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9年增值税改革主要包括税率降低和实行加计抵减政策。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D)研究发现,此次增值税改革总体上降低了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增值税税负。异质性检验发现:2019年增值税改革后,投资规模越大的企业,增值税税负下降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减税效果好于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中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除研发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外,其他细分行业企业的增值税税负都有下降。为有效发挥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对于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的促进作用,建议充分发挥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减税效应,调高研发和技术服务业企业的增值税加计抵减比例,促进生产、生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财会学习》2023,(14):2-3
<正>一、我公司是一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2023年度发生的研发费用如何适用加计扣除政策?答:《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7号,以下简称“7号公告”)明确: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相似文献   

3.
《税收征纳》2023,(4):42-43
<正>一、我公司是一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2023年度发生的研发费用如何适用加计扣除政策?答:《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7号,以下简称“7号公告”)明确: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相似文献   

4.
秦燕 《税收征纳》2023,(12):41-43
<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3号,以下简称43号公告)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允许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以下称加计抵减政策)。实务中,需准确把握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新政要点,规避常见涉税风险。  相似文献   

5.
《中国税务》2020,(11):54-56
<正>增值税加计抵减是《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以下简称"39号公告")规定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旨在减轻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税收负担,促进行业和企业发展。增值税加计抵减虽然是个"老政策",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对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家在执行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疑问。为方便大家全面了解及运用该政策,本文从政策梳理、加计抵减额的计算、抵减方法、会计处理、税务办理及申报等方面聊聊增值税加计抵减那些事儿。  相似文献   

6.
《税收征纳》2023,(7):45-46
<正>1.我们关注到总局最近发布了新文件,明确7月份预缴申报时可享受加计扣除的政策。相比以前规定,这个新公告有什么变化?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预缴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2022年第10号,以下简称10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2018年第23号)等规定,  相似文献   

7.
8.
9.
10.
《会计师》2019,(20)
<正>现就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有关政策公告如下:一、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允许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应纳税额(以下称加计抵减15%政策)。二、本公告所称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是指提供生活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生活服务的具体范围按照《销  相似文献   

11.
软件、集成电路企业增值税超税负即征即退的退税款,用于软件开发和扩大生产的是免税收入还是不征税收入?政策依据是什么?(河北省李军)  相似文献   

12.
《会计师》2012,(4):81
<正>财税[2012]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减轻纳税人负担,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12月1日起,增值税纳税人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以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以下称二项费用)可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现将有关政策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税收征纳》2012,(4):41-41
现将纳税人既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政策又享受免抵退税政策有关问题公告如下:一、纳税人既有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项目,也有出口等其他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增值税即征即退和先征后退项目不参与出口项目免抵退税计算。纳税人应分别核算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项目和出口等其他增值税应税项目,分别申请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和免抵退税政策。  相似文献   

14.
《财会学习》2012,(3):9
正为减轻纳税人负担,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12月1日起,增值税纳税人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以及缴纳的技术维护费(以下称二项费用)可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现将有关政策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会计师》2019,(17)
<正>为进一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将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有关政策公告如下:一、自2019年6月1日起,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部分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以自2019年7月及以后纳税申报期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1.增量留抵税额大于零;2.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  相似文献   

16.
<正>增值税留抵退税作为一项国家调节政策,一方面可以通过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加强企业投资意愿,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促进企业扩大雇佣规模。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有利于促进就业”,基于此,本文根据2016—2022年部分计算机、通信类等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  相似文献   

17.
俞杰  万陈梦 《财政科学》2022,(1):104-118
本文以2018年部分行业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长江三角洲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探究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非国有性质、规模较小、成长性较好、杠杆率较低以及所处营商环境不理想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放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限制与适度缩短留抵退税期限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企业纾困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被寄予厚望。笔者以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改革为契机,利用2014—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留抵退税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资和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但对劳动力就业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留抵退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提高主营业务专注度促进制造业企业研发投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对民营企业作用相较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要系统认识留抵退税政策的“光”与“影”,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与稳就业政策协调配合,降低制造业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并适度给予财政补贴,以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广义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财会学习》2021,(19):I0002-I0003
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今年4月1日起,将运输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医药、化学纤维等制造业企业纳入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范围,实行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近期,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明确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2021年第15号,以下简称15号公告),为确保相关政策能够落实到位,税务总局制发本公告,就先进制造业留抵退税有关征管问题进行了明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税务》2009,(3):24-24
钟税官: 我们在对某水力发电企业进行纳税检查时,对发、供电企业之间的互抵电量是否征收增值税产生了疑问。该企业生产的电力大部分售给大网(该企业与大网企业均属于独立的增值税纳税人),剩余部分售给附近区域居民以及供自身生产、生活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