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开放式基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式基金已为国际基金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推出适应了这一潮流,并将成为基金业的发展方向,成为银行走向混业经营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赵小玲 《新金融》2005,(6):25-27
在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下,我国开放式基金在2004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目前开放式基金在营销环节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基金业的快速发展。本文认为,加快引入专业基金销售公司是推动开放式基金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近期,华安基金管理公司被确定为中国证券市场首家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开放式基金")试点单位,这标志着我国基金业已进入开放式基金运作时代.这不仅会对基金业、证券市场业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还将对与基金业密切相关的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面对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和发展,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笔者浅谈管见.  相似文献   

4.
2002年,是我国基金业迅速发展的一年,也可以说是大跨跃的一年。封闭式基金的增加,开放式基金集中推出,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开放式基金的成功发行和商业银行的成功代销为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探索了有效途径。我国基金市场的变迁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基金扩容步伐骤然加快,到10月末,全国共发行开放式基金14只,募集资金448亿元,占年末封闭、开放式基金总规模的1/3。可谓基金业快速发展,扩容浪潮汹涌澎湃。这次扩容是1998年诞生基金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扩容,不少业内人士把基金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为冲动阶段。…  相似文献   

5.
吴通红 《新金融》2002,(12):35-37
开放式基金作为一个新的投资品种,在我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取代封闭式基金,成为基金业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9月11日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在全国发售开始,我国的开放式基金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资产净值达26760.8亿元,其中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资产净值为13693.15亿元。但是相对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我国开放式基金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总体来说,我国基金业发展空间巨大,但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又迫在眉睫,因此如何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对于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采取了服务营销理论和开放式基金营销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考察我国开放式基金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基金管理公司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营销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并制定营销战略的思路,并从4P因素(即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提出相应的策略选择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资本市场开始快速发展,基金业作为资本市场的生力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基金投资是继股票投资后的又一大热点,作为朝阳产业,基金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近两年我国又推出了开放式基金,它是相对封闭式基金而言的。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不固定即投资者可以随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国际基金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与银行、证券、保险并重的金融支柱产业,在美国,基金业已超过商业银行成为最大的金融产业,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7万亿美元。我国投资基金业经过短短几年时间,也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充满活力的金融产业。自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行以来,五大商业银行均以托管人的身份参与了基金的孕育和发展,是基金业成长不可或缺的力量,封闭式基金向开放式基金过渡是国际基金业发展的历史趋势,目前,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国际基金市场的主流品种。中国开放式基金即将设立,这将是中国投资基金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而开放式基金的托管销售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要是一个全新的业务,它将深刻地影响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对于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改善存款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开放式基金业发展很快,但其国营销中出现大规模赎回现象.美国的共同基金的营销渠道很多.我国的基金管理公司不仅要通过一定的渠道把基金份额卖出去,而且要努力留住客户,同时还得不断挖掘潜在的投资者.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营销策略应是树立开放式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定价贴近市场,确认目标客户,建立多层次营销网络以及拓展基金销营渠道.  相似文献   

10.
近期,华安基金管理公司被确定为中国证券市场首家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开放式基金”)试点单位,这标志着我国基金业已进入了开放式基金运作时代,这不仅将对基金业、证券市场等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将还对与基金业密切相关的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面对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和发展,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笔浅谈管见。  相似文献   

11.
吴远辉 《新金融》2001,(6):38-39
2000年3月26日,华安基金被指定为第一家开放式基金试点单位,同年3月24日,最后一批挂牌的老式基金富岛、兴沈、久盛宣布即将合并,预示着老基金翻数退场,主标志中国基金业发展渐入佳境,但是发展离不开规范,为了保证基金业的健康 发展,证监会在推进基金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寻求建立高效有序的监管体系,下面我们将借鉴国外基金业的监管体系,反思我国原有监管体系的不足,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基金业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大比例赎回反思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营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开放式基金净赎回现象比较突出,流动性风险凸显,已危及到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重新思考基金的营销模式,避免大比例赎回,就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致力于从营销角度对国内开放式基金的净赎回现象进行分析,并为基金管理人控制赎回规模、减少流动性风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被确定为中国证券市场首家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开放式基金”)试点单位,这标志着我国基金业已进入开放式基金运作时代。这不仅将对基金业、证券市场等产生深远影响,而且还将对与基金业密切相关的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面对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和发展,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笔者浅谈管见。 商业银行代理和托管开放式基金,将带来许多业务的发展机会,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改善。 (一)商业银行将成为开放式基金申购和赎回的主渠道。按照《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八条“商业银…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基金是世界基金业中的主流品种 ,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中国在2000年10月推出了开放式基金试点办法 ,可以预见 ,随着开放式基金发展壮大 ,我国证券市场将会发生深刻变化。为使开放式基金成功运作 ,必须重点关注其流动性风险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影响开放式基金规模的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在宏观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资本市场成熟度、基金业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对开放式基金的总量规模具有显著影响.在微观因素中,基金经理人、基金持有人等对单只开放式基金的规模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艳艳 《金卡工程》2010,14(11):251-251
我国基金业进入崭新发展阶段的标志性法律-《-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出台,不能不说是中国基金业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奠定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基础。开放式基金是2001年开始推出的,其一投入市场,就受到市场人士和广大投资者的密切关注。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我国推出开放式基金,是资本市场走向规范化、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也是证监会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措施,对广大投资者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她也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开放式基金销售渠道的中美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美开放式基金销售渠道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两国开放式基金销售渠道的模式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销售渠道的创新促进了美国共同基金业的发展,相比而言,国内开放式基金的销售渠道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8.
苗康 《时代金融》2013,(23):41+43
目前,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公募基金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也是居民投资的重要金融产品。基金评级服务是在基金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兴起的业务,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其对基金业的发展和投资者的成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公募基金评级体系也暴露出一些不规范的问题。本文就公募基金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是我国基金业迅速发展的一年 ,也可以说是大跨跃的一年。封闭式基金的增加 ,开放式基金集中推出 ,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开放式基金的成功发行和商业银行的成功代销为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探索了有效途径。实践证明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 ,我国基金业正在与国际接轨 ,并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本文仅就有关我国基金市场与商业银行代销开放式基金问题谈点看法。一、怎样看待我国基金市场的变迁从 2 0 0 2年下半年以来 ,基金扩容步伐骤然加快 ,到 1 0月末 ,全国共发行开放式基金 1 4只 ,募集资金 448亿元 ,占…  相似文献   

20.
随着开放式基金在我国的日益发展,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策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基金投资策略的定义与分类,进而分析开放式基金投资品种的选择.开放式基金品种的选择又可分为不同基金品种的选择和旧种基金的选择.最后.探讨了开放式的基金投资时机和投资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