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对"齐鲁文化"的界定,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观点。狭义的齐鲁文化仅指齐国和鲁国文化,广义的齐鲁文化则涵盖整个山东文化。本刊"齐文化与鲁文化"栏目采取折衷的办法:立足齐国与鲁国文化,上溯其源,下观其流。张富祥先生《东夷文化随想》一文,便是一篇溯源的力作,对齐鲁文化的源头作了系统的梳理。刘德增《鲁国为什么颓唐不振》一文,对鲁国自立国以来始终颓唐不振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一个"礼"字上。  相似文献   

2.
伯禽封于鲁,周公姬旦为鲁国厘定了治国方针:礼治和农耕。这种治国方针造就了"道德型"的鲁文化。鲁人崇仁义,尚伦理,道德至上。这是刘德增、董希文两先生《道德型的鲁国人》一文之要旨。从张廷兴先生《山东方言亲属称谓的文化特征》一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山东人的亲属称谓中,有着丰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要义》是梁漱溟先生"认识老中国"的思想结晶,书中对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等等问题做了深入阐发。本文则旨在对书中的理性与"唤起理性"的士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谈起齐人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人们往往指陈他们在经济、军事上的作为。实际上,齐人在文化上也贡献至大,鲁人建构的儒学是借助齐文化而登上中国思想统治舞台的,《齐学:儒学独尊的阶梯》正是阐述齐文化的"阶梯"作用的一篇文章。山东人有独特的性格,剖析山东人的传统性格,是个极有价值的课题。50年前,著名学者张天麟先生就说:"从严格的性格学上看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山东人的性格关系,我深深地感到这是中国的一个核心问题。"《齐鲁饮食与山东人的性格》一文,即是从齐鲁饮食文化入手,对山东人的传统性格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唐宝民 《宁波通讯》2013,(15):75-75
陈寅恪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仅是以一个名满天下的大学者身份存在的,更是以一种厚重的文化现象存在的。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寅恪先生这样写道:"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作为"遗民"的寅恪先生,其晚年生活也  相似文献   

6.
王焕理 《走向世界》2015,(9):102-105
本文选自已故烟台博物馆原馆长王焕理先生著作《老烟台风情》。《老烟台风情》记录的是烟台历史的片断,汇集了有关烟台历史的考证文章百余篇,被称为烟台历史"小百科"。这些文章记录的虽只是一条街、一座建筑、一件文物、一幅古画、一处遗址、一个老字号、一段往事和传说,但串联起来就是一段烟台历史。王焕理先生曾担任烟台博物馆馆长多年,他在年事已高又身羁重症的情况下仍笔耕不辍,精神感人。在此本刊向王焕理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编者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鲁迅对中华民族的忧虑和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唤醒了长时间笼罩中国民众的沉睡心理。而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则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种反传统的文化内涵,强烈地反映出了他强烈的爱憎情感,对下层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更是被深刻地表达。也正是在这种新与旧的文化冲突中,鲁迅先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情结,从而使《呐喊》、《彷徨》的思想内涵更加具有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林燕  廖仁 《走向世界》2002,(6):63-65
《中国巨龙》是一本创刊于日本东京、以介绍中国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日文周报。它的创办者是中国人孔健先生。这份在日本逐渐受到关注的报纸,2000年由一位一直关注日中交流的日本人宫尾俊辅先生接手。近期宫尾先生访问山东,我们有机会专访了他。  相似文献   

9.
2008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热闹荧屏,让人再一次提到鲁剧这一品牌,而《闯关东》里经常说的一句俺是章丘朱家峪的,蓦然间让朱家峪这座江北第一古村闪亮在人们的视野。一时间,从旅游线路、景点建设、山东菜系、旅游工艺品等四个方面入手,朱家峪要被打造成山东的乔家大院、中国北方的周庄。  相似文献   

10.
声音     
4月23日在三峡大讲坛·历史与文化系列讲座在重庆市委礼堂推出第25讲中,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是平的》翻译者何帆先生说,他认为凡是可以被数字化和标准化的职业都将被世界的平坦化所取代。相反,则享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个人要想不  相似文献   

11.
全永康 《发展》2013,(4):37-39
2012年,全州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以及省、州党代会精神,按照州委《关于实施文化撑州战略建设文化甘南的意见》,以大力实施"文化撑州"战略、全力推进"文化甘南"建设为主线,认真落实《甘南州2012年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方案》《甘南州2012年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方案》,确保了全州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有效推  相似文献   

12.
鲁报、鲁剧、鲁书、鲁画、鲁戏、鲁歌在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山东文化产品越来越多,文化品牌越擦越亮。2011年,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跨入"两千亿元俱乐部",文化品牌更是"抢眼提神"。文化品牌越擦越亮,文化产业越做越大,文化惠民工程越来越多,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在这里热潮奔涌。山东是提出"文化强省"最早的省份之一。2007年6月,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总体部  相似文献   

13.
黄文杰 《宁波通讯》2013,(10):10-29
《孟子》的《告子章句上》论及:"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宁波初民在人与水的对话中,诞生了河姆渡文明;宁波先民从生存到生活的抉择中,开启了宁波文明的水之路。独特的四明之水,造就了宁波特有的水利文化,因此而孕育了宁波特有的稻作文化、运河文化、诗路文化、书香文化、渔文化、港口文化……  相似文献   

14.
"直觉"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梁漱溟先生的早期中西文化比较观中,"直觉"是西方文化中和"理性"一样举足轻重的概念。梁漱溟先生的中西文化比较是为了为在西方文化独霸天下的二十世纪为中国文化求索初一条出路,而"直觉"正是这个出路的"钥匙"。本文从梁漱溟先生的早期中西文化比较观中研究"直觉"这一概念。并论证"直觉"概念在他的文化比较观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是大庆精神的历史写照。从狭义上说,大庆精神是大庆的;从广义上说,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大庆精神是大庆人奉献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更是东方价值观的体现。与西方个人主义对比下的大庆精神则体现的是东方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吕途  王平 《走向世界》2008,(4):16-20
2008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热“闹”荧屏,让人再一次提到“鲁剧”这一品牌,而《闯关东》里经常说的一句“俺是章丘朱家峪的”,蓦然间让朱家峪这座“江北第一古村”闪亮在人们的视野。一时间,从旅游线路、景点建设、山东菜系、旅游工艺器等四个方面入手,朱家峪要被打造成“山东乔家大院”、“中国北方的周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文化究竟要如何重构?中国新文学的嬗变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有何启示意义?如何看待中国新文化的巨人们?支克坚先生深邃的目光透过历史的尘埃一直在注视着这些问题。 支先生是浙江嵊县人,1952年,年仅17岁就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年轻躁动的心灵渴望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支先生敏锐地感觉到如果说新文学几十年的历史是一曲交响乐的话,那么其中一直响亮着的则是几位大师的足音:鲁迅、冯雪峰、胡风……。 重大的研究选题,艰苦探索的精神,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开拓性与统摄性结合,历史感与时代感交融,从此,支先生开始了他几十年的研究生涯。岁月如梭,几十年的辛苦耕耘奠定了支先生资深研究者和学术导师  相似文献   

18.
精神属于文化的范畴,而文化又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一、井冈山精神是一种“革命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革命文化”的概念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来的。他当时所讲的“革命文化”是指“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也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革命文化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策划人语一部电视剧《闯关东》,勾起了东北人和山东人沉重且庄严的回忆。"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影响巨大的史诗性事件。这一闯,就是几个世纪。"闯关东"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动宾词组,其丰富的隐喻构建着一个跨地域跨文化的现象。东北的黑土文明因齐鲁文化的移入而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20.
赵华文  甘森 《中国西部》2009,(2X):127-130
西方新闻界流行着一个观点: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单纯的文化不是最惹眼的故事,但当在一个个中国文化人身上寻找重拾中国文化自信的密码,一切就有生气了。山东要投入300亿建中华文化标志城,是件文化大事,该课题组的首席专家葛剑雄教授自然进入了重拾中国文化自信访谈的视线。约访葛剑雄教授那几天,他正奔波于北京、上海和福州之间,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次"见缝插针"的采访。欣慰的是,从沪蓉两地1小时的长话采访到西南财经大学面谈,采访在一步步深入,葛教授对重拾中国文化自信更是始终充满了激情,并表示将推荐更多有分量的中国文化人参与到这一话题的讨论中来。在葛教授看来,重拾中国文化自信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已经实现了由天下到世界的转变,但中国文化要崛起也必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