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由于地方财经院校地方特征和专业特征导致在招生生源、学科定位和学科体系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为了实现企业管理学术硕士的培养目标,地方财经学校需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导师建设上做出相应地努力。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新工科战略背景下,以地方本科高校为例,从产业学院内涵、特色产业学院的建设要素、航空特色专业群、产学研平台、科研服务模式以及人才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了航空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为地方本科高校建设具有新工科特征的特色产业学院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地方院校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师资队伍结构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实践机会较少;地方院校生源紧张,质量相对较差。为促进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应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联合培养模式;改进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以应用创新型为主;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多层次师资结构;加大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完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这些措施全面整合资源,形成良性互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国际贸易学高层次创新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浅析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技术水平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多单位反映会计专业本科、硕士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究其原因:高校存在片面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及实务能力培养的问题,导致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发展缓慢,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长期存在缺陷。高校应重塑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确立实务型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教育部门应当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对目前会计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实现会计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品牌》2020,(3)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重新做出了战略部署。在国家推行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省属地方高校文化品牌建设成为院校发展的强劲驱动力。然而,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省属地方高校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品牌核心价值不明确、品牌服务意识薄弱、传播路径过于单一等问题。为此,笔者结合省属地方高校的发展特点提出几点品牌文化建设意见,以期促进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高品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罗奕 《中国报业》2020,(4):55-57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面向新闻传播相关行业领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体系,目前全国已有100余所高校开设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项目在全国实施,为打通学界和业界提供了平台。本文探索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课程体系、研究生创新项目、学位论文等环节,提高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有益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24所招收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高校负责人的调研及其培养计划的分析,描述了我国高较广告专业研究生教育及课程结构的现状概况。同时,针对在校研究生和毕业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受教育者的反馈意见.并参考美国5所知名高校培养计划的分析得出的美国广告研究生教育特点,从广告学的学科体系角度,提出广告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全球一体化及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会计人才的需求,我国的会计研究生培养已转变为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并重。但从多数高校的教学实践看,院校对专业硕士的培养还是偏学术化,这意味着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仍需要创新。结合我国现行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只有立足于各高校特色、提高教学师资、合理设置课程、培养专业性素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应用水平的会计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重庆市部分高校在读会计硕士研究生为研究主体,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会计硕士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及成果,探究重庆市会计硕士创新能力水平与创新素质培养体系的现存问题。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双创”背景下会计硕士创新素质培养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0.
储丽琴  曹海敏 《商业会计》2012,(22):110-112
与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的本科会计专业相比,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无论在办学实力、师资力量还是生源质量等方面均不占优势,加之其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导致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严峻。本文以"地方特色"和"工科特色"为出发点,从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及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增长,但目前仍缺乏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模式。文章针对研究型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类研究型高校,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研究型高校在科研上的独特优势,探索性地提出了以应用型项目为载体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施重点,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周智年  朱文娟 《商》2014,(28):289-28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硕士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和“三观”教育的主课堂,在把研究生这一高素质人群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武汉工程大学这样一所以工科生为主的综合类院校部分研究生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力求探讨出解决当前恩政课实效性缺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双创教育是引领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政府、高校、教师和学生层面深度剖析了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指出了地方高校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等路径进行双创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最后介绍了北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具体做法,为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胡燚  卢尚坤 《对外经贸》2023,(12):152-156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高校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发展格局,促进专业优化,夯实课程体系,推动模式创新,实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是新文科发展目标下对商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培养是商科院校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达到知识扩展性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方式,通过培养学生新商科“双创”精神,来提升新商科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培养“企业家精神”。深化新时代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从激发企业意识,构建创新创业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搭建多元育人平台等视角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策建议,为新商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背景下,新工科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也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探讨和分析新工科的内涵及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院校的文化育人途径,以广东工业大学跨文化能力培养工作室为切入点,以期探索出一条新工科文化育人实践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0-20
<正>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最早创办公共管理学科相关专业的高校之一,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在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共五个二级学科均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如何实现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就业已成为我国众多培养单位面临的重要任务。根据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剖析问题存在根源,不断探索就业新思路,为我国硕士研究生顺利就业献计献策,这对于我国形成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大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炳均  李林 《电子商务》2017,(12):76-77,85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理应成为应用型高校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和有效实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学校应用型转型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就其学科目录列入我国高等教育序列的时间而言,戏曲学科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以中国戏曲学校改制为高等戏曲院校和在中国戏曲学院设立“戏剧戏曲学”硕士培养点的时间看,前者是1978年、后者是1994年,不过是31年的时间。其中,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开办也还只有十余年。但即便如此,我国的高等戏曲教育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却依然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迅速和全方位的发展。但是市场条件下怎样落实戏剧发展的策略呢?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以往我校毕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与职业岗位匹配度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从研究生实践能力与相应专业的应用性和职业定向性匹配要求,从构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到建立双导师制、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入手,重点培养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挖掘发展我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处理实际问题的潜力,并分析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给出逐步改进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心制订培养计划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