰:‘……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相似文献   

7.
王莹莹 《中国物业管理》2014,(11):I0011-I0014
<正>引子:老子的《道德经》中写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自古以来,"上善若水"被很多哲人视为理想人生的至高境界。就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欢迎晚宴上,"上善若水"也被作为主题成为晚宴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为政》有言:"见义不为,无勇也。"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他把"清水"视为高风亮节的善人,把善人比作至圣至美的"清水"。正可谓:"清水"涌流善,上善若"清水"。自古以来,见义勇为总受人敬仰,《锁麟囊》里扶危济困的薛湘灵,《秦香莲》里慷慨赴死的韩琪,《赵氏孤  相似文献   

9.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论语·卫灵公》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孟子·告子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墨子·亲士》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唐)李白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宋)陆九渊  相似文献   

10.
新商业文明的起点在哪里——《论语》管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第十一章二十一节:子曰: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第十九章六节: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第十九章七节:子夏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第十九章八节: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以上<论语>原文片段中的重点符号为作者所加.幺峻洲释义:第十一章二十一节:孔子说: "只是因为[一个人的]言论笃实而加以赞许,[他]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神色上伪装庄重的人呢?"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金,诚信是企业的第品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翻开中国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部“诚信的历史”。《孟子》中有“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论语·子张》中有“君广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厉已也”的观点,《中庸》中有“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一说,国外,亚里士多  相似文献   

12.
徐匡 《秘书工作》2014,(2):57-57
正原文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相似文献   

13.
孔子有一句话叫"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说得很有道理.与"敏于行"相并列的一项主管修炼是"讷于言",我的理解就是"心直但不能口快".这里的"心直"是正直,率真,心底坦荡,在文化战略上纯正不二,心里不长草."不能口快"是不能口无遮拦,想说就说,这种制约均是因为主管的角色制约使然.  相似文献   

14.
一、老子的人本思想 《老子》一书有着丰富的人本思想.《老子》第25章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从而强调了人在宇宙中的重要地位.第49章又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尊重员工,理解员工,急员工所惠,想员工所想,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企业,和谐企业需要和谐的企业文化。当前,大力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推动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动力。一、和谐企业文化的涵义及特征1.和谐企业文化的涵义。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包含着丰富的关于融和、和睦、和善的思想观念。孔子在《论语》中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人们在对待矛盾和  相似文献   

16.
上善若水     
云港 《河北企业》2004,(1):20-20
<正> 《老子》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有道德的上善之人,有像水一样的柔性。水的柔性是怎样的呢?水性柔顺,明能照物,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正因为这样,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广泛施恩却不奢望报答。老子弘扬水的精神,其实是在宣扬一种处世哲学,做人要与水一样,有极大的可塑性。水性柔而能变形:  相似文献   

17.
我越来越感觉到,讲道理是人际间最困难的事儿,其困难并非源于对方的"不讲道理",而是即便面对最基本的道理,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讲法.譬如说吃饭吧,圣人伟人们说"民以食为天"则可,若是我等小老百姓来讲这样的道理,就不见得合适了.我曾经写过一篇搞笑文字叫《不吃饭还不行吗》,说是某人随口说了一句"人是要吃饭的",结果引来骂声一片.有人骂他鼓吹庸俗吃饭论,有人批判他只强调吃饭而忽视精神关怀,还有人断言他这是否定动物也有吃饭的权利.至此,道理就很难讲下去了.  相似文献   

18.
孔子对于"做君子"的三个原则之一就是"勇者不惧"。而我认为勇之"体"就是"韧",一个人要做到坚韧(忍)不拔;勇之"用"就是责,要能够做到承担责任,责无旁贷。苏东坡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每个人都像一把雨伞,一个人做的事情越大,好比伞的面积越大,伞下面能够罩住的空间就越大,能够靠之遮风挡雨的人就越多。结果,伞上面承受的压力也就越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说:"君子可不仅仅是当器具用的啊."君子不器"指的是,管理者不要把自己陷于具体事务之中,而要有整体的眼光、战略的眼光、系统的思想,使组织或团队产生1+1>2的效果.管理者的领导艺术,应当借鉴古人智慧,在管理过程中把握方向和重点,要善用人,敢放权,充分利用领导的艺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乘众人之智,集千虑之得.  相似文献   

20.
《技术健身教学论》的体育教育思想即为"技术健身论"。《技术健身教学论》中指出,所谓"技术健身论",是强调体育课以虽具有却不追求而虽不追求却必有强化体质之功效的运动技术传习为主旨的体育教学思想。可将原定义精简为"技术健身论是强调体育课以运动技术传习为主旨的体育教学思想",这样观点更为鲜明、表述也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