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国雄 《北京商业》2001,(4):109-111
一、重视流通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市场经济实质是交换经济 2.市场经济是市场决定经济 3.市场经济是市场实现经济 4.市场经济是市场导向经济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经济赶超期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工业化的发展和高速经济增长令世人瞩目,流通产业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是主流,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流通体制尚未建立;高效、有序、安全、稳定的市场运行体系也还没有最后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流通结构也没能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流通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并介绍了转型时期我国流通经济效益的特点,最后给出了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流通经济发展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市场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经济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经济市场化离不开流通市场化和流通现代化.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流通市场化和流通现代化在履行经济职能过程中的技术化、程序化、规范化,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流通市场化和现代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的相互耦合,对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平衡运转和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理顺流通市场化和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及联系,有助于正确把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流通业发展动向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科学的决策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陈星野 《商业时代》2015,(10):21-22
当前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思想观念仍在影响着我国经济决策、政策制定与实际运作。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流通管理存在体制性制约,市场分割造成市场匹配能力低下,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大流通大市场。根本原因是未能真正认识流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提出,流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具有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的功能,能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调节供需矛盾,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平抑物价和消除社会经济震荡,优化完善市场匹配机制,实现供求平衡,同时流通的交易规则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国民经济由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要素所组成。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显示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是产品经济,只有生产、分配和消费,几乎没有流通;奴隶社会的商品经济很不发达,交换方式落后,流通规模很小;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虽较以前有所发展,但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就会有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商品流通存在于几个不同的社会形态,各个社会形态的商品流通又具有不同的特殊性质。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运行过程,本质上是通过公有制资产在价值形式上的变化,并实现不断增值来强化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实力的过程。文章提出,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流通过程及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流通经济学必须探讨流通产业的变化规律;商品商流、商品物流、商品信息流的运行及其相互关系是流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流通与市场、市场经济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并形成一批具有一定水准的流通经济研究成果.晏维龙教授在其同名博士论文基础上的著作<交换、流通及其制度--流通构造演变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纵论中国流通体制改革目标及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流通改革20年来,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流通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使流通产业的地位和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性的原因,中国流通产业基础差、起步晚,又面对后WTO时代的挑战,改革造就了一个适应转轨变型的流通模式,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流通体制尚未建立;改革造就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商品市场,但高效、有序、安全、稳定的市场运行体系尚未建立;国有商业改革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多元化的社会流通结构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9.
《财贸研究》1998,9(4):9-12
<正> 流通(从总体上看的交换),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流通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趋势,以及改革以来的实践经验,研究流通过程的特点及其表现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阐述。 一、流通主体的新特点 流通主体是指参与商品流通活动的当事人,在流通过程中具有充当商品的监护人和商品运动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产业划分标准,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等领域。流通领域的基本特点表现为社会生产过程的延续性,是社会经济活动是否顺畅的重要环节,是为经济活动正常运行提供的一种社会产品实现的经济环境。流通领域是否通畅,  相似文献   

11.
流通先导作用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认为,流通是商品生产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商品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一样,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又反作用于生产,而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流通对生产的决定作用日益凸现,流通决定生产,流通过程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进行,成为较之生产过程更为重要的经济运行过程,流通对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也愈来愈突出,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先导,进而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流通领域的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论述,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论证了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流通经济理论问题。文章认为,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必须在坚持马克思流通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扩大劳动和生产劳动的概念;承认服务业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从事信息生产、应用和传播活动的劳动也创造价值;肯定信息生产、流通、消费生产性不断增长和非生产性不断减少的趋势;要深入探讨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劳动性质,商业人员的劳动性质,金融资本流通的性质以及流通领域价值的创造与计量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商品价值形成的过程结束于生产阶段,但完整的商品价值形成过程应该既包括生产阶段,也包括流通阶段,这是流通企业价值观存在的理论前提。流通企业价值观是在继承马克思生产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的,认为生产劳动与流通劳动都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同时,在继承马克思社会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原则下,对创造商品价值劳动的社会性进行了再研究,既包括了生产劳动的社会性,也包括了流通劳动的社会性,还包括消费者对包含在商品中的生产劳动和流通劳动的认可。流通企业价值观的提出,对流通经济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中重要的交易模式。把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商务模式应用于我国的农产品流通领域,必将给我国农产品流通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薄弱,体系不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应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作用,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基于供销社合作社为中心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以和谐流通促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和谐流通即流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全体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相适应,能保证各阶层消费群体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需要得以满足;能促使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得以建立,使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能鼓励健康消费,抑制不良消费,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以不损害消费者、企业和国家利益为基本原则,能确保消费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促进和谐流通,应从“主体管理”走向“社会管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流通管理和协调机制;坚持用法规与政策的手段抑制流通领域中的垄断与不公平竞争现象,维护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化舆论监督、行业自律和商德教育,不断提升流通企业经营者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和诚信经商的伦理道德水平;采取切实措施改变流通领域人才结构,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促使流通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16.
构建双向流通低成本的模式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素娟 《商业研究》2006,(24):142-146
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村双向流通低成本的模式,其核心为将分工理论运用到农村流通中,加强流通业内专业化分工,梳理农村分散流通趋向大流通,在现有的“万村千乡”工程基础上,将农产品流通纳入流通已有流通主道,在流通渠道上实现环节共用,实现了“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三位一体”的低成本流通模式。  相似文献   

17.
改善农产品流通的制度性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春海 《财贸研究》2006,17(1):47-52
改善流通条件,目的在于实现生产和消费的稳定发展和共同繁荣。本文先从几种流通模式和体制中提炼出一些可资借鉴的做法和经验;然后,对我国改革实践中的不对称性进行反思,并讨论了流通中的制度性缺失问题;最后给出了改善农产品流通的制度性条件。其结论是,缺乏制度体系支撑的流通体制,很难保证其运行的秩序化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疏通流通渠道 扩大农村消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是我国最广阔、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疏通流通渠道,对于扩大农村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流通基础设施不完善,流通方式传统,农村市场环境很差.为更好地疏通流通渠道,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产业链条;建立、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此外,还要在疏通流通渠道的基础上,培育农村消费热点,扩大农村消费,促进消费和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合理有序进行农村土地流转,既是有效实现农村土地资产的资本化关键所在,又是大幅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根本保证。本文应用SPSS软件,采用Pearson方法,验证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户总收入、非农收入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应通过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培育特色产业品牌,拓宽劳务经济渠道等途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